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0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60岁以下患者病死率明显减少(X^2=5.687,P〈0.05)。患者发病后延迟治疗时间越久,病死率越高,24h内治疗者病死率显著降低(X^2=6.728,P〈0.01)。呼吸衰竭发作次数越多,合并症越多,营养不良越严重,病死率越高。病死组的多项动脉血气指标均较存活组差,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病死率低于不使用机械通气者(X^2=7.102,P〈0.01)。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低于有创机械通气者(X^2=5.16,P〈0.05)。结论年龄、延迟治疗、发作次数、合并症、营养及使用呼吸机等均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我们必须注意营养支持和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该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20人.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包括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得分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成效显著,患者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OPD-FTB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COPD-PTB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COPD-PTB与经济状况、平素健康状况、吸烟史、粉尘接触、家用燃料及居住环境蜜切相关.结论 在COPD-PTB人群中,长期咳嗽史、结核病接触史、吸烟、粉尘接触、燃料种类等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氧指标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2例以及呼吸机治疗组(观察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氧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指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镇静、扩容、利尿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氧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李翠英  黄伴金 《中外医疗》2014,33(1):153-154
目的探讨研究在临床上对阻塞性慢性肺疾病发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阻塞性慢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对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临床护理措施,而护理组患者则接受较为优质的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护理患者呼吸的频率(RR)和心率(HR)指标均得到有效的恢复,其中护理组恢复到正常水平,对照组恢复情况和护理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改善较为明显,二氧化碳的分压和血液的酸碱度变化显著,其中变化情况护理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对于阻塞性慢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的各个阶段,开展全面的、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保证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巩固治疗的效果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营养支持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综合治疗。营养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疗法,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动脉血氧分压均上升,二氧化碳分压均下降。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均有上升(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降低。结论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一旦病情恶化或急性发作时,在采取抗感染、扩支、祛痰、氧疗等保守性治疗措施后,如症状无缓解或进行性恶化时,则需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做好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直接关系到COPD病人的预后。本文对本院收治的120例中实施机械通气与未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PD患者未及“临界呼吸衰竭”阶段、“临界呼吸衰竭”阶段与呼吸衰竭阶段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正常对照组受试者、COPD未及“临界呼吸衰竭”患者、COPD“临界呼吸衰竭”患者以及COPD呼吸衰竭患者做比较,观察其血气指标、静息呼吸驱动诸项指标、呼吸肌力学的主要参数、有代表性的几种相关细胞因子和BODE指数等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氧分压与PaCO2、FEV1/PRE、FEV1/FVC、P0.1、PIMAX、IL-1β、IL-8、TGFβ1、乳酸密切相关(P〈0.01)。结论临界呼吸衰竭与呼吸衰竭患者在反映呼吸肌疲劳指标上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37-137
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和研究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护理要点,对建立通畅气道、合理氧疗、饮食指导、营养支持和口腔以及皮肤护理的过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月4-201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系统症状75例、血液循环系统症状68例、精神神经症状58例、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42例;主要体征包括发绀61例、肺部体征68例、心血管体征63例、神经系统体征49例.经综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相关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复查肺功能发现肺功能显著改善(P〈0.05),有1例因合并其他器官并发症治疗无效死亡,11例患者经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病情逐渐好转.9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发现无复发.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治要围绕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判断,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45例为接受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和45例为在接受常规疗法后进行无创呼吸机疗法的观察组,对两组心率变化、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情况各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心率变化、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情况各方面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好,而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时,辅助以无创呼吸机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时间变短,应用简便,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剧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RF)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H、PaCO2、PaO2)。结果 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RF)患者中,15例重症呼吸监护病房(RICU)面罩BiPAP成功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pH、PaCO2、PaO2)和RR(呼吸频率)分别为:7.23±0.05、104±4mmHg、84±30mmHg和34.6±8.5次/min,治疗后分别为:7.38±0.05、67±8mmHg、73±5mmHg和18±3次/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呼吸机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异丙托溴胺溶液2mL加布地奈德2mL×4次/d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生理盐水4mL×4次/d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两组患者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脉血气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pH值、PaO2值及PaCO2值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4h后研究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PaCO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4h后研究组pH值、PaO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发生率分别为30%和47%,(P<0.01);机械通气时间为(8.2±3.2)d和(11.6±5.6)d,P<0.01;住院时间为(16.3±7.4)d和(21.6±10.4)d,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组(序贯机械通气)和传统组(有创机械通气),每组2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痰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所致,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是其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认为百病皆生于痰与瘀,气血失和,脏腑失调为其基本机理,痰瘀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最关键的病机要点.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且有其独到之处,在治疗该病中日益受到关注.从中医痰瘀学说的角度,提出治以益气化痰,活血化瘀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基础与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常见并发症,历代中医文献已有述及,但多从证候描述,归属"肺胀"、"痰饮"、"咳喘"、"心悸"、"喘脱"、"喘厥"等门.其病因多为久病肺虚,痰瘀潴留,复感外邪,诱其发作或加剧.病机多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扰而酿本病.由于其病死率高,因此提高疗效已成为研究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急症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爽  林冬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2):1502-1503,1506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06年7月该院21例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蝎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O2和PaCO2),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并同1999年4月~2006年7月未使用NIPPV治疗的25例COPD相似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IPPV治疗组21例患者前后24h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8.
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莹  余阗  张英 《四川医学》2010,31(6):794-795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58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基本情况、生命体征、血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治疗组pH、PaO2、PaCO2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发合并呼吸衰竭,能更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aCO2、提高PaO2。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维建 《右江医学》2010,38(2):138-140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43)和静脉营养组(n=44),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对比营养指标变化、病死率、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间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肠内营养组血红蛋白较静脉营养组增高,病死率较静脉营养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如胃肠道功能完整首选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