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2月~2016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结合第八版《妇产科学》一书中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5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5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15例;选取30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4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44.7±13.8)ng/mL,妊娠期高血压组是(39.8±8.4)ng/mL,轻度子痫前期组是(36.5±8.5)ng/mL,重度子痫前期组是(28.2±10.2)ng/mL,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是(22.1±10.1)ng/mL,正常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轻症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重症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所以要及时地为孕妇补充维生素D,以有效地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瘦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的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2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结果各组孕妇的血清瘦素水平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0.05),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关性更明显(r=0.70)。各组孕妇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关性更明显(r=0.69)。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的血清瘦素含量分别为(20.1±8.1)、(20.2±8.4)、(28.8±8.1)、(40.6±10.3)ng/ml。对照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的血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较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的血瘦素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的血瘦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病情发展,并且在疾病进展中有升高的倾向,瘦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探讨二者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和23例正常妊娠孕妇血清HGF、AngⅡ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145.7±17.2)pg/mL]、子痫前期组[(141.6±16.0)、(135.0±14.3)pg/mL]血清HGF水平较对照组[(211.6±20.8)pg/mL]降低(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97.5±11.0)ng/mL]、子痫前期组[(119.7±13.9)、(135.4±19.2)ng/mL]血清AngⅡ水平较对照组[(45.6±9.4)ng/mL]明显升高(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血清AngⅡ水平逐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HGF水平降低,血清AngⅡ水平逐渐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火心ELISA法榆测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A组)(妊娠期高血压12例、子痫前期13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1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5例),37例正常妊娠孕妇(B组)及32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C组)血清cTnI水平;从三组样本中各抽10例用Backman acces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Backman法)重复检测.结果 A、B、C 三组ELISA法血清cTnI水平均为阴性.Backman法三组样本亦未见显著升高.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cTnI水平未见异常,此类患者心肌损伤及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APP-A在妇产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对照组60 例正常孕妇和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0例,子痫前期20例,子痫10例)血清中PAPP-A 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子痫前期、子痫患者PAP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APP-A可用于妊娠期高血压临床的检测和评估,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PAPP-A水平的变化,能有效了解患者的病情阶段及其变化情况,PAPP-A在妇产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期的高血压孕妇同正常孕妇间,于TGF-β1基因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便进一步对TGF-β1基因其核苷酸的多态性予以探讨,以及对妊娠期的高血压疾病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正常孕妇(A组)与妊娠期患高血压疾病的200例孕妇(B组)资料,予以DNA样本进行提取,并对其TGF-β1基因进行分析。检查两组孕妇的临床数据。对比临床特征与TGF-β1基因其核苷酸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同TGF-β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对AB两组孕妇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组孕妇的血糖与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的脂蛋白和低密度的脂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孕妇体重指数与血压以及总胆固醇指标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孕妇TGF-β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比较,B组孕妇(1)-988C/A(2)-800G/A(3)-509C/T(4)+869T/C(5)+915G/C(6)+788C/T(7)+861C/T(8)+713-8delC这些SNP呈多态性分布,而出现频率比较显著的是位点为TC、TT、CC、GC。同时B组64例发病较早,且程度较重的孕妇,该情况显著。结论妊娠期的高血压孕妇同正常孕妇间,于临床特征以及TGF-β1基因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生活习惯与妊娠高血压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妊娠高血压疾病且无其他任何妊娠并发症的单胎孕妇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妊娠正常者11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产后访视调查,了解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以及饮食习惯、不良嗜好、体育锻炼、娱乐情况等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和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孕妇不良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孕妇在孕期不良生活习惯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食习惯、不良嗜好、体育锻炼与妊娠期高血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娱乐情况与妊娠期高血压未见显著关联性(P>0.05)。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孕期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进而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列护理干预: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定期检查及时评估、心理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结果观察组进展为轻度子痫前期2例、中度1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6.25%(3/48);对照组分别为5例、2例、1例,发生率16.7%(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9%(47/48)高于对照组的87.5%(42/48)(P〈0.05)。结论对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娩方式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83例,根据以上患者分娩方式不同: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剖宫产,对照组采用阴道分娩.观察组两组患者中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期合并慢性高血压病、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妊娠高血压患者26例,子痫前期患者8例,子痫患者1例,妊娠期合并慢性高血压病患者4例,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患者4例.观察组患者妊娠高血压患者9例,子痫前期患者66例,子痫患者7例,妊娠期合并慢性高血压病患者47例,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患者11例.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合并慢性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不同分类会影响到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方法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怀化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对照组165例(非妊娠期高血压)。对两组的母婴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病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低体质量儿、早产儿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期产前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必要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肾损伤疾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4月间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为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例,子痫期患者12例);选择60例妊娠期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入院24h内和产后72h的尿NGAL、血肌酐(Cr)及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肾损伤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入院24h各组尿NGAL、血Cr含量均高于产后72h,Cys-C水平低于产后7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妊娠期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各亚组间尿NGAL、血Cr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含量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以及子痫期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GAL与妊娠期高血压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尿NGAL水平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肾损害,对于临床决策、母婴健康及治疗子痫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62-65
目的对个体化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并对患者妊娠结局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12月间64例妊娠期间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观察患者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餐前血糖水平为(4.9±0.5)mmol/L,餐后1h血糖平均为(6.8±1.1)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为(6.0±0.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早产、5例剖宫产、4例难产、4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对照组有7例早产、19例剖宫产、11例难产、9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3例妊娠期高血压、2例产后出血、1例产褥感染、3例胎儿宫内窘迫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1%,对照组有7例妊娠期高血压、5例产后出血、5例产褥感染、4例胎儿宫内窘迫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能够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频谱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晚孕期患者(观察组)和5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进行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孕妇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舒张流速比(S/D)、舒张早期切迹指数(NI)及胎儿窘迫发生率.结果 两组孕妇RI、PI、S/D、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各参数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窘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血尿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大连市中山区妇幼保健所建立产检手册300例孕妇。经过随访,最终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其中50例正常妊娠期非糖尿病孕妇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尿酸及空腹胰岛素的测量值,根据血尿酸值将妊娠期糖尿病组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两个亚组,并比较两个亚组的空腹胰岛素测量值。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血尿酸值为(320.25±81.2)μmol/L。血清空腹胰岛素(16.15±4.12)mU/L,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为(207.3±58.2)μmol/L,空腹胰岛素为(11.15±3.12)mU/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妊娠期糖尿病高尿酸亚组血清空腹胰岛素为(17.26±3.12)mU/L,妊娠期糖尿病正常尿酸亚组血清空腹胰岛素为(13.15±3.95)mU/L,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尿酸呈高水平,其中高尿酸亚组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分析考虑尿酸增高可能为潜在妊娠期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卡贝缩宫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孕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同时注射卡贝缩宫素100 μg.对照组孕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卡贝缩宫素100 μg.两组产后均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20 IU.比较两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4、14、24 h的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4/50)低于对照组的16%(8/50)(χ2=4.53,P<0.05).产后2、14、24 h观察组的出血量分别为[(125.0±18.7)、(154.0±15.6)、(199.3±26.3)mL]均少于对照组的[(153.0±14.5)、(175.3±16.7)、(256.4±21.3)mL](t=7.13、6.34、5.67,均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PAPP-A在妇产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PAPP-A水平差异及实验组中不同疾病亚型PAPP-A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PAPP-A检测水平为(37.54±4.6)umol/L,对照组为(28.14±6.5)umol/L,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APP-A水平最低,其次为轻度先兆子痫患者,重度先兆子痫患者及子痫患者PAPP-A水平最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PAPP-A水平高于健康孕妇,且病情越重,PAPP-A水平越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脂代谢变化特点。方法选取90例产前检查并确诊为脂代谢异常的孕妇设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90例产前检查脂代谢正常的孕妇设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进行糖脂代谢指标的检测,对比两组孕妇糖脂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空腹血糖(4.62±0.68)mmol/L、空腹胰岛素(10.77±4.67)mU/L、胰岛素抵抗指数(2.27±0.53)、游离脂肪酸(677.34±114.35)mmol/L以及载脂蛋白-A(1.99±0.65)g/L均高于对照组的(4.31±0.57)mmol/L、(9.13±4.31)mU/L、(1.71±0.45)、(547.67±133.66)mmol/L、(1.82±0.4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以及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发生脂代谢异常对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其脂质水平并加以控制,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素氮、肌酐、尿酸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32例[按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轻度46例、中度41例、重度45例]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重度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中度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尿素氮、肌酐、尿酸为诊断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722~0.798)、0.801(95%CI0.715~0.869)和0.826(95%CI0.728~0.881)。结论 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随肾损害加重呈进行性升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重度肾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神岗卫生院、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发现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0例血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糖各指标、各血脂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血糖各指标、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TSH、FT3、FT4、TPO-Ab、FBG、2hP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甲减发生率为14.29%,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2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观察组中妊娠期高血压TPO-Ab阳性率为10.71%,子痫前期为2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甲减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TC、TG、HDL-C、LDL-C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密切关联,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其发生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在妊娠期时补钙补铁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孕妇500例,这些患者均愿意在妊娠期间进行补钙补铁,这些妊娠孕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将这些孕妇进行随机分组,即第一组(176例)、第二组(168例)以及第三组(156例)。第一组孕妇在妊娠初期开始进行补钙补铁,第二组孕妇在妊娠中期开始进行补钙补铁,而第三组孕妇在妊娠末期开始进行补钙补铁,直到这些孕妇补钙补铁到分娩1周前,进行观察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以及贫血发生情况。结果第一组妊娠孕妇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二组妊娠孕妇,而第二组妊娠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与第三组妊娠孕妇的贫血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第一组妊娠孕妇的高血压发生率(6.8%)低于第二组妊娠孕妇的高血压发生率(14.3%),而且第二组妊娠孕妇的高血压发生率比第三组妊娠孕妇的高血压发生率(18.6%)低,三组妊娠孕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得知,妊娠孕妇在妊娠开始进行补钙补铁能够有效的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并且还能有效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