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斌  葛保健  孟柏屹  孙伟 《骨科》2017,8(6):459-463, 472
目的 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Ⅱ, PFNA-Ⅱ)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PF-LCP)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采用PFNA-Ⅱ或PF-LCP治疗的5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男26例,女28例;年龄为30~95岁,平均(69±1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Ⅱ组32例、PF-LCP组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评估病人的年龄、性别、受伤肢体、骨折分型、受伤机制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对比两组病人的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后2周VAS评分、总骨折愈合率、术后输血病人比例、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切口均顺利愈合、无感染,病人术后均能根据医嘱进行功能及康复锻炼。5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0个月,平均(12±3)个月。PFNA-Ⅱ组病人在术后输血量、术后6个月内愈合率、最终愈合率,以上指标与PF-LC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Ⅱ组骨性愈合的病人Harris评分、并发症例数和术后2周VAS评分,以上指标与PF-LC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Ⅱ组病人无内固定松动、失败,PF-LCP组出现3例内固定物断裂,两组内固定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32)。结论 相较于PF-LCP治疗,PFNA-Ⅱ治疗转子下骨折具有并发症少、愈合率高的优点,可考虑作为治疗转子下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地 探讨和评估PFNA-II联合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重建治疗外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通过切开复位,应用PFNA-II联合外侧支撑钢板治疗股骨粗隆并外侧壁不稳定型骨折 21例,通过术后随防复查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按Harris髋部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1例患者通过支撑钢板复位固定股骨粗隆外侧壁骨折和PFNA-II髓内固定后均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固定牢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防,随防时间3-18个月,平均(9+2.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16 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2%。结论 通过PFNA-II联合外侧支撑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并外侧壁不稳定型骨折的有关效方式,保留了股骨粗隆外侧壁的完整性,增强了骨折端的稳定,具有较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固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27例均获随访,时间4~18个月。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26例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1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3例,良10例,中5例。结论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以达到可靠的固定效果,骨折愈合较快,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使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的临床经验,探讨应用PFNA-Ⅱ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采用PFNA-Ⅱ治疗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AO/ASIF分型,A.型20例,A:型41例,乜型15例。通过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骨折愈合,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结疗效分析。结果76例患者经3~18个月随访,除1例骨折延迟愈合外,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50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6%。结论PFNA-Ⅱ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损伤小,便于早期下床活动,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尤其适合于身材矮小,股骨髓腔过窄、前弓增加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股骨模型(Sawbones)制作内侧失支撑的A3.3型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medial sustainable nail-Ⅱ,MSN-Ⅱ)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固定后,行轴向加载和轴向破坏试验,测定两种内固定物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头颈骨块的位移和断端扭转角度,比较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差异,明确重建内侧支撑的髓内钉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效果。结果:MSN-Ⅱ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当轴向载荷为1 800 N时头颈骨块的位移、破坏试验后的骨折断端扭转角度分别为(222.76±62.46)N/mm,(4 241.71±847.42)N,(11.51±0.62)mm,(1.71±0.10)°;PFNA-Ⅱ分别为(184.58±40.59)N/mm,(3 058.76±379.63)N,(16.15±1.36)mm,(2.52±0.2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N-Ⅱ轴向刚度优于PFNA-Ⅱ,在固定A3.3型骨折时能耐受更大的载荷,具有更大的轴向和旋转稳定性,是重建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支撑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10月对4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Ⅱ。结果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60 min。出血80-440 ml,平均120 ml。术后住院5-14 d,平均9 d。42例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6个月,平均13周;未出现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及切割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10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5.7%(36/42)。结论 PFNA-Ⅱ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Russell-TaylorⅡ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1例Russell-TaylorⅡ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32例,良12例,中4例,差3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6%。1例患者出现软组织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及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拆除近端外侧锁定钢板,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针矫正内翻畸形,骨折愈合良好。结论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Ⅱ治疗23例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8~59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9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0~2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1例。结论 PFNA-Ⅱ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采用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按照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5例。笔者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分钟(50~70分钟),平均出血量100±20ml(80~120ml)。通过3~12个月的随访,愈合时间10~14周,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1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达94.4%。结论 PFNA-Ⅱ符合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志祥  王传功 《中国骨伤》2020,33(11):1053-105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重建钛板重建外侧壁及股骨矩治疗Evans-JensenⅤ型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Evans-JensenⅤ型骨折患者3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6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4例行小切口切开重建钛板重建股骨矩及外侧壁PFNA内固定(切开复位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后康复(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固定断裂、退出、螺旋刀片切出),术后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比较颈干角丢失度数。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失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P<0.05)。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颈干角丢失度数均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结论:使用重建钛板对股骨矩及外侧壁进行复位和固定,PFNA髓内固定治疗Evans-JensenⅤ型的转子间骨折,能够恢复股骨矩及外侧壁对股骨头颈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手术以后骨折断端及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单独采用PFNA治疗以后骨折断端移位、内固定松动、切出甚至断裂等风险。缩短老年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为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PFNA-Ⅱ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FNA及PFNA-Ⅱ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1.3±8.5)岁。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9例,Ⅳ型10例,Ⅴ型12例。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4.4个月。骨折均已愈合,无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及股骨头切割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9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 PFNA及PFNA-Ⅱ亚洲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70例)和锁定钢板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锁定钢板组随访时间20~40周,PFNA组随访时间15~25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均短(低)于锁定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FNA组均优于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 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康复快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近端LCP治疗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12(9±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0(17±1.7)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3例,良9例,一般1例.结论 股骨近端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对骨膜影响小,符合解剖形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闭合复位髄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34例采用PFNA-Ⅱ治疗,26例采用Inter Tan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两组均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PFNA-Ⅱ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Inter Tan组(P0.01)。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Inter Tan组优8例,良12例,中6例,优良率20/26;PFNA-Ⅱ组优13例,良17例,中4例,优良率30/3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PFNA-Ⅱ组为13~24周,Inter Tan组为14~2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愈合率高,并发症少;PFNA-Ⅱ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  相似文献   

16.
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均获随访,时间6~3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37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为93.5%。结论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可提供牢靠固定和稳定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背景:应用髓内固定系统规范化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已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共识,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股骨近端骨折如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等的治疗仍较困难。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FP)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应用LPFP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22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9例(Evans-Jensen分型:Ⅲ型5例,Ⅴ型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10例(Seinsheimer分型:ⅡA型2例,ⅡB型2例,ⅢB型4例,Ⅴ型2例);股骨颈骨折伴股骨转子下骨折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上段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PFP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65~150 min,平均96 min;出血量为80~750 ml,平均360 ml。2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7个月,平均12.8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发生锁钉断裂,2例发生延迟愈合,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骨折愈合时间为2~20个月,平均3.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8~99分,平均86分。结论:LPFP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等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是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后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30(19±9)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8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为95.2%.均未出现感染、髋内翻畸形、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及延迟骨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区的解剖学特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固定股骨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12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股骨转子区的三维解剖学数据、股骨颈螺钉的进针点和小转子的相对位置。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选取24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46 ~78岁,平均70.6岁;骨折AO分型:A2.2型5例,A2.3型7例,A3.3型12例,且均为伴有股骨距破坏的严重粉碎性骨折。用动力髋螺钉(DHS)必要时加大转子稳定钢板固定骨折,通过股骨的前侧复位股骨距,手指引导下在DHS的前内侧打入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股骨转子区前侧在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之间为一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小转子距股骨外侧约(5.45±0.15) cm。24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3~20周(平均15.8周)。术后无感染、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参照Zuckerman等的髋部骨折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通过股骨前面复位和固定股骨距简单方便,基本不增加手术创伤。DHS前侧另用拉力螺钉固定股骨距微创可靠,有望进一步提高伴有股骨距破坏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对髓内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指导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方法:采用成人尸体同侧股骨标本12具,均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 分型A1型骨折,随机分为外侧壁完整PFNA组、外侧壁完整PF-LCP组、外侧壁破损PFNA组、外侧壁破损PF-LCP组,每组3具,4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载荷实验,观察股骨标本的最大载荷力,并用游标卡尺测量骨折断端的压缩前后的间隔位移及骨折远、近端沿粗隆间的滑动位移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外侧壁完整PFNA组的最大载荷力大于外侧壁完整PF-LCP组,并且外侧壁破损PFNA组的最大载荷力也大于外侧壁破损PF-LC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前4组股骨标本的骨折端间隔距离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后外侧壁完整PFNA组的骨折端间隔距离、压缩前后的骨折端位移及骨折远、近端的滑动位移与外侧壁完整PF-LCP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侧壁破损PFNA组的骨折端间隔距离、压缩前后的骨折端位移及骨折远、近端的滑动位移均小于外侧壁破损PF-LC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强的载荷力,股骨外侧壁完整时髓内与髓外固定均有较强的稳固性,但股骨外侧壁破损时髓内固定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可见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