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和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 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改良LIFT,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对两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面积、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术后尿潴留、术后感染、术后3 个月复发、术后第7、14天疼痛和首次排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术后第1 天视觉VAS 疼痛评分及术前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LIFT 较传统切开挂线术治愈率高,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虞哲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12-1414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括约肌肛瘘患者63例,分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式;观察组采用LIFT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肛门形态、功能等指标。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及尿潴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形态正常和肛门功能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及对肛门形态、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保留括约肌术,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效果较切开挂线术为佳。  相似文献   

4.
林海鸥 《吉林医学》2015,(8):1499-1500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65例,分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组33例与切开挂线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IF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明显低于切开挂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FT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5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肛瘘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手术)治疗前位单纯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68例前位单纯肛瘘患者,男136例,女32例,分为LIFT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84例.LIFT手术组采用LIFT术式,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肛门失禁情况Wexner评分和肛管直肠测压的变化.结果 LIFT手术组治愈率95.24%(80/84);传统手术组治愈率96.43%(81/84).LIFT手术组在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天内VAS评分、术后1个月Wexne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显示,术前与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低于LIFT手术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T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疼痛,无肛门失禁发生,是一种治疗肛瘘更加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LIFT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常规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86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接受改良LIFT术(A组)与常规LIFT术(B组)42例和44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所有随访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均测定肛门直肠压力和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以评估肛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个月~26个月,平均(8.73±7.15)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愈率为88.10%,高于B组治愈率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肛门直肠压力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MUP平均时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FT术较常规LIFT术提高治愈率,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随机抽取13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挂线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肛门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数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肛瘘切除术医治方案;试验组施行LIFT医治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肛门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LIFT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改良挂线术治疗,对照组予肛瘘切开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Wexner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尿潴留情况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5.20±0.66)d、Wexner评分为(0.07±0.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确切,有利于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琳  黎万荣  付文广 《四川医学》2011,32(5):679-681
目的分析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期间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中26例发生术后咽瘘(15.76%),其发生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型、术前放疗、手术时间、颈部淋巴结清扫、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营养不良、鼻饲时间、术后感染有关(P〈0.01)。结论喉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对于预防术后咽瘘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重视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助于预防咽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6例泌尿生殖系瘘的患者进行了IVU、B超、膀胱镜及美蓝染色等检查。术前确诊膀胱阴道瘘10例,输尿管阴道瘘16例,2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确认率100%,膀胱阴道瘘均行经膀胱尿瘘修补术,治愈率90%,输尿管阴道瘘除一例行输尿管插管治愈外,其余均采用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治愈率100%,随访1-2年,疗效满意。结论:通过上述检查可以确诊泌尿生殖系统。术前正确判断瘘口的位置及大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Uterus-to-abdominal-wall fistula is a very rare complication after uterine-incision delivery over the last decades. It can even lead to death. Mainly, the fistula occurs when big tension and critical infection exist within the incision of uterus and abdominal wall. Methods: The authors described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pathology of uterus-to-abdominal-wall fistula, and reported their experience in 6 cases who underwent Z-plasty operation for this rare complication from January 1998 to January 2008. 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and all the wounds in abdominal walls healed very well. The six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to 5 years, and no fistula recurrence occurred. Conclusion: Z-plasty technique is a very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 repair uterus to abdominal fistula after uterine-incision delivery.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55-157
目的 探讨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在临床上对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照射。观察两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评估内瘘首次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 d,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血流量和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血流量和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瘘血流量和内径管径都有所增加。实验组首次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可以增加内瘘血流量以及血管内径,改善动静脉内瘘的功能,促进新建内瘘的成熟,有效缩短首次使用时间,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唐文龙  刘存院  白鹏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6):679-680,698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1例,肝管损伤或坏死2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拨T管后胆瘘6例,T管早期脱落2例,T管安置不当1例。保守治疗14例(60.9%),再手术治疗9例(39.1%),均痊愈出院。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拨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胆道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派丽奥软膏配合窦道搔刮术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对79例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派丽奥)采用局部窦道搔刮后派丽奥注入;对照组(碘甘油液)采用局部窦道搔刮后碘甘油注入.6个月后,观察瘘道愈合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7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4).结论 派丽奥配合窦道搔刮术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外瘘,损伤破裂部位均发生于降段和水平段。患者合并多发复合伤,创伤后首次手术至肠瘘发生的间隔期平均为5.3天。在我院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3.2天,其中15例接受平均37.6天的营养支持治疗,10例接受手术治疗,有3例接受十二指肠外瘘治疗性手术。本组2例死亡,15例痊愈,其中12例非手术治愈,肠瘘自然愈合率为80%。还讨论了创伤性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要点,强调充分的营养支持和有效的腹腔引流是治愈和提高肠瘘自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莫国华 《华夏医学》2014,27(1):215-218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建立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能顺利进行透析的前提和基础.笔者简要综述老年患者内瘘成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recurrent 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CF) and its treatment have beenreported sporadically,^1 a complex 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AVF) secondary to balloon embolization of a direct traumatic CCF is rare. In 2005, we treated such a case via transvenous approach using coils and N-buty-2- cyanoacrylate (NBCA). The causes of recurrent cavernous sinus DAVF and its endovascular approa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在肛瘘患者术前瘘管和瘘口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90例,术前均行DCE-MRI检查,30 min后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扫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的诊断效能。 结果 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1个,>5 mm分支瘘管135个,<5 mm分支瘘管121个,主内瘘口81个,细小内瘘口27个。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2个,>5 mm分支瘘管137个,<5 mm分支瘘管154个,主内瘘口87个,细小内瘘口103个。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和主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7.89%、88.27%、71.62%、85.86%,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657、0.436、0.422、0.454(P<0.05);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为29.83%,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040(P>0.05)。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主内瘘口和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8.95%、89.51%、75.55%、89.90%、71.82%,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795、0.467、0.433、0.446、0.380(P<0.05)。 结论 MRI钆剂瘘管造影联合DCE-MRI技术在高位复杂型肛瘘术前细小分支瘘管及瘘口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