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姜思通  王志  刘晓燕 《中国药业》2008,17(20):53-53
目的探讨2007年医院药品供应中出现短缺品种的原因。方法将2007年缺药登记的原始记录整理汇总,分列出短缺品种并分类分析。结果全年共出现短缺品种98种,其中缺药时间在3个月之内的品种62种(63.27%),缺药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长期短缺品种36种(36.73%).近70%的短缺品种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普通品种。结论短缺药品主要是廉价基本药物短缺,而停产、降价及供应链中断是导致短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桂红 《云南医药》2015,(2):224-225
合理使用药物是药物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每个医生不断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前提。合理用药的考察方面很多,本文通过对我医院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和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数据分析,为评估我院药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通过云南省药物集中采购系统  相似文献   

3.
吴燕海  李颖  唐丽琴  聂久胜 《安徽医药》2024,28(6):1251-1254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公立医院临床常用药品短缺情况及原因,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不断完善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 2020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安徽省 16个地区 37家公立医院( 30家三级医院、 3家二级医院和 4家卫生院 /社区医院)药品短缺情况及短缺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 37份,回收有效问卷 36份,有效回收率为 97.30%。调查显示: 36家医院共 97种短缺药品,其中基本药物短缺 69种,占比为 71.13%;短缺药品按药理作用分为 15大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品种(占比 14.43%)、内分泌系统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占比均为11.34%)。药品短缺主要原因为:生产企业停产或产能不足(占比 13.03%)、原料药短缺、经营企业供应不足、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占比均为 11.76%)。结论多种因素引起安徽省公立医院药品短缺现象,需要多方的政策和制度配合实施,从而改变医院药品短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临床部分药品短缺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伟伟  蒋峰 《中国药房》2008,19(7):493-496
目的:引起国家及有关部门对部分药品短缺问题的重视。方法:结合我院近几年药品短缺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归纳出临床必需的不可短缺的药品种类,同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与结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从政府、厂家和医疗机构3方面实施有效措施,解决部分药品短缺问题,以满足患者防病治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了解2018年上半年湖北省部分医疗机构药品短缺情况,为减少药品短缺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湖北省52家医疗机构2018年1~6月短缺药品上报信息,分别统计短缺药品的类别、批准文号、剂型、给药途径、价格分布、在销企业数、短缺类型、采购方式、短缺时间、短缺原因及短缺后有无替代等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湖北省52家哨点医院2018年1~6月药品短缺情况严峻,短缺药品品种高达640种,短缺的主要类别有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等;化学药品短缺占比高达94.0%;溶液剂和注射剂、片剂、散剂为短缺药品的主要剂型;价格(按标准化包装单位计)在50元以下的药品上报频次占比最高(73.6%);断货为主要短缺类型,上报频次占比78.7%;招标采购为短缺药品的主要采购方式;药品短缺时间跨度较长(1~53个月),短缺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原料短缺或垄断、交易价格低、临床用量小等。结论:为减少药品短缺现象的发生,医院、企业、政府应协力合作,从药品生产、运输、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措施,以保障公众用药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8):1014-1018
目的:调查四川省部分医疗机构药品短缺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四川省78家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药品短缺情况,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药品短缺情况、具体短缺药品信息、药品短缺原因。对调查问卷收集的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药品短缺的关键因素。结果与结论:78家医疗机构包括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22家及基层医疗机构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乡镇卫生院33家);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其中68家医疗机构上报了206种短缺药品,合计240个品规;有88.34%以上的短缺药品价格低于50元。短缺药品主要类别为抗感染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且多为直接挂网采购类;暂时短缺(短缺时间<3个月)和长期短缺(短缺时间>12个月)的药品占比相对较高(合计占比超过68%);药品供货和医疗机构自身因素是导致药品短缺的两大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药品短缺时间的因素主要为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医疗机构所处地区以及药品采购价格,影响医疗机构药品短缺品规数的因素主要有药品采购流程、医院采购目录限制、是否基层/非基层医疗机构、是否综合/专科医院。建议该省医疗机构可通过建设短缺药品信息管理平台、优化药品采购目录和计划、加强药房库存管理、建立配送企业监管制度等措施,来减少因自身原因导致的药品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药品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依托经济学供需均衡理论和药品供应链理论,并结合相关课题访谈调研结果,探究药品短缺的深层次原因。结果:从经济学中利润的视角出发,并结合药品供应链系统中各环节和参与主体特点,将药品短缺原因分为成本性短缺、价格性短缺和数量性短缺三方面。结论:针对药品短缺原因提出保障药品合理价格,优化市场与政策环境,研发、生产与储备相结合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等应对药品短缺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生产企业视角下实证分析我国药品短缺原因,为保障短缺药品供应措施提供实证参考,以期从源头预防药品短缺。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对全国范围的65家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基于生产企业的视角对我国药品短缺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生产企业视角下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出厂价太低、生产原辅料短缺、药品销量下降、未通过新版GMP认证。结论:深入分析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前的政策基础,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缓解药品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我院2014 ~ 2015年上报的123例ADR报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3例ADR中,严重的ADR有3例(2.44%);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例数最多(95例,77.2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16例,94.3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98例,73.13%).结论 应加强对收集的ADR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地完善监测机制,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用药策略,做到临床工作与药学工作互补互助、合作提高,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药品短缺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药品供应。方法对2012年药品出库单进行回顾性分析,追溯短缺药品采购计划时间、供应商交货时间,并结合供应商无法供货的情况说明,利用Excel对短缺药品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医疗机构药品短缺的外因与内因。结果 2012年调剂部门请领计划共46 862条,短缺药品1 423条,药品短缺率为3.0%,外因导致的药品短缺共计643次,占45.2%;内因导致的药品短缺780次,占54.8%。在导致药品短缺的外因中,价格倒挂占40.7%,居药品短缺外因之首,低价小品种及普药占外因导致的药品短缺的71.2%;药品短缺的内因中,控制库存占45.0%,排首位。结论如果药品定价合理,完善招标政策及药品供应链,加强短缺药品的预警与管理,可减少药品短缺状况。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对964 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2015 年我院ADR 报告964 例,从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损害系统、ADR涉及的主要药品种类、严重ADR 占比等进行分析。结果: 964 例ADR 涉及的前十位药品中抗感染药有7 种。主要损害系统:皮肤及其附件415 例(43%)、消化系统216 例(22.4%)、全身性186例(19.3%)、呼吸系统55 例(5.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44例(4.1%)、心血管系统20例(2.1%)等。其中严重ADR 38 例(3.94%)。结论: 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ADR的监测力度,特别注意对出现的新的和严重的ADR的监测,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妇幼保健院2012-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调查分析,了解医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统计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ADR情况,对引起ADR的药物、ADR各科室的分布、ADR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2-2015年ADR发生频次最高的是抗菌药物和中药及中成药,其中年度抗菌药物的ADR发生频次逐步下降,而中药及中成药则呈上升趋势;儿科、产科和妇科发生ADR频次最高的药品种类分别为中药及中成药(占本科室比例23.9%)、抗病毒药物(15.2%)和激素及有关药物(25.9%);越严重的ADR转归越差;很可能等级的ADR发生频次最高,达48.8%,其中儿科、产科和妇科分别占本科室55.7%、34.4% 和45.5%;静脉滴注给药方式ADR发生频次最高,其中儿科、产科和妇科占本科室比例分别为61.5%、20.0% 和15.2%;ADR发生频次最高的药物是注射用双黄连,儿科、产科和妇科ADR发生频次最高的药物分别是注射用双黄连、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和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结论:掌握各类药品和各临床科室药品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和适当的处置措施,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药品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3.
解决医院药房“缺药”问题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荣军 《中国药房》2006,17(23):1778-1779
目的:保障临床用药,解决医院药房“缺药”问题。方法:从优化库存结构,改进采购工作和加强信息交流,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在新的服务理念指导下,依靠新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和服务患者,使“缺药”问题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研四川省医疗机构的药品短缺现状。方法通过医疗机构分层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四川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药品短缺现状,并进行双因素比较,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该省医疗机构存在药品短缺,但以相对短缺为主,未出现大范围集体短缺。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应更多从机制层面和具体策略层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现状及原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退药比例为0.23%,退药次数最多的科室为神经内科,退药比例最大的科室为普外科,主要退药原因有出院、死亡、转科、转院等。结论可以从规范退药制度、规范退药流程、加强与医生的沟通等方面来减少退药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刘辽  贾萍 《中国药业》2012,21(4):59-61
目的 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对医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的药物咨询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物咨询的特点.结果 593例药物咨询者中,列前3位的分别为门诊患者(67.45%)、通过电话咨询的患者(10.46%)、医师(10.12%);咨询的常见问题包括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物咨询答复中,及时答复、查阅资料后答复、未答复分别占90.73%,8.77%,0.84%.结论进行药物咨询,一方面可促进合理用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临床药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高翔 《广东药学》2012,(2):119-121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07。2011-06门诊处方1320张,对其中重复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复用药处方共174张,占处方总数的13.2%。结论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现象比例较高,要在处方规范化管理上加强力度,减少不合理重复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药物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方法:对我院2015~2017年收集的352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类型、患者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涉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52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30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一般的不良反应294例,严重的不良反应47例,新的不良反应1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严重皮肤药物反应表现与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开展药物咨询工作的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春  吴文蓓 《中国药事》2009,23(12):1238-1239,1250
目的为促进药物咨询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1183例患者和医护人员提出的咨询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咨询的内容主要为药物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医护人员则更关心治疗疾病可选择的药物、配伍等问题。结论药物咨询能够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对医院药师价值也是良好的宣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1年共上报212例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既往过敏史、药品种类、ADR的处理和预后、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不含输液)有89品种,其中中药注射剂42例,占46.5%,其次是抗感染药22例,占34.7%;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占90.6%,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和重视ADR的上报,促进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