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效果,为临床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具有产科手术指征及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10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两组均常规静脉滴注缩宫素20U,A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联合B-Lynch缝合术预防,B组采用宫腔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产褥病发生率,观察月经恢复、子宫复旧情况。结果两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月经恢复及子宫复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能够有效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产妇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防治价值。方法将102例行剖宫产分娩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52例,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B组50例,给予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可提高子宫收缩率,减少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出血高危因素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静脉滴注催产素的基础上,研究组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予卡孕栓1.0mg舌下含服,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h及产后2~24h内的出血量及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生命体征变化。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防治有出血高危因素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快速方便,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服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2h及产后1d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明显低于观察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米索前列醇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尧 《中国当代医药》2023,(11):124-126+131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麦角新碱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60例剖宫产后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改良B-Lynch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干预,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麦角新碱干预。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宫底高度、宫缩次数、血性恶露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 d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底高度、宫缩次数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宫缩次数多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血性恶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技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22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接受剖宫产术,分娩后均接受静滴20U缩宫素.对照组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mg,实验组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接受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94例剖宫产高危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对照组(缩宫素)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产妇剖宫产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米索前列醇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高危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4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2例.两组均接受剖宫产术.对照组分娩后立即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mg并肌注缩宫素20U;观察组分娩后立即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和缩宫素20U.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后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较米索前列醇对于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高危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高危产后出血孕妇行剖宫产者19例采取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治疗,观察产妇的产后出血总量,是否接受输血及输血量,医疗支出等。结果 12例患者在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250μg后宫体变硬,联合B-Lynch缝合术后19例患者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术后无再活动出血,产前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中度贫血1例患者接受输血800 mL。结论对高危产后出血行剖宫产术时行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具有止血迅速、高效、简便等优点,且医疗支出较介入、输血等费用低,同时减少失血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及输血风险,可作为剖宫产术中高危产后出血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作用于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宫缩素及胎盘剥离8字间断缝合术;观察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占优(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PPH)治疗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比较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石巍 《安徽医药》2017,21(2):311-314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选择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113例(包括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0.4 mg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输血率,止血时间、近远期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输血率、止血时间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米索前列醇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更优,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和输血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危妊娠孕产妇剖宫产术中不同时间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8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并行剖宫产术的高危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使用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先后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若宫缩乏力致出血量增加且按摩子宫无效时再行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两组孕产妇均可视情况继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7.7%,显著低于对照组(28.7%),且研究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自行好转。结论: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王小蓓 《北方药学》2018,15(4):64-6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B-Lynch缝合术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术后出血量及产褥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2例,依照治疗方案分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h、24h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子宫切除、产褥感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h、24h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病感染率4.35%(2/46)低于对照组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产褥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台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3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研究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及输血、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输血、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120例正常单胎生产,且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I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卡前列甲酯栓2枚纳肛;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肌注射缩宫素20IU,卡前列甲酯栓2枚纳肛。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合并的高危因素种数,产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的剖宫产术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产妇行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月就诊的120例行剖宫产术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B组(给予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C组(给予缩宫素),每组40例.观察并比较3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24 h出血量,观察3组出血率、输血率及附加止血措施情况.并对3组产妇应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结果 A、B组术中、术后2 h、术后2~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且A组少于B组(P<0.05).A、B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和辅助止血措施干预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出血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方案治疗,观察组产妇则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背带式缝合术联合治疗。比较2组产妇不同时间点出血量、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产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P=0.009)。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术中用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小芳 《中国药业》2012,21(11):108-109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及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若宫缩仍不佳,则15 min后继续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及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宫缩仍不佳者,继续给予缩宫素20~50 U。比较两组术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及24 h的平均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快速、安全、有效地预防剖宫术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手术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间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88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3例),待胎儿娩出后,对照组予缩宫素静脉注射+缩宫素静脉滴注止血方案,治疗组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缩宫素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产后出血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8%和3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出现血压一过性升高的比例为26.67%(1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0%(4/43)(P<0.05)。结论潜在宫缩乏力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术中及产后出血的发生,但要警惕该药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并注意其使用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宫缩乏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行剖宫产的106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产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止血,观察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止血治疗,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术后2h、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02,21.43,18.19;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5.26,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宫缩乏力剖宫产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