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CT扫描数据在脑动脉3D打印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临床拟行脑动脉3D打印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常规剂量CT扫描方案):120kVp,350mA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B组(低剂量CT扫描方案):80kVp,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2组对比剂浓度均为350mgI/mL。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来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辐射剂量、CTDICOM数据客观评价指标及2组方案完成3D打印产物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A、B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CT辐射剂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辐射剂量[(1.30±0.47)mSv]较A组[(4.15±0.62)mSv]减少约68.7%。2组脑动脉3D打印结果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TDICOM数据客观评价指标:A组的背景噪声(BN)明显高于B组(P=0.000),而A组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低于B组(P=0.000)。结论:采用80kVp、ATCM技术及ASIR算法的数据行脑动脉3D打印,在保证3D打印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鼻部外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部外伤67例行CT 平扫,分别用 FBP 和 SAFIRE(强度1~5级)重建,对6种重建图像平均 CT 值、噪声、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及病变检出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与 FBP 重建相比,SAFIRE(1~5级)重建后,噪声分别降低20.4%、31.4%、39.7%、46.5%、57.2%;SNR 分别提高33.3%、54.7%、75.4%、87.4%、101.4%;CNR 分别提高23.0%、36.4%、57.7%、87.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主观评分 SAFIRE‐1和 SAFIRE‐5图像评分低于 FBP ,SAFIRE2‐4高于 FBP 重建, SAFIRE‐3评分最高,但6种重建图像的病变检出率一致。结论 CT 平扫结合 SAFIRE 重建技术在外伤性鼻部扫描中能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及提高图像质量,具有潜在降低扫描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与传统的滤波反投影技术(FBP)比较,应用iDose4迭代技术提高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接受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并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120 kV组)和iDose4迭代技术重建(iDose4-120 kV组);另一组采用100 kV管电压和iDose4迭代技术重建(iDose4-100 kV组)。将FBP-120 kV组的图像质量分别与iDose4-120 kV组及iDose4-100 kV组进行比较,并比较FBP-120 kV组和iDose4-100kV组的射线剂量。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中,FBP-120 kV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为(3.29±0.61)分,iDose4-120 kV组为(3.43±0.5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17);iDose4-100 kV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为(3.21±0.43)分,与FBP-120 k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58)。iDose4-120 kV组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均高于FBP-120 kV组(P<0.05);iDose4-100 kV组SNR及CNR均低于FBP-120 k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ose4-100kV组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FBP-120 kV组(P<0.001)。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中,与滤波反投影技术比较,采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图像质量,且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管电压可降低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基于Revolution 256排宽体探测器能谱CT联合不同前置和后置ASiR-V权重水平在腹部能谱增强扫描中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和优化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腹部增强检查患者50例,动脉期30%ASiR-V、静脉期50%ASiR-V、延时期40%ASiR-V,三期扫描ASiR-V权重前后置保持一致。再重建0%ASiR-V、30%ASiR-V、40%ASiR-V、50%ASiR-V、60%ASiR-V、90%ASiR-V权重水平获得重建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记录三期扫描辐射剂量。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客观和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3组的辐射剂量情况中,50%ASiR-V组的CTDIvol(6.30±0.80)mGy、DLP(197.41±29.76)mGy/cm和ED(2.96±0.45)mSv最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置50%ASiR-V组再重建的后置0%ASiR-V、30%ASiR-V、40%ASiR-V、50%ASiR-V、60%ASiR-V、90%ASiR... 相似文献
6.
《吉林医学》2018,(2)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组(IMR)结合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在肾脏低剂量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及可行性。方法:36例21≤BMI≤25 kg/m2肾脏平扫患者采用80 k V,自适应管电流技术,IMR重建,作为实验A组(80 k V/IMR重建);35例21≤BMI≤25 kg/m2肾脏平扫患者采用100 k V,自适应管电流技术,IDose重建,作为常规B组(100 k V/IDose重建)。测量2组图像的肾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两名高年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测量及主观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两名医师的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A组和B组的噪声分别为(4.92±0.73)HU和(10.30±1.37)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5)。A组和B组的SNR分别为9.29±2.84和3.97±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7,P<0.05)。A组和B组的CNR分别为43.38±11.52和16.36±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5)。A组和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673±0.066)m Sv和(1.314±0.298)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8,P<0.05)。结论:Philips Brilliance i CT 256层CT低管电压(80 k V)结合IMR重组技术在肾脏CT平扫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中优于常规i Dose图像,并且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基于迭代重建算法(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IRA)和体质量指数(body weight index,BMI)的个性化前瞻性心电(ECG)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 方法 将2014年6-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率<65 次/min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组50例。常规剂量组CCTA采用管电压120 kV和管电流800 mAs进行扫描,采用滤过反投影(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低剂量组管电流采用280 mAs,管电压根据BMI在80~120 kVp间调节,采用FBP和IRA(iDOS-5)算法进行图像重建。2组均采用前瞻性ECG门控技术,比较2组间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 结果 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CTDI、DLP和ED均明显降低(P<0.01)。低剂量组采用FBP时图像质量评分为3.72±0.24,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3.86±0.23(P<0.01)。采用IRA后,图像质量评分为3.81±0.20,虽低于常规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基于IRA和BMI个体化前瞻性ECG门控低剂量CCTA,能够在不显著牺牲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为一种具有较好成本效益比的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CT中对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扫描参数120 kV、250 mAs,并采用滤波反投法进行重建,而B组扫描参数是100 kV、180 mAs,采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噪声值、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噪声情况.结果 在图像质量对比中,A组患者3分2例,4分12例,5分共36例;B组患者中4分10例,5分共4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背景噪声评分中,A组患者1分2例,2分10例,3分38例,而B组患者2分8例,3分4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噪声值其组织密度越高,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逐步缩小.而A组患者的DLP、CTDIvol分别为(1462.1±64.3)mGy·cm、(33.82±10.14)mGy,明显高于B组的(635.1±34.9)mGy·cm、(14.78±3.21)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可以采取迭代重建技术进行扫描,其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减低扫描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多模态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能谱增强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程度,探讨能谱扫描时不同前置迭代设置搭配相同等级的后置迭代重建前后置配对是否适用于临床。方法 收集GE Revolution CT行腹部能谱GSI三期增强扫描患者30例。动脉期扫描设置前置后置30%ASIR-V;门静脉期设置40%ASIR-V;延迟期设置50%ASIR-V。分别测量实质脏器及腹壁皮下脂肪相同大小感兴趣区CT值,得出图像噪声值(SD)。比较不同设置迭代重建下的SD,CT剂量指数(CTDIvol),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腹部能谱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SD值分别约为(20.28±1.19)Hu、(19.9±2.38)Hu、(18.99±2.31)Hu。门脉期及延迟期较动脉期CTDIvol、DLP及ED辐射剂量均有所减低,下降百分比约为18.17%,35.47%。三期SD值及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部能谱三期增强CT的患者,应用前后置迭代重建配对功能扫描获得的三期图像可以保证临床的诊断要求,结合合适的参数设置时可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与图像质量及剂量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优管电压和迭代重建的参数。方法:利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造影剂自制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80、100、120 k V管电压分别联合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迭代重建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共12种方案,按管电流等其他参数不变进行颅脑单圈扫描,记录辐射剂量。获得横断面血管CT值及噪声、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及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管电压扫描及不同迭代算法水平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管电压100k V时较120 k V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分别降低39.29%、39.52%和39.42%;管电压80 k V时较120 k V时CTDIvol、DLP及E分别降低66.88%、67.02%和67.31%。管电压一定,不同迭代水平重建时:血管噪声、血管周边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CT值及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迭代重建水平一定,不同管电压扫描时:血管CT值、血管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周边脑组织噪声在AIDR 3D off和mild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tandard和strong水平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 k V管电压扫描联合standard或strong水平的迭代重建算法会获得较高质量的脑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合迭代靶重建(IR)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肺部低剂量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有结节病变者优先选取),与同期行常规剂量CT检查的普通患者100例进行比较。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图像解读与评价,并对结节性质进行定性诊断,再与病理切片进行对照;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噪声、CT值、信噪比(SNR)、辐射剂量参数[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结果低剂量组DLP、CTDIvol、ED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2位医师对低剂量组、正常剂量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一致,均符合诊断要求;两组纵隔窗、肺窗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图像噪声、SNR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两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有肺结节病变者57例,其中确诊为早期肺癌7例,炎性病灶20例,钙化及瘢痕结节30例;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结论低剂量CT结合IR技术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 与同期住院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与入院时血压升高、出血部位、肝功能异常有 关。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及早控制血压;烦躁者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肝功能异常者积极给予止血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 R)算法,在宝石CT进行头颅扫描,探讨头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患者90例行头部CT检查,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病例扫描参数相同,A组单纯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行FBP重建后,打开减少剂量因子DR,设定为50%;C组行ASi R重建后,打开减少剂量因子DR,同样设定为50%,其余扫描条件3组相同。对3组图像分别测量空气及侧脑室前脚脑脊液CT值的标准差,取均数作为图像噪声,由3位医师对3组数据进行评分。对3组数据噪声值及评分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A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45.79 m Gy;B组为22.75 m Gy;C组为22.75 m Gy,B、C组较A组降低了50.31%。C组图像噪声(1.96±0.52)显著低于B组(2.92±0.67)(P<0.001),与A组(2.12±0.53)无显著性差异(P=0.294)。3组图像数据均能满足诊断要求,B组图像评分较低,A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颅脑CT扫描中使用ASi R算法,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金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2):1540-1544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3.4岁)行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其中屏气组(n=8)采用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扫描,无屏气组(n=30)用常规胸部螺旋扫描,电压恒定为80 kV。统计冠状动脉瘤的数量、部位和大小,并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患儿所受的电离辐射量。结果共检出冠状动脉瘤47个,平均直径(8.4±3.5)mm,平均长度(13.8±7.4)mm。47个冠状动脉瘤中,小型、中型和巨大型分别为10个、15个和22个。位于左冠状动脉主干、近段、中段和旋支的动脉瘤分别为8个、13个、5个和6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动脉瘤分别为8个、6个和1个。共检出10个狭窄段,8个冠状动脉瘤有钙化。平均辐射剂量为(0.46±0.24)mSv。超声心动图未检出位于中段和远段的5个小型动脉瘤。结论双源CT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超声心动图很好的补充。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金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2):1540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源CT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3.4岁)行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其中屏气组(n=8)采用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扫描,无屏气组(n=30)用常规胸部螺旋扫描,电压恒定为80 kV。统计冠状动脉瘤的数量、部位和大小,并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患儿所受的电离辐射量。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瘤47个,平均直径(8.4±3.5) mm,平均长度(13.8±7.4) mm。47个冠状动脉瘤中,小型、中型和巨大型分别为10个、15个和22个。位于左冠状动脉主干、近段、中段和旋支的动脉瘤分别为8个、13个、5个和6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动脉瘤分别为8个、6个和1个。共检出10个狭窄段,8个冠状动脉瘤有钙化。平均辐射剂量为(0.46±0.24) mSv。超声心动图未检出位于中段和远段的5个小型动脉瘤。结论 双源CT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超声心动图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88例行胸部CT平扫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50 mAs)和低剂量(25 mAs)扫描。常规剂量组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记为A组;低剂量组分别行FBP、iDose4-1、iDose4-3、iDose4-5迭代重建(IR),依此记为B、C、D、E组。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以评价图像客观质量;由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的放射诊断医师按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记录CT扫描仪剂量报告中提供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52%,25 mAs联合FBP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且为低剂量组中最低(P<0.05);25 mAs联合iDose4-1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不及常规剂量组(P<0.05);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与常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As联合iDose4-5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时,采用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技术,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的图像质量,同时使辐射剂量降低52%。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灶IL-1、IL-6、IL-8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出血性脑卒中血肿灶IL-1、IL-6、IL-8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在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80例中、重度(出血量>3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血肿冲洗液中IL-1、IL-6、IL-8的动态变化.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发病6~12 h血肿冲洗液中即已检测出IL-1、IL-6、IL-8,在出血急性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IL-1、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后的病理过程,其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