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共3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间的72例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患者的超声表现、病变关节、血尿酸平均值、关节病变发生率及踝、膝、第一跖趾关节具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中关节共1800个,其中病变关节180个(10.00%)。28个关节见侵蚀(13.33%),54个关节检出痛风石(25.71%);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关节病变数180个(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个(70.00%)(P<0.05);观察组患者中的第一跖趾关节病变数90个(50.00%)稍低于对照组的92个(43.81%)(P>0.05),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和膝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检测,发现关节病变存在特异性超声表现,能够很好地明确患者的病变类型、程度和主要部位,且在早期时便能够发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关节病变,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在高频超声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第一跖趾关节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0例临床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查评估,分别对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的异常超声声像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第一跖趾关节的大部分异常超声声像阳性率明显高于膝关节,其中关节积液、滑膜增厚、滑膜炎性血流信号、尿酸盐结晶、关节骨侵蚀及关节软骨双轮廓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软、硬痛风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骨侵蚀等异常超声声像阳性率明显高于膝关节,对临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很高的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关节。  相似文献   

3.
邓邑娟 《当代医学》2014,(11):37-38
目的:探讨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图像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70例患者在急性发作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第一跖趾关节为56例(占80%),其他类型分别为指间和掌关节4例,膝关节3例,踝关节2例,肘关节3例,其他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2例;70例患者中无症状期的患者为11例占15.7%,患者中处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为59例(占70%),患者中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为10例(占14.3%)。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严重,使用X线进行检测准确率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提高较为准确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比较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UA)患者、痛风患者、健康人群的关节超声特点。方法选取44例aHUA患者(aHUA组)、48例痛风患者(痛风组)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血尿酸水平正常人群(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基础实验室检查,进行双侧第一跖趾关节、双踝关节、双膝关节超声检查,总结并比较各组间超声下双轨征、痛风石、骨侵蚀、滑膜炎、关节腔积液等病变的差异。结果aHUA组患者的关节超声阳性率较高,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低于痛风组(均P<0.05)。aHUA组关节超声阳性表现中较常见为滑膜炎和痛风石,最容易有阳性发现的关节为第一跖趾关节,占70.0%,无患者有2个以上关节区域的受累。而痛风患者的关节超声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滑膜炎、双轨征、骨侵蚀、痛风石、关节腔积液,最容易出现阳性改变的关节为第一跖趾关节,占69.8%,约11.6%的患者有2个以上关节区域受累。结论aHUA患者的关节超声阳性率高,可出现双轨征、痛风石等特征性改变,甚至出现骨侵蚀改变,这些患者的关节超声筛查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第一跖趾关节(MTP1)痛风性关节炎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46名痛风患者和58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者的MTP1超声声像图,并与6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观察双轨征、滑膜增厚、滑膜炎、关节腔积液、痛风石、骨侵蚀、暴风雪征等超声征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痛风组:痛风石38例(82.61%)、双轨征17例(36.96%)、骨侵蚀32例(69.57%)、滑膜增厚28例(60.87%)、滑膜炎20例(43.48%)、关节腔积液18例(39.13%)、暴风雪征5例(1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双轨征21例(36.21%)、关节腔积液28例(4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相比,痛风组患者更易出现痛风石、骨侵蚀、滑膜增厚、滑膜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患者第一跖趾关节(MTP1)出现痛风石、双轨征、骨侵蚀、滑膜增厚、滑膜炎对于临床诊断痛风有意义,而双轨征和关节腔积液对于临床诊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意义,痛风石、骨侵蚀、滑膜增厚、滑膜炎是鉴别诊断痛风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相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表现进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观察1组(420~479μmol/L)和观察2组(480~540μmol/L),每组30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经由超声检查两侧下肢膝关节、踝关节以及第一跖趾关节,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三组受检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双边征、肌腱钙化灶以外,观察1组其他指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双边征、痛风石、晶体沉积、肌腱钙化灶、滑膜炎症以及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双边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观察2组的双边征、肌腱钙化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病变早期存在关节病变发生风险,可选择超声作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岩  李忠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1,2(5):476-476,F003
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是痛风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最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约占72%。本文总结1998-06/2000-06 54例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晶晶  仇海燕 《吉林医学》2012,33(18):3921-3922
目的:了解痛风性关节炎病变关节的高频超声表现。方法: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5例,利用高频超声检查病变关节,观察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病变关节的高频超声表现主要为:(急性期)滑膜炎大部分可见明显血流信号;尿酸盐结晶;关节腔积液。(慢性期)关节软骨及骨质的的破坏;痛风石的出现。结论: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病变关节的病理改变,具有明确的声像图表现,在判断病情活动性和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慢性严重痛风性关节炎七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慢性严重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严重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病程8~22年,平均12.2年。2例为单发部位病变,5例为多处受累,受累部位包括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关节抽吸冲洗类固醇注射、关节镜下病变清理术、痛风病灶清除术、刮除植骨术、Keller’s手术及关节融合术治疗痛风病灶。结果 术后切口6例一期愈合,1例由于尿酸盐残留延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5年,平均13个月。随访2个月时血清尿酸较术前平均下降48%,5例无高尿酸血症。局部软组织及骨质破坏进程中断;疼痛解除5例,缓解2例;3例植骨术后12个月愈合。手术部位痛风石无复发。5例术后无急性发作,2例在2年内有再次急性发作病史,发作部位为非手术部位,秋水仙碱可控制症状。结论 适时手术治疗可及时阻断局部痛风的病理进程,减轻机体总尿酸负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含量增高,伴有结缔组织内尿酸盐结晶沉着为特征的疾病,其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常于午夜睡眠中出现第一跖趾关节剧痛难忍而惊醒,伴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6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8例患者中46例为住院患者,52例为门诊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性62例,女性4例;年龄74~30(54.5±5.5)岁;痛风病史0.5~26年;痛风侵犯第一跖趾关节60例,踝关节4例,膝关节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友病A性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8例血友病A患者的55个膝关节和55个踝关节行超声探查并评分,分析血友病A患者关节滑膜增厚超声评分与软骨改变超声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膝关节超声评分与踝关节超声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全部28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3.4(669)岁。膝关节超声评分与踝关节平均超声评分分别为5.16±0.67和3.87±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膝关节和踝关节骨侵蚀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者关节超声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A患者关节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18岁和≥18岁年龄组关节超声评分别为3.50±1.00、4.87±0.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膝关节超声评分与踝关节超声评分有一定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9,P<0.01);滑膜厚度超声评分与软骨改变超声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8,P<0.01)。 结论 超声可有效识别血友病A性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病变,是评估血友病A性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快捷低廉的检测手段,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殷晓慧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36-113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病变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无膝关节病变的成年人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查,主要分析对比两组膝关节的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等四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病变的患者中,膝关节的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等四项指标在高频多普勒超声在声像图上差异显著,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膝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对14例膝关节疼痛患者28个膝关节进行双膝关节检查,观察滑膜、积液、骨侵蚀及关节病变区域血流情况.结果 23个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炎表现,即滑膜增厚、关节囊积液伴或不伴软骨侵蚀;5个膝关节无异常表现.结论高频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在诊断膝关节病变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MRI 诊断与关节镜诊断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30 例患者行 MRI 与膝关节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对MRI 与关节镜诊断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优 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 与关节镜膝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腔内相关病情诊断无差异(P >0.05),膝 关节周围病情的诊断MRI 优于关节镜。结论 MRI 与关节镜膝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腔内相关病情诊断无 差异,而膝关节腔外病情的诊断MRI 优于关节镜。两者结合能够使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和治疗取得更好的 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源双能量CT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出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结果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现36处尿酸盐结晶,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常见沉积部位。结论双源双能量CT能清楚显示尿酸盐结晶,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的T2值,探讨膝关节软骨的T2值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47例共56个膝关节作为病例组;无膝关节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5 例共30 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组。两名放射科医师依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标准对膝关节常规序列上痛风的表现和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进行评估,将ICRS I-II级划为轻度软骨损伤,III-IV级划为重度软骨损伤。分别测量髌骨、股骨滑车、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内侧胫骨平台、外侧胫骨平台的软骨T2值,比较病例组关节软骨T2值与对照组的差异,并对组间和组内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病例组膝关节各部位测量的软骨T2 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组间和组内一致性均较好。结论: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的T2值明显高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17.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新 《黑龙江医学》2010,34(2):128-129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方法对我院被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为手足小关节的骨质破坏缺损。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为手足小关节发病,但以第1跖趾关节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一组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3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x线、CT及MRI检查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别对临床早期、中期及晚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男性37例,女性6例,所有患者血尿酸盐均增高。早期患者5例,均为单关节受累,4例为跖趾关节,1例为膝关节;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例X线平片阴性;3例x线平片、4例CT检查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稍肿胀;2例MRI显示骨髓水肿。18例为中期患者,3例为单关节受累,15例为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邻近软组织肿胀18例,关节积液15例;5例行MRI检查,均显示骨髓水肿存在。晚期病例20例均为多关节受累,穿凿或不规则状骨质破坏20例,痛风石形成20例,关节腔积液5例。初次就诊误诊、漏诊6例,包括早期患者4例,中期2例,均为单关节受累患者。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的软组织肿胀、穿凿样骨质破坏、痛风石形成;误诊漏诊主要是早期、单关节受累的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受累关节局部软组织稍肿胀及骨髓水肿,MRI能对痛风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56例RA患者312个膝关节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征.结果 病变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关节积液、软骨及骨质破坏等表现.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可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是临床诊断RA敏感、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