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轻度亚低温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aCO2)和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6例中重度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处理原发病,小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镇静肌肉松弛(以下简称肌松)及支持对症治疗等]。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24h后给予轻度亚低温干预,维持核心温度(肛温)34℃,对照组维持核心温度(肛温)37.5℃。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h、24h、48h的PaCO2,外周血和BALF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α]的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亚低温组PaCO2、IL-1β、IL-6、TNF-α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亚低温组PaCO2、IL-1β、IL-6、TNF-α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ARDS患者应用轻度亚低温治疗,降低了PaCO2,减轻全身和肺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周挺  许国根  王弋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0):156-15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小板活化物CD62P(P-选择素)、PAC-1(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水平变化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为亚低温治疗组23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23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4~5天;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物CD62P和PAC-1的表达水平。最终通过发病1周内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评价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物CD62P和PAC-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MODS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抑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物CD62P和PAC-1的表达,有效的保护了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从而降低了患者MODS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 (LPS ,1mg·kg- 1 ) ,16h后再气管内滴注LPS(3mg·kg- 1 )建立ARDS模型。 2 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组 )、ARDS组 (A组 )、低温组 (H组 )。ARDS后 3h处死动物 ,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3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A组氧合指数 (PaO2 FiO2 )在ARDS时及ARDS后 1、2、3h与C组相比显著下降 (P <0 .0 1)。A组与C组相比大鼠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H组与A组相比 ,大鼠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5 ) ,但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温可减轻内毒素性ARDS大鼠肺组织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于早期老年急性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脑出血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常规治疗组积极实施脱水降压处理,局部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半导体亚低温治疗仪行头颅局部降温,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电图、呼吸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分别于治疗后2h、7d后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治疗后随访1-5个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后局部亚低温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早期老年急性出血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其中 3 0例 (对照组 )用常规治疗 ;余 3 0例 (治疗组 )除常规治疗外 ,加用早期 (发病 48小时以内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 <0 .0 1) ,治疗组显效率 70 .3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人早期给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组织过氧化反应及肺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mg/kg),16h后再气管内滴注LPS(3mg/kg)建立ARDS模型。7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ARDS组(A组)、亚低温组(M组)。分别于ARDS时及ARDS后2、4、6h处死动物,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肺通透指数。结果与C组大鼠比较,A组大鼠在上述时间点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MPO活性及肺通透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A组比较,M组大鼠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MPO活性及肺通透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亚低温可减轻内毒素性ARDS大鼠肺组织过氧化反应,降低肺通透性,有利于ARDs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敏  王京兰 《河北医学》2004,10(5):462-463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常见。据报道,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是引起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mton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开胸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难以用一般氧疗纠正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极度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护理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随着近年来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重度ARD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有报道仍达30%~60%。而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非。肾脏器官病变的治疗和抢救。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机械通气联合CRRT抢救重度ARDS患者26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各种病因所致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1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SARS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SARS合并ARDS患者的病死率为32%;缺氧(PaO2<60 mmHg或SpO2<93%)时间>1 d的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发生4个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治疗以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器官功能维护为主.结论以及时纠正缺氧、防治MODS的发生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的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6.94%,总有效率为95.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水肿评估以及指导肺部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肺部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因,记录患者入科时及第7 d的相关数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肺部超声组收集肺部超声评分,两组患者的7天好转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研究肺部超声在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治疗过程、预测预后的价值,以及肺部超声评分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等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WBC、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肺部超声组改善更明显,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5)。肺部超声组患者7天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8天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所有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均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肺部超声在ARDS患者中能有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指导ARD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可作为ARDS患者的常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严伟凤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39-40,4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呼吸道压、吸入氧体积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与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住院天数、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和缩短患儿的用氧时间,还可以大大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针1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 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治疗组住 ICU时间、28d病死率、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氧合指数、FI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T、D- D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能改善ARDS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雷波 《吉林医学》2011,32(15):3039-3039
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病房近3年收治的57例严重胸外伤导致的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经验。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57例中47例存活,10例死亡,病死率为17.54%。结论:ARDS患者应及早诊断并尽早行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葛建辉 《浙江医学》2017,39(20):1789-179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从发病到入院6h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危险因素以及早期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14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ARDS早期进展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患者(20.8%)入院后发生ARDS,25例(16.8%)发生脓毒性休克。在单因素分析中,APACHEII评分、6h内液体入量、住院时间、有无脓毒性休克、肺部感染、胰腺炎、输血制品、急腹症、呼吸急促(HR>30次/min)、低氧血症(SpO2<95%)、低蛋白血症和FiO2>0.3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中APACHEII评分(OR=1.10,95%CI:1.07~1.13)、入院6h内总液体入量(OR=1.15,95%CI:1.03~1.29)、脓毒症休克(OR=2.57,95%CI:1.62~4.08)、肺部感染(OR=2.31,95%CI:1.59~3.36)、胰腺炎(OR=3.86,95%CI:1.33~11.24)、急腹症(OR=3.77,95%CI:1.37~10.41)和呼吸急促(OR=1.41,95%CI:1.00~1.97)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出现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伴有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中为APACHEII评分、休克、肺源感染、胰腺炎和急腹症等,而在伴有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中主要为液体出入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肺胸动态顺应性 (CD)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ARDS患者诊断明确后行机械通气 ,隔日观测取值一次 ;观测前充分镇静 ,先查动脉血气 ,然后设定气道压力上限至 40cmH2 O(呼吸机其它参数不变 ) ,手控送气 ,记录肺通气量 ,反复 5次取平均值 ,作为当次观测的潮气量值 ,再计算出CD值。结果 ARDS患者治愈组随肺胸动态顺应性升高氧合指数升高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r =0 992 ,P <0 0 0 1 ) ;死亡组随肺胸动态顺应性及氧合指数均降低 ,两者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993 ,P <0 0 0 1 )。结论 ARDS患者肺功能改善 ,氧合指数和CD亦升高 ;随着肺损伤加重 ,氧合指数和CD亦降低 ,二者结合可评估ARDS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肺功能状态 ,指导ARDS治疗及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金璐  张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04-106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92例肝癌术后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浆中脑肽钠(BNP)及内皮素(ET)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d、5d、5d、7d与健康对照组静脉血中BNP、ET水平。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发病后1、3、5、7d,患者血浆BNP、ET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血浆BNP含量分别为(125±30),(125±28),(130士55),(1;59±56)ng/L;ET水平分别为(168±26)(167土50),(171±52),(185±57)ng/L。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浆BNP、ET水平明显升高,BNP和ET参与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