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部门协作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方法,以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能力.方法 由分管院长统一领导,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处、微生物实验室、医务部、护理部、相关临床科室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开展日常防控及监测工作.采用SPSS 13.0对2012-2013年微生物送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多重耐药隔离措施执行率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微生物标本合格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手卫生依从率、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讨论形成重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建议.结论 多部门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临床科室是多重耐药菌防控的主体,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菌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完备管理体系、健全制度和流程、实施全员培训与参与、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策略,强化手卫生、消毒隔离、职业安全、多重耐药菌防控等措施的落实,规范医院感染监测、抗菌药物应用、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实施规范化管理5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步人良性循环,各种监测指标稳中有升,医院感染率从6.5%下降到1.3%,无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PDCA法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作用,以降低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引入PDCA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于PDCA法实施前及实施后分别抽取门诊863例患者及9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PDCA法实施前后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监测指标合格率、消毒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得分以及发生医院感染率。结果 PDCA法实施后治疗室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细菌学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医院感染知识理论考试合格率分别为98.08%、97.34%、92.16%、98.91%,均较实施前有明显上升(P0.01);PDCA法实施后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防护、污物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医疗废物转运得分分别为(98.2±6.4)(99.1±7.2)(96.7±5.3)(93.6±6.6)(97.7±7.5)(98.5±6.8)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PDCA法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93%、3.97%,较实施前均出现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PDCA法管理后可有效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并减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蒋传萍 《智慧健康》2022,(1):182-184
目的 分析在医疗质量管理中采取PDCA原理管理措施的管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19年1~12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为采取PDCA管理实施前的常规管理;另见2020年1~12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取PDCA管理措施,分析在PDCA管理实施前后院内手卫生执行情况、消毒隔离合格率、医疗废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期间检出52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科室对其执行的各项接触隔离措施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中,比较应用前后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临床科室各项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应用PDCA循环法前(χ~2=7.95,45.28,26.99,22.32,79.22,P0.05),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8.18,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力,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管理》2017,(1):46-4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改善医院环境质量和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3年8月在医院环境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法,分析PDCA运用前后医院环境质量和医院感染的改善情况。结果 PDCA运用后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清洁用具及空气质量检测合格率均高于90.00%,均有明显提升(P<0.05),其中清洁用具质量改善效果最佳,合格率提高了23.34个百分点;PDCA运用后手卫生、培训效果、医疗废物、清洁操作等环境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运用前(P<0.05);医院环境检测出的多重耐药菌多集中在病房接触物体表面且以MRSA为主,多重耐药菌总检出率由PDCA运用前的0.31%降低至0.06%(P<0.05);PDCA运用后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76%和11.10%,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PDCA可有效提升医院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优化各类环境质量工作流程,能有效减少环境中多重耐药菌数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开展防控策略的具体方法以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所接诊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资料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出现原因,制定预防以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利用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提高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手卫生,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医疗废物等进行规范处置等防控策略。结论:通过开展有效的防控策略,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获得了理想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部门合作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前(2019年1~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1 478例进行检测统计,从2020年1月开始实施多部门合作管理,具体包括:(1)建立多部门合作管理组织体系;(2)建立MDRO三级管理网络;(3)多学科联合培训;(4)临床科室配备临床药师;(5)采用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对微生物标本的送检、MDRO的检出率、耐药菌普的变迁、抗菌药物的使用等进行实时监控;(6)由院感科、医务处牵头,定期对MDRO检出率高的科室和重点科室进行联合查房检查;(7)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各个环节质控;对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后(2020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1 849例进行检测统计,对比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MDRO检出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执行率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结果 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MDRO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施前(χ2=46.611,χ2=16.814,P<0.05);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执行...  相似文献   

9.
全面质量管理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4,他引:15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自1997年我院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C)对医院感染实施了全部门、全员、全程管理。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逐年提高,逐步反映出真实的感染率,漏报率逐年下降,环境监测合格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一次性医疗用品全程管理合格率均逐年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QC用于医院感染管理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卫生监督在防控院内感染执法监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所于2017年2月严格参考《消毒技术规范》对我区某医院消毒质量进行卫生监督,重点监督医疗废物、消毒隔离以及重点科室,并以卫生监督实施前0.5年、后0.5年卫生监督质量进行比较,评价卫生监督对防控院内感染的效果与价值。结果:卫生监督实施后,医护人员防护、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使用中消毒液、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等指标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物品管理、器械灭菌监测知识掌握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卫生监督能够提高医院内感染防控质量,增强院内防控感染执法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ICU患儿多药耐药菌(MDRO)聚集事件的控制过程,对医院感染耐药菌株聚集综合干预策略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干预管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小儿心外监护2起多药耐药菌聚集事件,对照2008年1月-2013年12月4起聚集事件,对多药耐药菌预警时机、隔离措施执行情况、手卫生依从性、防护用品使用、常规环境消毒效果、抗菌药物管理等一系列干预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综合干预后,耐药菌聚集事件平均持续时间由28.25d缩短为14.50d,感染患儿耐药菌清除率由41.18%上升为72.7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临床24h内隔离措施执行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环境消毒达标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MDRO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耐药菌聚集事件的控制时间、提高感染患儿耐药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探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应用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月-12月将PDCA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选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成员以及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70名参与,比较PDCA循环管理方案应用前后6个月医院感染质量。结果 2015年1-6月,调查医院患者2 412例,发生感染38例,感染率为1.55%,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调查2016年1-6月份医院患者2 585例,发生感染14例,感染率为0.54%,实施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PDCA实施前手卫生合格率为77.08%,考核成绩合格率为81.48%,实施后手卫生合格率为93.41%,考核成绩合格率为96.43%,PDCA实施后手卫生合格率和考核成绩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采血台、彩超机以及诊断仪在实施PDCA后物体表面菌落数明显降低,且杀菌率明显升高(P<0.05);PDCA实施前空气培养合格率为93.65%,实施后空气培养合格率为99.21%,PDCA实施后空气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消毒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润蓉 《现代保健》2014,(11):123-125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2013年本院运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经验。结果:2010-2013年,医院感染率由3.2%下降至2.1%,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3%下降至59.1%,手卫生依从性由15.2%提升至42.7%,多重耐药菌的院内防控合格率由36.4%提升至86.8%,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10.9%提升至47.1%,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88.9%提升至98.5%。结论: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耐药菌感染调查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住院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提出管理对策,防止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方法 对医院2006年11月--2009年6月住院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同期住院患者耐药菌感染26例31例次,医院感染比例高达61.54%,死亡率占34.62%;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占54.84%;感染危险因素包括:严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广谱抗菌药物使用、采用侵入性操作等;病区环境耐药菌的检出率为9.91%,诊疗用品的污染率为32.14%;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聚集性发生,与诊疗器械污染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积极开展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规范诊疗操作,防止耐药菌在医院内的流行与传播;控制耐药菌医院感染,应成为当前医院感染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对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效能的影响,探讨感染控制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更科学、规范、有序。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2012年5月管理措施改进前出院患者3 248例和2012年6月-2013年5月改进后出院患者3 293例的医院感染率、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手卫生依从率等医院感染监测重点指标变化;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进前,医院感染率为3.96%、医院感染漏报率为57.5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32%、手卫生依从率为34.26%;改进后医院感染率为2.64%、医院感染漏报率为11.7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15%、手卫生依从率为8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感染控制管理方法使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下降,手卫生依从率大幅提高;改进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高控制感染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住院且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1—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对照组未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的细菌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细菌感染发生率(3.0%)高于对照组(12.0%),观察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的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观察组的隔离医嘱、穿隔离衣、悬挂隔离标识、手卫生、物品专人专用、医疗废物处置规范、物表环境擦拭消毒落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比较,观察组的基础管理、病房管理、消毒管理、查对制度、健康教育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实施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级管理方案和“四步法”培训方案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该院17 494例住院患者作为监测病例,130名从事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医务人员作为培训对象。2020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2020年7—12月实施三级管理方案和“四步法”培训方案。分析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和医务人员防感染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施三级管理方案和“四步法”培训方案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漏报率、多重耐药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手术感染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生、医技及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手消毒剂床日消耗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专业知识水平如医院感染防控基础知识、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微生物送检、多药耐药菌防控、传染病管理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三级管理和“四步法”培训方案能有效带动全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感染控制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增多细菌耐药成为国际、国内医院感染的普遍问题,本研究试图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医务工作者对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隔离措施的认知程度,针对性进行改善,从而提高执行率、减低医院感染率、降低住院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法在骨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PDCA循环持续改进,对骨科实施持续改进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手卫生合格率等相关指标管理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分析,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转入下一循环持续改进。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防控意识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较明显(分别由4.13%下降至1.21%、61.29%下降至46.53%)、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诊疗操作标准化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明显增高。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医院感染管理应用中,能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有利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五类七种”目标性监测MDRO的相关资料。2019年7—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20年1—6月为干预后阶段。根据2019年风险评估的结果,引入PDCA循环法对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执行率。结果 干预前共纳入MDRO感染患者124例,干预后纳入129例。干预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9.43%)高于干预前(3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为82.83%,高于干预前的6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知晓情况、危急值报告、开具隔离医嘱、经荧光监测床单位清洁消毒、操作前后执行手卫生、MDRO早交班、通知接诊科室采取隔离措施、执行终末消毒8项措施的执行率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为8.08%,低于干预前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