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用核型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法(KL-BoBs)对早孕期流产组织进行遗传学检测,评估KL-BoBs联合荧光定量PCR技术(QF-PCR)对流产组织进行遗传学检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 2016年5~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的81例早孕期流产组织样本(61例胎盘绒毛组织,19例胎儿肌肉组织,1例胎儿肝脏组织),用KL-BoBs及QF-PCR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CM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评估KL-BoBs与QF-PCR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在81例流产组织样本中,70例样本经KL-BoBs检测的结果与其CMA检测结果一致,包括36例正常核型、34例异常核型(非整倍体);KL-BoBs不能检出胎儿三倍体(结果显示为2例正常核型和5例非整倍体), CMA和QF-PCR均检出;KL-BoBs不能检出较小片段的拷贝数变异。CMA检测出4例样本拷贝数变异。KL-BoBs联合QF-PCR方法与CMA阳性诊断的符合率为91.1%(41/45),阴性诊断的符合率为100%(36/36)。KL-BoBs的检测准确率为86.4%(70/81),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13.3%(6/45),如果同时进行KL-BoBs和QF-PCR检测,可将准确率提高到95.1%(77/81)。结论KL-BoBs联合QF-PCR检测早孕期流产组织准确率高,可作为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一线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 CMA)技术在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CMA技术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共431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检测。 结果 431例标本CMA检测全部成功,检出染色体异常标本283例,异常率为65.66%。异常标本中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16、18、21、22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26例(44.52%),不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72例(25.44%),染色体复合三体10例(3.53%),染色体部分非整倍体9例(3.18%),多倍体29例(10.25%),嵌合体4例(1.41%),全染色体多处重复缺失31例(10.95%),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2例(0.71%)。 结论 CMA技术与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等技术相比,在针对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优势明显,对自然流产病因诊断、再次妊娠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自然流产及死胎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临床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为流产夫妇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ffymetrix Cytoscan 750K芯片对91例流产样本进行遗传学检测,利用ChAS 3.0软件进行判读分析,并参考DGV、DECIPHER、OMIM、ISCA、UCSC、ClinVar等国际公共病理性数据库,同时与既往文献进行比对,分析拷贝数变异的病理性。结果:91例流产绒毛和死胎样本均获得芯片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共检出61例(67.03%)异常样本,除40例(65.57%)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30例三体、10例单体)外,CMA还检测出了10例(16.39%)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3.28%)多倍体、5例(8.20%)嵌合体、4例(6.56%)杂合性缺失/单亲二倍体。10例染色体结构异常涉及1p36.33p31.1、4p16.3、7q36.2q36.3、22q11.21等区带,其中4例为两条染色体间长短臂末端同时出现缺失和(或)重复,高度提示父母一方为相互易位携带者。结论: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无需细胞培养,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准确率高、报告周期短等优点,可为流产遗传学检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为患者的病因诊断和再生育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可作为流产物遗传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应用于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2017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自然流产患者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流产2次以上,收集患者的胚胎相关组织进行CMA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研究CMA应用于复发性流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0例(66.67%),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5.00%),单亲二倍体1例(1.67%);所有患者中,发生流产最多孕周为8周前,检出异常患者最多的也为该时期(82.5%),产妇年龄超过35岁,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MA技术对产妇的胚胎相关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发现复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检测方法比较简便高效,对产妇复发性流产的诊断、生育风险评估以及生育指导功能具有较大的价值,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在流产物遗传学分析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流产组织样本112例,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流产物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流产样本可能存在的染色体异常。结果:①在112例流产样本中,染色体结果异常共56例(50.0%,56/112),出现异常信号频率高的分别是16三体(27.1%)、45,X(24.3%)、13三体(10.8%)、18三体(10.8%)。在56例染色体异常结果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7例(66.1%),染色体结构异常12例(21.4%),嵌合体7例(12.5%)。在1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中,共发现24个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最小片段长度0.24 Mb,最大片段58.90 Mb。在检测出的24个CNV中,18个CNV有临床意义。其中2个包含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②患者年龄≥35岁发生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者占63.2%,年龄<35岁发生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者占47.3%,≥35岁组的异常率比<35岁组高15.9%。结论:CNV?seq技术不但能够高效检测出非整倍体和嵌合体,还能高效检测出小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大大提高了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可为流产病因分析及夫妻双方再次生育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病因学诊断价值,并研究流产物染色体异常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432例患者的早期自然流产胚胎CMA结果,并分析不同胎停孕周与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拷贝数异常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CMA成功检测428例,共有270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12例,拷贝数异常53例和单亲二倍体5例。在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三体数目异常占比较大,其中又以16号染色体三体最为常见;拷贝数异常中检测出31例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异常,22例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在不同胎停孕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拷贝数异常检出率在孕10~11+6周时最高。结论 CMA可明确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学诊断,其不仅可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还可检出拷贝数异常甚至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染色体微重复综合征;本研究中引起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异常。  相似文献   

7.
背景 胎儿鼻骨发育情况评估作为常规产前超声检查项目,是胎儿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的应用使得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查范围更广、准确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鼻骨发育异常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重新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胎儿鼻骨发育异常或与其他产前筛查高危因素结合在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以及CMA在胎儿鼻骨发育异常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提示胎儿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92例孕妇及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产检信息、遗传学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19例(20.7%),均为21-三体;CMA检出染色体异常25例(27.2%),包括21-三体19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6例。孤立性与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相比,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颈项透明层(NT)增厚、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血清学筛查(MSS)高风险、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2种及以上产前筛查高危因素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均升高(P<0.05)。结论 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且与基因组变异有关;染色体核型分析、CMA结合其他产前筛查高危因素将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CMA的应用为产前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染色体变异信息,建议所有类型的胎儿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结合的遗传学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ISH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在胚胎停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2例胚胎停育患者,获取绒毛,对7种染色体(13、16、18、21、22、X、Y)行FISH检测,同期行细胞培养核型分析作为对照。结果 FISH检测共检出异常核型40例,异常率39.22%;对照法传统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异常核型43例,异常率46.74%。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染色体异常93.02%,其中常染色体三体最多见,占60.47%。结论:FISH技术可对胚胎停育绒毛组织进行及时、有效检测分析,做出遗传学诊断;FISH技术较传统细胞培养方法更加方便、快捷,对胚胎停育的病因研究更实用、有效,可作为细胞培养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50例流产物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探究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积累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20年2-7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150例自然流产病人,运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分型对流产物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150例流产物均成功检测,染色体正常71例(47.33%),染色体异常79例(52.6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6例,占染色体异常总数的70.89%,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4例(2.67%),嵌合体14例(9.33%),染色体数目合并结构异常3例(2.00%),单亲二倍体2例(1.33%)。导致自然流产最主要的染色体异常为染色体数目异常(37.33%),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32.67%)、三倍体(4.67%);其次为嵌合体(9.33%)。与自然流产密切相关的染色体异常依次为:45,X、16-三体;69,XNN、21-三体;18-三体;16-三体嵌合体。结论CNV-Seq联合STR技术适用于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可覆盖更多范围的染色体异常,能实现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对明确自然流产的遗传因素,指导孕妇再次备孕,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neurodevelopmental disailities,NDDs)患儿遗传学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NDDs患儿采集外周血之后,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CMA检测,检测结果用ChASv3.0软件和相关信息学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到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患儿22例(22.00%,22/100),其中携带病理性变异及可能致病性变异患儿14例(14/100,14.00%),涉及17个致病性及可能致病性CNVs,包括14个微缺失位点(1q21.1q21.2、6p22.3、7q11.23、7q11.23、7q31.1、8p23.3p23.1、9q34.3、10q26.13q26.3、15q11.2q13.2、15q11.2q13.1、15q11.2q13.1、Xp22.32p22.31、Xp22.33p11.23、Xq21.1q28);3个微重复位点(2q36.3q37.3、9q34.12q34.3、8q24.23q24.3);携带临床意义未知变异的患儿8例(8/100,8.00%)。78例患儿未见明显染色体异常,样本的检测成功率为100%。结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是导致NDDs发生的重要遗传学因素之一。CMA检测能及时发现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染色体异常,同时能够检测出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无法发现的大量微缺失或微重复,在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大Y染色体与不良妊娠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常规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标本,对606例检测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③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50例,其中22例为大Y染色体,大Y染色体检出率为3.63%,占异常核型的44.00%(22/50)。携带者配偶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发生率为81.82%(18/22),子代颅脑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发生率为13.64%(3/22),不明原因连续死胎发生率为4.55%(1/22)。④结论 大Y染色体核型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SRS-82细胞系的干系细胞染色体数是43,SAC-IIB_2细胞株的染色体数为多倍体,分布在75~91之间,SAC-IIC_3的干系细胞染色体数是41。三种细胞中均可看到A、B和M三种标记染色体,三种细胞的G显带核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胸苷同步化方法,对比分析了染色体凝缩抑制剂溴化乙锭及放线菌素D对高分辨染色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溴化乙锭组高分辨分裂细胞比例高,染色体带纹稳定,染色体断裂率低。放线菌素D组染色体带纹出现不均匀凝缩现象,染色体断裂率增高。提示溴化乙锭是一种稳定的染色体凝缩抑制剂,优于放线菌素D。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一位22岁女性,体矮、原发闭经、智力低下、第二性征缺乏,其核型为48,X,ter rea(X;X)(qter→cen→p22.3::p22.3→qter),这条重排染色体有正常X染色体二倍大,在着丝粒和假着丝粒区可见结构异染色质,但只有一个初级缢痕,细胞分裂稳定,全部部是迟复制。本文还对迟复制tX/X染包体(qter→cen→922.3::p22.3→qter)DNA复制类型,不同细胞和同一细胞中易传染色体的2个部分的DNA复制类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母子4号和9号染色体移位的遗传效应。方法 无菌采集外周血,采用微量淋巴细胞培养法进行染色体制作,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并通过调查病史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 母亲染色体核型为46,XX,t(4;9)(q31;p24),其子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9)t(4;9)(q31;p24)mat。其子的异常9号染色体是由母亲遗传而来。结论 母亲为染色体平衡移位携带者,患儿的异常9号染色体为母源的,该母亲出生正常后代的几率仅为1/18,故加强婚前和产前染色体检查对预防染色体病儿出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0O例恶性肿瘤患者和32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自然状态下的SCE率与在微量丝裂霉素(MMC)作用下SCE率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在自然状态下的SCE率和在MMC作用下的SCE率与正常人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肿瘤患者染色体稳定性较差,肿瘤易患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Chromosomes in 1620 metaphases of ascitic fluid cells in 20 cases of ovariancarcinom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arked structuralaberrations aside from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hromosomal numerical aberrations(85.2%).In the ascitic fluid cells from 12 patients,15 types of marker chromosomes were found,among which t(6;14)(q21;q24)and t(2;6)(q35;p12)were more frequently noted witha rate of 7.84% and 7.59% 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marker chromosomes(P<0.01).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besides t(6;14)(q21;q24),t(2;6)(q35;p12)may also be a specific marker chromosome of ovarian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8.
中国28个民族群体Y染色体DYS28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国9个省28个民族群体Y染色体DYS28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Touchdown PCR技术扩增1006个DNA样品的Y染色体Alu序列多态性(YAP) 片断,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结果藏族YAP 频率为36·7%,土族23·8%,彝族18·4%,普米族11·3%,塔吉克族7·4%,白族6·7%,基诺族5·1%,山东汉族4%,仫佬族2·7%,毛南族1·3%,甘肃汉族、云南汉族、壮族、傣族、黎族、怒族、傈僳族、纳西族、拉祜族、独龙族、哈尼族、畲族、维吾尔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佤族及朝鲜族的YAP 频率均为0。结论YAP 频率在部分汉藏语系民族(藏、彝、普米、基诺、白族)中频率较高。在历史学、语言学上被认为来源于中亚的民族(土族、塔吉克族)中YAP 频率也较高。而起源于百越民族的少数民族(仫佬族、毛南族)YAP 频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噬菌体P1衍生的人工染色体(PAC)和细菌人工染色体(BAC)筛选人正常肝cDNA文库的方法,并期望分离到与肝癌相关的新基因。方法用位于17p13.3肝癌杂合性缺失区内的PAC579和BAC1529克隆为探针,以噬菌斑杂交筛选法筛选人正常肝cDNA文库,并对分离出的cDNA阳性克隆进行部分测序和计算机序列比较及Southern杂交分析,进一步确定可能与肝癌相关的新基因。结果以PAC579为探针,筛选出78个阳性克隆,经初步分析,其中18个为可能的肝癌相关新基因。以BAC1529为探针,筛选出8个阳性克隆,经初步分析,其中5个为可能的肝癌相关新基因。结论以PAC和BAC克隆为探针筛选cDNA文库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序列分离法,将有助于疾病特别是肿瘤的病因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萍 《广东医学》1998,19(7):495-496
观察闭经患者异常染色体形成的原因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65倒闭经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研究。结果:发现异常核型对例,以45,X核型占绝大多数。其中原发性闭经49例,检出异常核型18例(占36.7%);继发性闭经16例,检出异常核型3例(占18.8%)。结论:原发性闭经患者应常规进行染色体分析,继发性闭经也应注重对染色体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