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明文义  戴海东  赵进征  吴旭东  武理国 《浙江医学》2016,38(12):928-931,972
目的探讨应用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均为三柱骨折。其中观察组30例采取漂浮体位下前外侧入路联合膝关节后内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0例采取仰卧位下取膝前正中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创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Rasmussen评分及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根据三柱分型理论指导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取漂浮体位联合切口,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手术显露充分,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赵波  郑智攀 《河北医学》2021,27(2):268-275
目的:分析膝前正中入路和膝前后联合入路分别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对2014年至2017年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14例,采用采取随机数字发分为对照组(膝前正中入路)和实验组(膝前后联合入路),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术前、术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后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23例累及后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采用联合人路13例,前正中入路10例,于术后1、2、3、6.9、12月复查,分别进行临床查体、X线评估和康复指导。骨折愈合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以Lysholm评分系统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5.6月,骨折全部愈合。正中入路组2例皮肤感染,1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联合入路组临床愈合时间少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手术人路治疗累及后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比前正中入路可以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与前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累及双髁后侧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累及双髁后侧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接受前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29例(对照组),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24例(观察组),比较两组膝关节评分(HSS)、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12-26个月随访,观察组HSS评分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累及双髁后侧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通过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能提供良好的显露,损伤小,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冉俊涛 《中外医疗》2014,(30):17-18
目的比较传统前侧入路手术与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患者临床诊断为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按照数字表格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分为(72.25±10.56)分高于对照组(60.29±9.43)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12例,对照组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比传统前侧入路手术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行走能力、伸膝滞缺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总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均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入路联合双接骨板固定可促进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与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双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均进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联合双切口组行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正中切口组行单纯膝正中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手术指标、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78±30.01)min、(115.92±28.95)min,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双切口组术中出血量(310.67±43.20)mL,较正中切口组(254.20±45.11)mL增多(P<0.05);术后引流量(120.06±28.47)mL,较正中切口组(145.21±30.29)mL减少(P<0.05);骨折愈合时间(118.36±2.30)d较中切口组(155.20±2.17)d缩短(P<0.05);联合双切口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56%,高于正中切口组的80.00%(P<0.05);术后12个月联合双切口组膝关节屈膝度(110.27±8.20)°、伸膝度(1.75±0.23)°,均高于正中切口组的(98.24±8.15)°和(0.83±0.20)°(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1.11%,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双切口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复位更加满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恢复,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采用双侧切口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4)。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后内侧双侧切口联合入路,对胫骨平台损伤给予修复,并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膝正中单切口手术入路,给予患者锁定钢板内固定处理,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等指标,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双侧切口手术入路的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相比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侧切口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其暴露空间大,操作简单,有利于对半月板和韧带的修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正中切口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2例股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的疗效,其中采用正中切口联合外侧髌旁入路12例,常规股外侧切口入路1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种手术入路对手术时间、术后骨折X线、骨折愈合情况等指标的影响及对HSS评分的影响[1]。结果:术后患者均定期随访,时间6~24个月不等,平均12个月。正中切口手术时间70~140 min,平均96 min,术后X线评价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位置佳,骨折愈合时间8~12个月;常规外侧入路手术时间80~135 min,平均93 min,术后X线评价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位置佳,骨折愈合时间8~12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中切口入路组膝关节HSS评分为(93.5±4.2)分,显著优于常规入路组(88.3±4.0)分(P<0.05)。结论:膝前正中切口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对周围软组织牵开剥离少,充分暴露骨折端可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缩短了手术时间,可早期活动膝关节,避免关节僵硬,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0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对照组应用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有患者随访6个月。研究组在手术时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结论 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骨折暴露充分、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内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双侧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 年8 月-2016 年8 月于该院接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共68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 例,采用内外固定结合手术治疗,对照组32 例,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仅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延迟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双侧钢板内固定相比,内外固定结在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中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李明 《中外医疗》2016,(28):82-84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单纯前正中入路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8.2±18)min、术后引流量(117.8±3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96.4±20)min、(134±34)mL、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23±8.2)显著优于治疗前(12±4.5),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18±7.6)显著优于治疗前(13±5.2),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较好,不仅能快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2011年7月至2014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并收治了胫骨平台后侧骨折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9~55岁(平均45.8岁);其中17例为单纯后柱骨折,4例合并内侧或外侧柱骨折,单纯后柱骨折中8例患者为后内侧骨折,5例患者为后外侧骨折,4例患者同时累及后内和后外侧。用改良后侧手术入路术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本组患者中有4例合并内侧柱或者外侧柱骨折,取“漂浮”体位,采用前内或者前外侧联合入路。采用DeCoster 提出的评价方法对术后即刻复位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美国特种医院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术后12个月患膝功能进行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即刻X线复查,骨折复位良好。本组患者均获得长时间随访,随访时间12~22(平均16.2)个月。患者10~12周开始部分负重锻炼,骨折愈合后可逐渐完全负重锻炼,骨折愈合时间12~15(平均13)周,无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关节僵硬,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查膝关节的屈伸度平均为5°~130°,根据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87.2分(65~94分),优良率为90.5%。 结论 经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操作简单、骨折暴露充分,固定切实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陈智琨 《中外医疗》2016,(27):54-56
目的:分析并探究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一2015年4月间该院接诊的88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膝关节前外侧+前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各纳入病患4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1.4±4.8)分,骨折复位良好率为93.2%,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4-01~2009.06收治的17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和后外侧人路治疗,评价其内固定方式和术后临床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3~21(15.3±2)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及内外翻情况。结论经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髁,减少前方入路大范围剥离所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骨折块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和牢固固定,充分防止力线的改变和骨折的再移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戚学政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55-156
目的 探讨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9年10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钢板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较普通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恢复快,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四柱理念指导下经后内、后外侧入路行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手术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共入组14例胫骨平台骨折伴关节面塌陷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2.3±8.1)岁。患者合并有韧带损伤,但无半月板损伤。Schatzker骨折分型为:V型8例,Ⅵ型6例。患者均经后内、后外侧carlson入路或者腓骨小头上方入路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考察骨折愈合、HSS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3.44±0.85)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2.05±103.68)ml。患者均获骨性愈合(X线片证实愈合),愈合时间为11~19周,平均愈合时间(14.7±1.6)周。临床效果:9例为优,4例为良,总的优良率为92.86%。截至2017年6月30日,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1±3.9)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为(86.4±3.1)分。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本研究秉承四柱理念对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的康复和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四柱分型理论指导下应用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技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等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8月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和浙江省中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在四柱分型理论指导下应用MIPPO技术内固定,2组围手术期均给予抗骨质疏松和抗感染等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股胫角(FTA)、膝关节活动度、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骨密度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119.36±6.47)°]、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85.39±9.86)分]、骨折愈合情况[(3.12±0.64)个月]、术中出血量[(62.63±9.58)ml]、切口长度[(5.17±1.89)cm]、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7%)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PA、PA、FTA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四柱分型理论指导下应用MIPPO技术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持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