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动力切割器揭盖术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在治疗鼻前庭囊肿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0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鼻前庭囊肿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揭盖组(22例)行鼻内镜下动力切割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等离子组(22例)于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等离子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揭盖组,且术后疼痛程度、面部肿胀程度均优于揭盖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治疗鼻前庭囊肿相比鼻内镜下动力切割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而言,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关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鼻前庭囊肿临床较常见,传统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本研究探讨不同鼻前庭囊肿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6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其中20例行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20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完整剥离术,20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评估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疗效跟传统手术一致,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效果跟传统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创伤小、并发症少更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鼻内镜等离子辅助下鼻前庭囊肿切除与传统齿龈切口切除鼻前庭囊肿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5年03月-2019年01月在本院就诊9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其中45例患者行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等离子组),45例患者行传统齿龈切口切除鼻前庭囊肿(齿龈组),(两种手术均经同一医生在相同条件下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采用疼痛VAS评分),术后感染复发等情况。结果等离子组较齿龈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治疗鼻前庭囊肿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有效术式,且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方法2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于鼻内镜下经鼻前庭径路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如囊肿范围不超出鼻前庭,则开放囊腔保留囊肿底壁;如囊肿范围超出鼻前庭,则彻底去除囊壁上皮以消除囊腔。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囊肿均无复发,无明显鼻前庭瘢痕及前鼻孔狭窄等后遗症。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适应症广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离子刀切除鼻前庭囊肿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在舞窦内窥镜系统30°镜指引下在鼻腔内行一约0.8cm大小竖型切口,将鼻前庭囊肿顶壁切开,通过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刀头EIC5872,在直视下沿鼻前庭囊肿的内、外、前、后、顶、底六壁周围逐步消融囊壁,术后明胶海绵两片术腔填塞。结果 18例均获治愈.无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离子刀切除鼻前庭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有手术精确、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痛苦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1]鼻前庭囊肿,术后有面部麻木不适等并发症;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2]虽简单,但术中对鼻前庭皮肤切除较多,术后有并发鼻前庭狭窄风险。我科采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剜除术,对鼻前庭皮肤最大限度保留,而且术后不易复发。本科2008年3月~2013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82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斜坡区脊索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5年4月收治13例斜坡区脊索瘤患者,运用鼻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颅底斜坡的脊索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组织。结果经鼻蝶内镜下全切肿瘤6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 例。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0 例,无明显缓解3例,术后辅助放疗。随访3个月至4年,4例术后2年复发,行再次手术,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行漏口修补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术后3例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较差,未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主要位于中,上斜坡的脊索瘤,手术入路短,术中深部结构辨认清晰,相对于其他手术入路,该入路创伤小、安全、用时少,疗效满意。是斜坡脊索瘤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市仁和医院诊治的5例鼻腔妊娠期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术中出血1~100 ml,平均出血20 ml,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例均治愈,术后无出血及并发症,血管瘤均一次性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鼻腔妊娠期血管瘤如果反复出血或出现并发症,宜尽早手术治疗。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及微创等优点,是治疗鼻腔妊娠期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鼻内进路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前庭囊肿手术治疗的经典术式为经唇龈沟进路行鼻前庭囊肿切除术〔1〕 ,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致术后复发及牙龈瘘形成者并非鲜见。自 1 990年6月~ 1 998年 6月 ,我们尝试经鼻内进路为 6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施行囊肿揭盖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68  相似文献   

10.
鼻前庭囊肿为鼻科常见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经唇龈沟径路囊肿切除、鼻侧切开径路囊肿切除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等。近年来我科对3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错位畸形的鼻骨骨折鼻内镜复位术中使用鼻阈小切口改良复位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3月,需手术治疗错位畸形的鼻骨骨折患者61例,在全身麻醉鼻内镜下使用鼻阈小切口改良鼻骨复位术,评估术后鼻外形及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61例患者均复位成功,外观满意,鼻腔通气正常,未见复发。结论对于有错位的鼻骨骨折患者,加用鼻阈小切口改良复位法可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手术疗效确切,损伤小,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婴儿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经鼻入路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4例婴儿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术后未放置扩张管,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及生理性海水清洁鼻腔,随访24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例均获满意疗效,鼻内镜检查后鼻孔均通畅,鼻腔通气良好,未发生再闭锁及肉芽增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婴儿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未发生再闭锁,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腔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并完成1年随访的17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实施手术, 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 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 鼻腔血管瘤3例,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5例。结果 术中出血量为5~150 mL, 中位数为30 mL。手术时间为20~55 min, 中位数为35 mim。术后2个月术腔上皮化良好, 无出血、鼻腔干燥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 2017 年 8月—2019 年 2月应用电磁导航技术行 15例鼻颅底手术,患者病变范围涉及蝶窦、鞍区、咽旁隙、颈静脉孔区、筛顶、蝶骨平台等解剖区域。术前均完善 CT、MRI 等影像学资料,录入导航系统行三维重建,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涉及复杂、重要解剖结构时使用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结果15例手术中1例鼻颅底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约1 000 ml,余手术出血均可控。15例手术术中均未出现重要结构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5 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1例鼻颅底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考虑肿瘤复发。结论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鼻颅底手术中,安全、精准,手术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解剖结果变异、修正鼻内镜手术、病变广泛的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开窗术治疗巨大上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术前穿刺并且经鼻窦CT及MRI检查诊断为上颌骨囊肿的患者5例,囊肿均大于3.5 cm,所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开窗术,根据囊肿与鼻腔、鼻窦的毗邻关系,分别选择鼻底开窗术、下鼻道开窗术,必要时行泪前隐窝开窗术,手术切除囊壁,其中2例患者因囊肿局限、主要靠近鼻底而选择单纯鼻底开窗术;2例患者因囊肿波及上颌窦内而选择下鼻道开窗术,其中1例术前因牙痛就诊,术后建议拔除患牙;1例患者因囊肿位置特殊,靠近上颌窦前壁因而行下鼻道开窗术联合泪前隐窝开窗术,对位缝合切口,术后予以碘仿纱条压迫及盐水冲洗,清理术腔,保证开窗口通畅引流。结果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左右囊腔上皮化,术后随访半年,窗口引流通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开窗术是一种简单并且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保证开窗口通畅引流是减少上颌骨囊肿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残留或复发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例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中5例单纯行内镜下经口入路咽旁隙淋巴结清扫术,7例因有鼻咽癌原发灶残留或者复发同时行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结果12例(共13侧)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声嘶、进食呛咳及颈内动脉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口内切口感染,1例患者切口部分缝线松脱,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至2018年4月,中位随访23个月(6~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咽旁隙内再发转移灶。结论内镜下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地切除转移灶,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