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心率变异性(HRV)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预后判断的意义,对30例心脏病伴CHF和30例有非心脏而无明显CHF患者的HRV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HF组,非CHF组HRV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HF组最大心率与最小心率差值缩小,提示HRV降低对CHF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对2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监测。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SDNN、RMSSD、PNN50和HRVI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受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猝死、判断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心率变异性。结果对照组显效58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0豫,观察组显效7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豫,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RV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规律。方法:对54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24小时Holter监测,然后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将5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27例与心功能Ⅲ~Ⅳ级组27例,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SDNN、SDANN、PNN50均比健康对照组减低,心功能Ⅰ~Ⅱ级组比心功能Ⅲ~Ⅳ级组SDNN、SDANN、PNN50减低。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心功能越差,心率变异性减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其临床诸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CHF,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HRV各检测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SDNNindex和SDANN在CHF患者心功能Ⅲ级与Ⅳ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HRV各检测指标各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RV及E/A比值在心功能各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LVPW及IVS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LVd、LVs、LVPW、IVS及EF各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CHF组患者SDNN和TI降低与心功能NYHA分级、LVd、LVs、LVPw及IVS呈负相关(P<0.05),与LVEF及E/A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且受损和失衡的程度与心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大以及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时域分析指标有SDNN、SDANN、HRVI;频域分析指标有LF、HF、LF/HF比值。对60例心衰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HRV降低的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心功能愈差,HRV降低的程度愈明显,预后愈差,近期死亡者HRV进一步降低。结论:HRV降低的程度能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时域分析指标有SDNN、SDANN、HRVI;频域分析指标有LF、HF、LF/HF比值。对60例心衰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HRV降低的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心功能愈差,HRV降低的程度愈明显,预后愈远,近期死亡者HRV进一步降低。结论:HRV降低的程度能预测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炎性因子的变化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该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按照是贫血情况、心功能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血红蛋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贫血组的TNFα、IL-1β、IL-6高于无贫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的Hb低于心功能Ⅱ级组,TNFα、IL-1β、IL-6高于心功能Ⅱ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Hb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TNFα、IL-1β、IL-6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红蛋白和炎性因子与心力衰竭心功能有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标志物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之间及与其他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 以及替米沙坦干预后的变化. 方法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例, 均接受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用替米沙坦片40~80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安慰药, 入院后24 h内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并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 三角指数, RMSSD, HF, 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并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 TS和SDNN ,RMSSD和LVEF呈正相关, 与LVDD呈负相关; TO和SDNN,LVDD呈正相关, 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治疗组治疗后TO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TS值和SDNN,PNN50,RMSSD, 三角指数, RMSSD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T和HRV指标的检测都可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 TO、TS值与LVEF、LVDD相关, 可凭借TO,TS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替米沙坦干预后改善HRT和HRV, 可能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测定72例CHF患者和48例健康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CHF患者与健康者相比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甲状腺素浓度、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2组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用放免法对210例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的血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反T3(rT3)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心衰患者血中FT3,FT4值明显减少(P〈0.05~0.01),心衰程度越重减少越明显(经等级相关检验呈高度相关:γs=1,P=0.025),6例心衰死亡患者减少更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10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甲状腺素(TT4)、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素(TSH)结果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素T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低T3综合征的老年CHF患者心力衰竭程度严重.结论 在早期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T3水平是降低的,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两组患者均治疗14d。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够帮助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刚  李杰  贺涛  陶建虹  刘明江 《中国药业》2008,17(17):49-5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等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稳心颗粒明显增加了HRV时域及频域指标(P〈0.05或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功能改善1级45例(75%),改善2级或以上11例(18.3%),所有观察对象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需要停药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危重、变化大,需要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AMP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时间和有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AMP治疗CHF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AMP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时间和有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AMP治疗CHF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难治性、终末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经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洋地黄)无效的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米力农治疗3—7d,用药前后以彩色多普勒测定每分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双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CO、CI、EF较前明显提高P<0.01,用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佳,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利尿、扩张血管、洋地黄等标准治疗。培哚普利组(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首次剂量2mg,如无明显不良反应,逐渐加至最大量8mg/d,疗程8周。观察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明显增加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同时明显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P<0.05或<0.01)。结论:培哚普利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有益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