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指心脏节律变化(窦性心率不齐)的程度.HRV是公认的评价自主神经活动的非创伤性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V降低,且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1].本研究观察了自拟保元汤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V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性心率减速力(DC)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预警价值.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急性心梗患者80例(AMI组)和冠脉造影正常者60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得出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并进行猝死危险性评价.结果 AMI组DC、A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DC、AC与HRV各指标之间均有相关性.两组随访2年,DC、AC值高危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中危、低危组,DC值高危组死亡率明显高于AC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值和AC值能定量反映迷走和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尤其是DC值对AMI患者猝死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对2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监测。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SDNN、RMSSD、PNN50和HRVI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受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猝死、判断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之间及与其他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 以及替米沙坦干预后的变化. 方法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例, 均接受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用替米沙坦片40~80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安慰药, 入院后24 h内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并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 三角指数, RMSSD, HF, 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并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 TS和SDNN ,RMSSD和LVEF呈正相关, 与LVDD呈负相关; TO和SDNN,LVDD呈正相关, 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治疗组治疗后TO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TS值和SDNN,PNN50,RMSSD, 三角指数, RMSSD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T和HRV指标的检测都可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 TO、TS值与LVEF、LVDD相关, 可凭借TO,TS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替米沙坦干预后改善HRT和HRV, 可能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心率变异性。结果对照组显效58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0豫,观察组显效7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豫,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RV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治疗的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重塑相关血液指标(血清MMP-9、TGF-β及Cys-C)及心率变异性指标(SDANN、SDNN及PNN50)。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左心室重塑相关血液指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重塑相关血液指标低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重塑及心率变异性,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患者则联合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等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心率等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卡托普利、灯盏花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对卡托普利组、灯盏花组、对照组,三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组显示:1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PNN50、r MSSD明显增加(P<0.01);2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只有白天HF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室射血分数:从(30.62±10.20)%增至(40.20±8.72)%。灯盏花组显示:仅有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从(35.73±10.28)%增至(45.76±9.47)%。对照组显示: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时域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均不明显(P>0.05)。结论卡托普利、灯盏花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可减慢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部分指标的修复,提示部分改善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我院于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35%;B组左室射血分数<35%,同时将同时期的30例健康患志愿者纳入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通过研究发现,A、B两组的心率变异指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同时B组的心率变异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密切相关,同时心率变异性参数可以间接的反应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常规治疗组,第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及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相比较,临床表现、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均有改善(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适当,正确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 2个月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改善、QT离散度下降(P<0.01)。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并能降低其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2.
马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52-55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6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研究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将其中42例低T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2例):常规抗心力衰竭+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乙组(20例):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减退而逐渐下降,各级心功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3水平降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T3的水平是反映心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小剂量甲状腺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甲状腺素水平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赵林凤  赵琦  吕翠英  张丽波 《河北医药》2002,24(11):880-881
目的:评估心率变异性(HRV)在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我们随访了98例病人,最长时间达4年,HRV采用时域分析法。预后判定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Cox分析表明,SDNN(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及SDNNindex(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是心源性死亡的预测因子,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则显示SDNN≤50ms和SDANN≤40ms是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HRV降低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V分析是否作为危险分层指标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和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予以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贝那普利,研究组在对照...  相似文献   

16.
周会玲  王国强  武美玲  庞艳雷 《河北医药》2012,34(15):2272-2273
目的 探讨治疗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86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给予赖诺普利并与硝苯地平对照观察,六个月前后对血压、心率、心功能分级(NYHA)、心脏超声心动图、六分钟步行实验、血糖、血脂、血钾等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血压、心功能均有良好的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血压控制与治疗组无差异(P>0.05),但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赖诺普利是治疗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强心、常规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状况好转率、心率、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改善、尿量改善及心功能改善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张梅花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2):888-889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确诊,在用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结果:倍他乐克使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提高,总有效率达86.6%。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剂量是非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应用利尿剂、洋地黄和血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应用琥珀酸倍他乐克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脏功能和预后。结果证明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能显著提高心脏功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结论应用β阻滞剂能显蓍地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赵文霞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2):973-974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07年12月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地高辛、利尿剂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应用倍他乐克6个月,LVEF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提高其LVEF,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