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类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原则在2017年5月—2019年4月随机选取于该院接受单侧、双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各67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单侧入路)、对照组(双侧入路),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VAS...  相似文献   

2.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传统组(传统手术方法)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ODI功能评分.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微创组的VAS、ODI评分与传统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糜大国  周斌  卢炜  黄维  蔡春岳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845-184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管前方和侧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南通市中医院和启东市中医院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61~79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平均年龄(62.1±2.7)岁,平均病程(4.7±2.1)年;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63.7±3.2)岁,平均病程(5.1±2.6)年。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腰椎管前方和侧方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腰痛、腿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管前方和侧方减压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明确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项城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9例。常规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院观察时间),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较短,术后VAS及ODI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较短,且可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征、ODI评分、VAS评分、术后末次随...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临床上微创脊柱外科广泛应用的技术,过去经皮内镜手术的主要指征是椎间盘突出症,而腰椎管狭窄症实际上是该技术的禁忌证.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改进,腰椎管狭窄症已经从相对禁忌证转变为相对适应证,但亦对操作者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就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高位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高位腰椎管狭窄症病人8例,均明确诊断为单节段高位腰椎管狭窄症,均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于术前和出院时及术后3、6个月对病人症状及腰部功能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d功能评分评价病人治疗效果。结果8例病人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病人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d功能评分评价病人疗效,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87.5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孔区扩大成形术治疗高位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60-62
目的总结并对比分析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4例,以计算机表法分组。试验组(n=22)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n=22)进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期切口疼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并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对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常规经椎间孔入路及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6例,将62例行常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64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血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程度均呈显著减轻趋势,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腰痛、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肌酸激酶(creatine...  相似文献   

11.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三维运动学测量、腰椎测量、影像学测量等方法,探讨 椎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学改变,并对该手术治疗作改进。结果;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椎体后表面、椎弓根部、椎弓峡部和关节突关节等部位均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而椎间盘退变及腰椎后仲均这一趋势加剧。后部结构切除手术除对于腰椎的生物力学行为有明确的影响,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61例后路间盘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进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腰椎管狭窄19例。分别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开窗”减压,髓核取出术及潜行神经根减压治疗。结果 随访12-18个月,按照Nakai标准:优51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3.4%。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病人,本术式达到了减压目的,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在发挥其优势的前提下,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预防手术并发症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朱凯  陈红梅  崔洪鹏  丁宇 《西部医学》2023,35(8):1163-1166
探讨在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中采用可视环锯行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Endo-LOVE手术方式治疗的69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均应用可视环锯进行椎管扩大成形。统计平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间点,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Oswestry指数(OD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使用改良MacNab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Endo-LOVE术式中应用可视环锯的技术优势。结果 6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6.9±12.4) min,术中出血量(10.7±6.1) mL,术中透视次数(3.1±1.2)次,平均住院日(6.4±1.0) d,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 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及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62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5%。结论 可视环锯在Endo-LOVE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压范围广,可视化操作,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满意,可在脊柱内镜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检查等评定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80~105 min,平均(92±6)min,术后卧床时间1 d,随访时间3个月,手术前、后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 O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100例退变性LSS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MIS-TLIF+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和对照组(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椎融合时间、治疗前后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状况、手术情况及椎弓根螺钉准确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椎弓根螺钉准确率、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腰椎融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机器人辅助MIS-TLIF治疗退变性LS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可提高螺钉置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靶点穿刺技术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的26例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等。随访时间≥ 1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269±10.35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31±2.127)kg/㎡,平均随访时间(18.192±2.66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577±0.902)d,平均手术时间(72.521±15.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13±3.004)ml。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证实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均已被摘除。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LDH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和手术原则。方法 38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均在后路椎间盘镜下行腰椎管扩大和髓核摘除术。结果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共38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年,按Nakai标准评定,优34例,良3例,可1例和差无1例。结论 提示该手术方法减压彻底,创伤小,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性、适应症宽、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病人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分型对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患者内镜下减压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LSS患者64例,均于术前行CT检查。以手术病理分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分型结果与手术病理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手术方式选择与术后效果。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64例患者中Ⅰ型19例,Ⅱ型30例,Ⅲ型15例。手术病理结果显示,64例患者中Ⅰ型18例,Ⅱ型30例,Ⅲ型16例。CT分型与手术病理分型符合率为98.44%,CT诊断LSS患者Ⅰ型、Ⅱ型、Ⅲ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8.44%、100.00%、98.44%,与手术病理分型结果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962、1.000、0.957(P<0.001)。64例患者中,18例Ⅰ型者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30例Ⅱ型者接受椎间孔镜下改良TESSY技术联合神经根减压治疗;16例Ⅲ型LSS患者中4例接受椎间孔镜下改良TESSY技术联合神经根减压治疗,12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间歇性跛性、腿痛、腰骶部痛等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LSS患者术前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8月共收治7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6 3岁.其中40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A组),32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72例患者得到10~62个月随访,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A组56.6%±30.2%,B组60.5%±22.8%,优良率A组77%,B组8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腰椎失稳并发症.结论 有限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在手术创伤、恢复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