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使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进行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运动活动记录表中患肢所做活动的使用量量表(AOU)和动作质量量表(QOM)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ARAT、AOU及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不稳定平面(球、平衡垫、平衡板等)结合闭链运动方式进行非稳态下的躯干控制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平衡功能评定(FMB)、步行能力评定(FA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BI)。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治疗组患者的FMB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分别为(12.13±1.89)分、(4.29±1.08)级和(55.90±13.41)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2次。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M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缺失1例,缺失率为4.76%,对照组缺失2例,缺失率为9.52%,缺失率均<20%。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后WMFT、FMA、MBI评分均较高(P<0.05)。与观察组训练后比较,对照组训练后WMFT[(46.58±3.90)分]、FMA[(31.95±2.89)分]、MBI评分[(79.74±9.81)分]均较低(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眼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眼针治疗及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腰部、腹部肌群训练及肩胛骨、躯干、骨盆控制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测试(TCT)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及下肢Fugl-Meyer量表 (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TCT评分[(100±0)分]、BBS评分[(49.27±5.21)分]、MBI评分[(66.69±9.32)分]、上肢FMA评分[(35.58±9.18)分]、下肢FMA评分[(26.76±7.23)分]及FAC评分[(4.31±0.4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92.15±7.39)分、(42.29±5.47)分、(56.22±9.81)分、(28.32±9.76)分、(21.32±7.76)分和(3.75±0.38)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眼针治疗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疗效,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上肢运动游戏对轻度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疗法训练,对照组增加功能性作业治疗,试验组增加上肢运动游戏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MoCA总分、FMA-UE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 3.354,|Z|> 4.379, P <0.01)。对照组MoCA 5个认知维度(除命名和抽象思维外)较治疗前提高(|Z|> 2.000, P <0.05);试验组MoCA 6个认知维度(除命名外)较治疗前明显提高(|Z|> 2.646, P <0.01)。试验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5个维度评分(除命名和抽象思维外)以及FMA-UE评分较对照组改善(|Z|> 1.982, t=3.565, P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手摇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S手摇车组(试验组)和MOTOmed运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FES手摇车进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对照组则增加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估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 (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上肢(χ2=9.23,P<0.05)和手(χ2=15.91,P<0.05)的Brunnstrom分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1、2、3、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1、2、3、4周后的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ES手摇车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L)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 L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试验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显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与运动疗法结合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疗法,观察组训练前行CST。治疗前后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改良Barthel 指数(MBI)、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TEF、MBI、TCT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ST 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Wii(任天堂)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上肢部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量表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2组患者患肘最大等长屈曲、伸展时肱二头肌、三头肌积分肌电值,并计算相应的共同收缩率(CR)。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评分、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及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FMA-UE评分[分别为(33.5±12.6)分、(30.9±15.6)分]、Brunnstrom分期评分[分别为(4.1±1.0)分、(4.0±1.2)分]、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分别为(14.6±5.7)%、(13.7±6.0)%]及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分别为(27.4±8.2)%、(30.3±9.5)%]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ii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肘屈伸运动协调性方面与常规作业治疗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连线测验(TMT)、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TMT-A、TMT-B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300潜伏期[(368.29±31.69)ms]、波幅[(3.01±0.18)μV]、TMT-A[(90.21±32.75)s]、TMT-B[(253.41±110.45)s]及MBI评分[(73.33±7.69)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注意力、ADL能力及P300潜伏期、波幅,对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本评价了上前常用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包括Bobath方法、Brunnstrom方法、PNF方法、Rood方法、MRP方法等)的训练要点,以供临床康复工作在对偏瘫患运动功能训练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份)评定其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5),但观察组效果更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辅以虚拟现实训练,可进一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庭电刺激联合闭链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以闭链康复训练为主,观察组在闭链功能训练过程中同步进行前庭电刺激。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利用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的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和步速进行测量,分别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步态周期、支撑相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步态周期、支撑相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步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步态周期、支撑相时间、步速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LE、MBI和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功能训练联合下肢闭链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再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用充气夹板控制上肢各关节活动的自由度进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运动力指数(MI)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UE、MI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检索MEDLINE、CINAHL Plus、Academic Search Complete、SPORTDiscus、PsyclNFO和Cochrane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公开发表的、观察任务导向型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纳入11项RCT,共364例患者。结果显示,任务导向训练疗法能有效改善上肢功能(效应值0.39~1.04);随访结果显示,任务导向型训练疗法在干预后3~6个月内仍具有维持效果(效应值0.11~0.42)。 结论 任务导向型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在脑卒中早期及时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相较于长训练周期,每周增加训练次数并配合短期、适度的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脑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3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4)。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组加用E-LINK 进行手功能训练,共治疗12 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最大握力及捏力、Barthel 指数、前臂旋后活动度及上肢Fugl-Meyer 评定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E-LINK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4例,根据Mini -mize软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根据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试验组的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模拟训练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运动想象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模拟训练组辅以情景模拟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情景模拟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