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点执业背景下医师薪酬分配制度的建立是随着医师多点执业逐步展开必将面临的一项难题。医师多点执业的合法性缺失和医疗机构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多点执业难以展开的症结所在,医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依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合理保障和均衡第一执业机构、多点执业机构、医师及患者的合法权益,如何设计多点执业背景下医师薪酬分配制度是一项重要课题。以我国多点执业实施的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多点执业医师薪酬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多点执业背景下医师薪酬分配制度的设计提供政策性建议,为促进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深入推行作出贡献,使社会大众能够及时享受更多更好的优质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国际视角下对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国家,医师多点执业是比较通行的做法;公立医院医生特别是高年资医生,既可以院外行医,也可以在院内诊治私人病人,以获得额外收入。国外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医生收入,帮助公立医院与其他医院竞争、吸引优秀或短缺的医生。我国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接轨的,不过也应加强管控,并且对其作用有恰当认识。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并不一定必须把公立医院医师转变为自由职业者,但应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江西省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意愿分析。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江西省5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医师对多点执业持赞同态度,但实施过程受医师身份、风险责任分担、薪酬待遇及执业时间地点等问题限制。结论针对医师对多点执业影响因素的看法,提出改革现行人事制度、明确医师医疗风险法律责任、保障医师薪酬待遇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背景,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行为选择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促进医师多点执业行为选择的措施,包括先行设计多点执业制度、健全多点执业的医疗质量及安全机制、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激励机制、实行强制医疗责任险以分担医师多点执业风险,期望对推进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提供帮助.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system background for the multi-institution physician practice in China,and an analysis for the specific constraints for physicians of public hospitals to embrace such a practice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robed into the measures to encourage the physicians for doing so. The measures recommended include advanced design,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safety mechanism,incentives mechanism, mandatory enforcement of medical liability insurance to minimize risk exposure of such a practice, aiming at advancement of this practice.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医师多点执业的内涵、该政策实行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医师是“单位人”,而不是“自由执业者”,医院与医师均缺乏多点执业的动力,需要从立法、制度和政策三个方面来保障医师多点执业。大力发展私立医院、改善医师自由执业的条件是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的重要前提。该政策的实行需要政府多部门和广大医师的参与,需要通过试点和实践检验做出循证决策。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国最早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的10个城市和近年来试点情况良好的典型省市,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医师多点执业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情况以及典型地区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要点,总结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在注册程序由"审批制"转向"备案制"、注册条件由"高级职称"降为"中级及以上职称"、执业地点由"定点制"扩大为"区域制"3方面的亮点进展。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还存在国家立法滞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制度不健全、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障碍、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医生面临的双重阻力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规范、通过医师责任保险来化解多点执业医疗风险、改革医师人事制度、构建竞争性的薪酬体系以防止人才流失、打造医患利益共同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师多点执业现状及其障碍因素,为推动陕西省医师多点执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7月—2016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关中、陕南和陕北地区6家三级甲等医院抽取366名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文献分析法提炼障碍因素。结果陕西省366名医师中,有12.6%的医师非常了解多点执业政策,有80.6%的医师赞成多点执业政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78.4%的医师愿意多点执业;有多点执业行为的医师152人,占41.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医师多点执业行为比例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师多点执业的障碍因素主要涉及法律法规(包括多点执业制度未立法、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执业管理办法地域差异大),第一执业机构(医院反对、人事管理制度限制、薪酬待遇有差异、未来发展受限),第二和第三执业机构(病人少、科研弱、硬件差、团队协调弱);医生个人(时间受限、身份受限、影响薪酬和晋升、担心医疗风险大),医疗责任险(赔偿额度少、赔付范围窄、责任主体划分不明确、险种可选择性小)等5个方面。结论陕西省医师多点执业比例较低,加快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法律化、确立医师和执业机构的劳动(劳务)合同关系、完善医疗责任险,可更好的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协调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推行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主观动机和实际行为,促进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专家访谈,在明晰确定的利益相关者、预期的利益相关者、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政策影响力、政策执行意愿后,对其进行损益情况分析。据此提出发展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建议:健全医师多点执业的保障性机制是前提,卫生行政部门的简政放权是关键,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是动力,推动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医师多点执业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着力点,有助于解决"看病难"问题。但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落实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试图从大型公立医院高级职称医师流动的视角,以广东某大型公立医院为例,针对属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高级职称医师执业选择进行分析,探讨医师多点执业难以推行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医改政策中提出的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要求,通过对国内外执业医师制度的比较,分析在我国新医改下实施医师多点执业的利弊,对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提出政策性建议,以供管理层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是深化医改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微观制度基础。"高水平、不挂钩、透明化"的薪金制符合行业规律与特点,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不挂钩"即医生薪金不与医院经济收入挂钩;"高水平"是指医生薪酬要足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医疗事业;"透明化"则是指医生薪酬水平应该公开透明,便于管理与监督。在深刻把握规律基础上的政治共识与决心、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建立人才市场是建立这一制度的两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管理》2016,(6):60-63
制定能够合理补偿和体现医师价值的薪酬分配体系关系到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公立医院医师薪酬分配机制,既有别于非公立医院中医师薪酬的高度市场化激励政策,又有别于以往计划经济时代薪酬的高度集权化管理制度。笔者主要在医疗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公立医院医师薪酬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变革背后公立医院医师薪酬分配机制的转变问题,介绍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医师薪酬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现状,总结其实施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系统综述法,共纳入文献27篇,其中调查研究18篇,现状研究9篇。[结果]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实施以来,各地进行程度有所不同,但总体参与人数较少。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执业地点的不鼓励、医师不积极、医院人事制度限制等。[结论]现阶段医师多点执业总体推进缓慢,政府应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政策细则,营造良好的执业法律氛围,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医疗质量评估,建立医疗责任分担机制,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法国公立医院医师管理体制及薪酬模式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发达国家医师薪酬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指出薪酬改革应与具体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提供模式相适应,以期为我国的医师薪酬分配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我国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政策出台并逐步开展试点以来,多点执业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推广并不理想.文章从实施多点执业的必要性展开论述,总结多点执业提出以来的政策沿革及试点工作现状,最后提出构建以服务项目核算为基础,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旨在从推动人事制度、薪酬分配改革的角度出发,健康、高效地践行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医师薪酬制度也逐渐成为当前改革的重要议题。文章运用文献回顾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卫生体系下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公立医院的薪酬模式、薪酬水平、工作负荷,总结了五个国家薪酬制度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应适度提高薪酬水平、加大固定薪酬比例、加强非经济激励因素的作用,优化薪酬结构,完善薪酬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22年3月1日起新施行的《医师法》明确规定了医师多点执业制度,为医师开展多点执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是,《医师法》对医师多点执业的具体要求和风险分担未予以规定。有鉴于此,通过介绍我国《医师法》关于多点执业内容的规定与现今医师多点执业的形式,借助司法实践成果,分析多点执业医师与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在多点执业中容易出现的法律风险,进一步得出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完善措施及对策,进而保障医师多点执业的有序发展,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影响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提出促进政策执行的建议。方法:以连云港市两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增加了其监管难度,第一执业机构认为容易导致人才与技术流失,医生认为多点执业面临医疗风险,患者就医更倾向于大型公立医院。结论:应淡化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实施合同聘用管理;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配套;鼓励医师以合作形式参与多点执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师及医疗机构的监管与考核。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公立医院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研究和探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优化整合医疗资源,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要求,通过比较国内外医师执业制度的差别.分析在我国当前政策条件下实施医师多点执业的利弊.结合新华医院在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对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医师多点执业是新医改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全国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医师多点执业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文章就不同国家的医师多点执业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可供我国借鉴学习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