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发性流产与正常妊娠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改变对复发性流产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2018年复发性流产患者(RM组)179例,同期同年龄段160例正常妊娠体检者(NP组)和15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对照,对各组PLT、PT、APTT、Fbg、D-二聚体、TT和AT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M组与NP组比较:PLT、Fbg、D-二聚体和ATⅢ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和APT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T、APTT显著降低,Fbg、D-二聚体和ATⅢ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T、APTT、ATⅢ显著降低,而Fbg和D-二聚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较正常妊娠明显增强,临床定期监测妊娠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改变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监测对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50例重症患者依据入院24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分为12分组、12~25分组、25分组,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员为对照组。同时依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测定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ACHEII评分12分、12~25分、25分三组凝血酶原时间(PT)比对照组均显著延长,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高,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II评分三组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D、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T、TT、APTT、D-D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Fg、PLT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重症患者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现象,APTT、PT等部分凝血指标对重症患者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D-D是重症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患者凝血功能和血乳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心肺复苏 ( CPR)患者凝血功能和乳酸进行检测 ,了解 CPR术后凝血功能及组织代谢的变化。方法 选取 1 1例 CPR患者为实验组 ,1 5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 ,分别检测 APTT、PT、TT、FBG、D- dimer、血小板和血乳酸浓度。结果 实验组 APTT、PT、TT、D- dimer及血乳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血小板和 FBG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CPR患者存在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功能紊乱 ,并加重 CPR患者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654-655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妇。按照产后出血量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36例,出血量<500ml;A组患者25例,出血量500~800ml;B组9例,出血量>800ml。分别检测3组患者在产前后的常规凝血指标(PT、APTT、TT、Fg)以及D-二聚体。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产时,A、B组的D-二聚体升高明显(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常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前PT、APTT、TT水平明显升高(P<0.05),Fg水平降低明显(P<0.05);产后,两组产妇的常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D-二聚体升高明显(P<0.05)。且每组产妇在产后的Fg水平升高明显,D-D下降明显。对患者产前、产后进行常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DIC的发生以及对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TAGO STA自动血凝分析仪和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50例肝癌组和100例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二聚体(D-dimer,D-D)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PT、APTT、TT、FDP、D-D均显著增加(P〈0.05),而Fg、AT-Ⅲ、PLT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结合PLT计数对预测肝癌患者是否发生出血和/或栓塞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用于肝癌患者病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对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ICU收治的107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按各凝血指标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Ⅲ。结果MODS组FDP、D-dimer明显高于非MODS组,PLT明显低于非MODS组,PT、APTT明显较非MODS组延长。死亡组D-dimer明显高于生存组,PLT明显低于生存组,TT、APTT、PT明显较生存组延长。凝血相关指标异常组APACHEⅢ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分析导致异常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01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的634例恶性肿瘤组、243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PLT)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凝血异常率、PT、APTT、血浆Fib含量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治疗组相比于初治组,血浆PT、APTT、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含量在肺癌、食管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PT、APTT延长,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增加,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肿瘤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分型中血浆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5日~2月24日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COVID-19的52例患者住院期间检查的101份血凝标本,将样本按采血时患者的疾病分期分为轻症(n=31)和重症(n=70)。应用非配对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分析探讨凝血指标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其中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 101份血凝标本中,重症组凝血指标中的APTT,TT和PT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D-二聚体,APTT+TT,APTT+PT和TT+P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5,0.749,0.760,0.949,0.764,0.758和0.865。结论 单独D-二聚体、凝血指标联合使用对COVID-19疾病分型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诊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产妇分娩前后凝血与纤溶指标监测的意义。方法 产后出血组(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212例和正常分娩组235例,检测产前及产后72h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健康体检女性85例作为健康组。结果 产前比较:正常分娩组PT/PT-INR、APTT、TT、PLT、HB低于健康组,FIB、DD高于健康组;产后出血组PT/PT-INR、APTT、TT、DD高于正常分娩组,FIB、PLT低于正常分娩组。产后比较:正常分娩组PT/PT-INR、APTT、TT、DD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高于健康组;产后出血组PT/PT-INR、APTT、TT、DD高于正常分娩组,FIB、PLT、HB低于正常分娩组。结论 产前及产后动态监测各项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对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观察86例患儿在诱导缓解后治疗期间,L-ASP使用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用药结束后一天的PT、APTT、TT均显著延长(P<0.01);FIB、AT-Ⅲ显著降低(P<0.01),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用药结束后1周时PT、APTT、TT、D-二聚体较用药前差异无显著性,FIB、AT-Ⅲ虽有回升,但仍低于正常(P<0.01)。结论:L-ASP可引起ALL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尤其对FIB、AT-Ⅲ影响明显,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L-Asp主要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引起蛋白质成份的凝血因子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且对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病毒灭活冷沉淀在肝硬化大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只健康大鼠为健康对照组,20只肝硬化大鼠为实验组,两组均输入10ml病毒灭活冷沉淀,24h后剪各组存活大鼠尾尖取血2ml,测定血清中Fg和PT、TT、APTT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g显著降低,PT、TT、APTT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输入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输入后凝血结果较输入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冷沉淀对肝硬化大鼠有良好的纠正凝血功能效果,为病毒灭活冷沉淀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检测纤维蛋白单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按活动性分级为Ⅰ~Ⅱ级22例,Ⅲ~Ⅳ级38例。对不同心功能级的血液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单体(FM)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T,PT,APTT和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58,均P>0.05),D-二聚体和F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7.45,t=8.41~11.65,均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D-二聚体水平比心功能Ⅰ~Ⅱ级组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F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P<0.05)。结论 FM是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早期诊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改变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0例复发性流产疾病患者,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疾病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相比,PT、APTT、FIB、ATUI、PLT、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抗凝血指标说明复发性流产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将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2340
目的探讨14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46例不同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肝病各组PT、APTT、TT、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ib、PL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轻度慢性肝炎组比较,除PT水平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组分别与其他肝病组比较,除TT水平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差异不明显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各组PT、APTT、TT、D-D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PLT呈负相关。PT、APTT、TT、Fib、D-D及PLT的检测对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和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诊治及其病情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方法收集血防站诊治的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各5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和分析血浆凝血功能(PT、APTT、TT、Fg)、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及纤溶功能[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⑴慢血组凝血功能(PT、APTT、TT、Fg)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差异有显著性,纤溶产物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PLG无统计学差异;⑵晚血组PT、TT、Fg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和纤溶功能(PLG、D-D)差异有显著性;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凝血功能、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2、慢血组与晚血组比较:PT、TT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Fg差异无显著性,AT-Ⅲ、PC差异有显著性而PS差异无显著性,D-D、PLG差异有显著性;3、慢血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差异非常显著,纤溶功能PLG差异非常显著而D-D差异无显著性;4、晚血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凝血功能除TT差异无显著性外PT、APTT、Fg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差异有显著性;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比较:TT、Fg差异无显著性而PT、APTT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D-D差异有显著性,PLG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且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监测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出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容积(PCT),探讨常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共12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44例)、肝衰竭组(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除TT、Fg和D-D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T、APTT和TT逐渐延长,PTA和Fg下降,D-D值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LT值逐渐下降,而MPV、PDW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的PCT值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肝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发生规律性改变,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在妊娠晚期孕妇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TT、Fg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Fg含量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凝血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检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对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预防DI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入住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分为SIRS组50例和非SIRS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其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蛋白S(P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11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SIRS组中TT、APTT、PT、DD、TM和PAI-1均高于非SIRS组及对照组(P<0.05);PC、PS、TPA、PLT、FBG均低于非SIRS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①SIRS时存在着凝血功能紊乱.②SIRS时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主要特征表现为各种促凝物质增加,机体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被抑制,而纤溶系统抑制在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