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非体外循环冠脉分流移植术(OPCABG)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OPCABG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cmH2OPEEP组,n=10)和对照组(0cmH2OPEEP组,n=10)。所有手术患者均实施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桡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于右心房。记录切皮前、劈胸骨、心脏操作中、术毕,以及术后24h5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对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一般情况以及术中用药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流动力学均有波动,波动幅度相近(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术中氧供(P<0.01),且术后24h内动脉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OPCABG术中使用5cmH2O的PEEP安全地改善了术中乃至术后24h组织氧合状态,并且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带来的肺损伤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时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tive end-exp iratory pressure,PEEP)对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pressure,CVP)的影响。方法:监测1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在不同水平PEEP(0~14 cmH2O)时的CVP,分析CVP与PEEP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水平PEEP时CVP有统计学意义(P<0.01);CVP与PEEP呈显著正相关(r=0.989)。结论:CVP随PEEP的上调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王燕  陆志华 《嘉兴医学》2000,16(2):73-74
自1997年起通过对10例急性左心衰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作重点报告对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进行PEEP治疗时的心理护理、管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性,说明选择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及合适的鼻面罩,正确吸痰、药物疗效观察,是PEEP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洪涛 《中外医疗》2012,31(33):5+7-5,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30例机械通气患者,经颈内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在不同水平PEEP(0、2、4、6、8、10、12 cmH2O)时,分别测定CVP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结果 PEEP与CVP呈显著正相关;PEEP增加前后的HR、MAP和R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CVP值的动态变化趋势是使用CVP指导液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用国产KTH-3多功能呼吸机,对10例常 规治疗症状未能缓解的中至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经鼻面罩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检测PEV1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对60例机械通气病人测定在不同水平的PEEP(0、3、6、9和12cmH2O)共5个水平条件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CVP值随着PEEP值的增加而升高,CVP值的变化与PEEP值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EEP对CVP有明显影响,观察CVP值的动态变化趋势是使用CVP指导液体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蒋婧妍  高翔  俞盛辉 《浙江医学》2017,39(14):1214-1215
目的使用超声技术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全麻患者股静脉横截面积(CSA)的影响。方法对40例择期全麻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行机械通气,同时用超声仪采集患者股静脉图像,记录PEEP应用前后股静脉CSA、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结果与PEEP0cmH2O相比,PEEP10cmH2O时股静脉CSA增加37%(P<0.01);使用PEEP10cmH2O后,患者HR无明显改变(P>0.05),MAP降低9.5%(P<0.05)。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麻黄碱或阿托品。结论全麻机械通气患者应用10cmH2O的PEEP能够增加股静脉CSA。  相似文献   

8.
呼气末正压对患者中心静脉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通气并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68例,观察患者PEEP0、3、6、9、12、15和18cmH2O共7个水平条件下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中心静脉压随着呼气末正压水平逐渐升高而增加,呼气末正压=18cmH2O时中心静脉压均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P〈0.05);脱机时SpO2明显低于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P〈0.05);HR和MAP无明显变化。结论随着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水平的增加,中心静脉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作为一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逐渐被认可,最初主要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改善了ARDS患者依赖性肺不张及氧合,降低了患者死亡率.现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报告12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 2002年4-10月对1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血管病变10例;平均每例搭桥2.9支。结果 全组死亡l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治疗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 总结了2002年2月~2004年5月9例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术后4d复查头颅CT梗塞面积无增大,无头痛、呕吐、饮水呛咳、肢体偏瘫、失语和偏盲等。2例术后出现房颤。1例下肢取血管处伤口感染,心绞痛症状缓解,心功能明显恢复,痊愈出院。结论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脑梗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滋苗  陆军  王飞  丁月平  叶肖琳  马丹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67-168,F0003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对象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筛选其中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并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患者,排除年龄〈18岁或〉80岁、妊娠、心律失常(不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存在股动脉置管的禁忌证、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瓣膜病变疾病的患者,最终符合条件的患者共26例纳入研究。持续药物镇静,维持镇静-躁动评分(SAS)在3-4分。对26例行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先后给PEEP 0、5、10、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通气30 min后,记录四种不同数值的PEEP时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氧合指数(PaO2/FiO2)等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 CVP及SVRI随着PEEP的增加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差异(r=0.710,P=0.001;r=0.295,P=0.002);CI随着PEEP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具有差异(r=-0.301,P=0.002);随着PEEP的升高,GEDVI略有降低,无明显相关性,无差异(r=-0.106,P=0.282)。PaO2/FiO2与呼气末正压呈现显著正相关,PEEP不同组间其PaO2/FiO2有差异(r=0.733,P=0.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随PEEP增加,CI逐渐减少,CVP随着PEEP的增加而提升,而GEDVI未随着PEEP的升高而有明显变化,能在临床上有效评估心脏前负荷情况。在氧代谢方面,随着PEEP的增加,PaO2/FiO2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患者血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无麻醉并发症,预后良好。术后各时间点血中cTnI和CK-MB含量与术前比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损伤轻,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 1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对各血管吻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和观察。完成前降支吻合 10例 ,右冠状动脉吻合 7例 ,钝缘支吻合 10例 ,对角支吻合 6例。结果 :本组无死亡 ,行前降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 ;行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一定的右心功能 ;吻合钝缘支和对角支时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变化 :MPAP、PCWP、CVP明显升高 ,SVI及LVSWI明显下降 ,CI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行主动脉近心端吻合时MPAP、SVRI、PVRI明显升高 ,CI明显下降。术毕及术后 2h、6h、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CI有明显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对钝缘和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 ,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 ;术毕及术后 2h、6h及 16h ,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Coexistent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re common and patients with them remain at a high risk for perioperative stroke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and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in patients with coexistent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December 2007,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oexistent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underwent one-stage unilateral CEA and off-pump CABG in Heart Institute of Nanj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ssessed and follow-up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A total of 51 cases of isolated off-pump CABG and unilateral CEA, including 34 right and 17 left, were performed. The mean blocked time of carotid artery in CEA was (25.5_±7.0) minutes. The mean number of distal grafts per patient was 3.30±0.45. The mean ventilation tim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1.3±5.4) hours, (2.1±0.9) days, and (12.5±6.1) days respectively.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stroke or myocardial infarct. There was one perioperative death due to acute cardiac failure, resulting in an operative mortality of 1.96%. Follow-up was completed for 47 patients (92.16%) with a mean follow-up of (39.5±12.5) months. None of the patients manifested stroke, new angina or newly developed cardiac infarct. No late death occurred. Conclusion Combined CEA and off-pump CABG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coexistent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左主干病变桥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冠心病左主干病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男性9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3.5±8.6)岁.按手术方法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及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CCABG组70例,共搭桥219支,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桥70支,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桥149支.OPCAB组62例,共搭桥181支,乳内动脉桥62支,大隐静脉桥119支.术中应用即时血流仪(transit-time flow meter,TTFM)测量桥血管血流量、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血流波形.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桥血流测量:乳内动脉-前降支桥血流量CCABG组为(27.3±16.5)ml/min,OPCAB 组为(27.7±18.7)ml/min(P=0.812);两组PI值分别为3.1±1.6及3.0±1.8(P=0.3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隐静脉-回旋支桥血流量CCABG组为(37.3±3.4)ml/min,OPCAB组为(35.0±5.6)ml/min(P=0.086);两组PI值分别为2.9±1.5及3.0±1.7(P=0.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不论行CCABG或OPCAB,对桥血管及吻合口的质量无影响,均可达到满意的再血管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择期行OPCABG术患者209例,术后住院期间确诊新发房颤患者36例(新发房颤组),未新发房颤患者173例(非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发房颤组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的比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OR=3.999,95%CI:2.072~19.753,P<0.001),IABP辅助率(OR=6.397,95%CI:2.072~19.753,P<0.001)是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论: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围术期需要IABP辅助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局部缺血预处理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局部缺血预处理 (rIP)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对右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rIP组在首支冠脉吻合前采用 2轮LADrIP :首轮为 2min缺血 3min再灌注 ,第 2轮为 5min缺血 5min再灌注 ,比较两组右心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反映右心功能的各项指标 ,包括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右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以及右室作功指数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术后对照组肺循环阻力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rIP组仅术后 6h趋于增加 ;术后第 1天对照组肺循环阻力倾向高于rIP组 (P =0 .0 8)。结论 OPCAB时LAD 2轮rIP :首轮为 2min缺血 3min再灌注 ,第 2轮为 5min缺血 5min再灌注 ,对右心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