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中心静脉导管与常规硅胶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在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后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组的104例单孔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患者将其按引流管留置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人均止痛药使用次数、住院日、住院费用、切口瘢痕形成、切口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12、24、48 h及拔管时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总引流量小于对照组,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日短于对照组,人均止痛药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切口瘢痕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对切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12、24、48 h及拔管时VAS评分的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术后24、12 h,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拔管时VAS评分高于术后48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结扎组和未结扎组。结扎组62例患者进行了预防性膈上低位结扎胸导管(男性49例,女性13例);未结扎组58例患者未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男性44例,女性14例)。住院期间观察有无乳糜胸的发生及记录胸腔引流量的情况,收集患者的胸腔引流液并分析,对结扎组和未结扎组两组之间乳糜胸的发生及胸腔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结扎组和未结扎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食管癌肿块位置、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枚数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乳糜胸、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及术后胸腔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不能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及术后胸腔引流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不同拔管时间对术后总失血量及手术切口愈合的观察,确定最佳引流及拔管时间。方法对收治初次行TKA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12 h拔管)和试验组(24h拔管),每组各40例。于术后24 h记录2组总失血量、引流管总引流量及Hb与Hct,并在拔管后做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同时观察术后患者引流管切口处渗血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 h总失血量及引流管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 h引流量占24引流量的75%。2组术后24 h的Hb与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拔除引流管后引流管出口处渗血者分别有13例和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拔除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TKA后关节腔引流建议在24 h内完成,术后12~24 h拔除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fm 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于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6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选取300例采用一次性使用负压吸引球为低负压引流组,另外300例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为高负压引流组。将两组间的拔管时间,引流量,皮瓣坏死率,皮下积液率,术后再出血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皮瓣坏死率,住院时间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负压引流组拔管时间较低负压引流组延长,高负压引流组引流量较低负压引流组增多,高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率减少,高负压引流组术后再出血率增加,有统计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高负压引流系统可减少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也能减轻医生工作量,不过在减少皮瓣坏死、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较低负压引流组无明显优势。高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引流器在甲状腺术后的应用效果,为甲状腺术后患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器引流,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72 h引流量,感染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使用改良负压引流器,引流效果良好,可缩短拔管时间,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腔内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81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持续引流并腔内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胸穿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胸腔穿刺次数、引流量、积液消失时间、穿刺引流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患者易耐受、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红 《中外医疗》2011,30(3):96-9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8例经胸部超声检查确诊为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对照组(24例)行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比较2组胸腔积液的引流效率、住院时间、胸穿次数、相关费用等。结果 治疗组的各观察项目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经济、有效、损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球在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6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胸腔采取硅胶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采取传统胸腔闭式水封瓶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3.03±0.87)d、住院天数(4.29±0.76)d、下床活动时间(7.50±2.53)h,满意度(93.59±3.60)%;对照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4.56±1.19)d、住院天数(5.65±1.70)d、下床活动时间(13.12±4.36)h,满意度(82.24±5.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球的应用缩短了患者拔管时间、住院天数,减轻了疼痛,促进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了住院期间患者的满意度,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疗效及优势。方法:设细导管引流组(26例),常规胸穿抽液组(24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抗痨治疗。结果:细导管组胸水吸收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胸穿抽液组(p〈0.01)。结论:应用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好,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陆升 《广西医学》2010,32(12):1521-1522
目的比较负压胸腔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应用于胸外伤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胸外伤合并血气胸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56例采用负压胸腔引流,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肺复张时间及出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胸腔引流应用于胸外伤合并血气胸患者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c-VATS)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VAMT)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该科完成的最初的60例c-VATS作为c-VATS组,同期完成的48例VAMT作为VAMT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c-VATS组与VAMT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ATS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VAMT组(P<0.05)。结论与VAMT相比,c-VATS的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及单操作孔胸腔镜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比较2种手术入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76例,其中单孔27例,单操作孔49例,收集并比较2种不同手术入路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包括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数目(枚)、前3 d总引流量(ml)、胸引管留置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单孔组及单操作孔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引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与单操作孔组的前3 d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例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 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部分肺部良恶性疾病安全、有效,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单操作孔胸腔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人90例,其中腔镜组30例,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组60例,接受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首日疼痛评分以及对切口美观满意度,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与传统组比较,腔镜组病人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 < 0.01),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日引流量均明显下降(P < 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1),术后首日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 0.01),而住院费用明显增高(P < 0.01)。2组病人均顺利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腔镜组病人术后切口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 < 0.01)。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颈部瘢痕轻微、病人满意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周静  孙仲涛  陈晓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8):1279-1282
目的 比较单孔法胸腔镜手术(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探讨SPVATS的操作要点、临床疗效以及推广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64例(SPVATS组,采用单孔法胸腔镜手术)、传统组42例(VATS组,采用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2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分析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 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SPVATS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与VA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0,P<0.001),SPVATS组手术时间[(50.39±9.58)min]、手术出血量[(42.70±9.54)ml]、引流管放置时间[(3.31±0.90)d]、术后引流量[(235.62±74.38)ml]、住院时间[(4.73±1.38)d]与VAT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P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与VATS相比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且具有术后疼痛轻的优势,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作为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术后恢复效果,分析单孔胸腔镜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7 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 65 例为观察组,三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 72 例为对照组, 比较 2 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 1 天和第 2 天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Analogue Scale , VAS )评分、术后有无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第 1 个月和第 3 个月切口不适感及切口满意程度等。结果 所有 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 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 05 ),术后第 1 天和第 2 天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 05 ),术后第 1 个月和第 3 个月切口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切口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 P <0.05 ),肩关节活动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单孔胸腔镜技术在手术效果上 与三孔胸腔镜相同,但是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俊达  林启谋  袁琳 《当代医学》2021,27(13):29-3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在减少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A组(向侧颈术野喷洒3 mL PA-MSHA)和NS组(侧颈术野喷洒3 mL 0.9%氯化钠溶液),每组50例。术后每天通过侧颈引流管向PA组和NS组分别注射1 mL PA-MSHA和0.9%氯化钠溶液,当24 h总引流量≤15 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6个月内每月进行1~2次随访。比较两组术后体温、引流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伤口感染、皮下积液和淋巴瘘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PA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NS组(P<0.05);两组的术后体温、伤口感染和淋巴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及术后局部应用PA-MSHA可有效减少患者侧颈区引流量,促进术后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背景:负压引流已广泛应用预防甲状腺手术后的血清肿形成。然而不同负压的引流选择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和偏好。本研究的目的是前瞻性的比较低负压和高负压引流在加转型手术后的引流效果。 方法:这项前瞻性的研究试验(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涉及在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低负压(120mmHg)和高负压引流组(600mmHg)各60例,主要研究终点是引流管放置天数,次要研究终点是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第二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根据引流天数比较,低负压引流组术后平均引流天数(3.07±0.69天)相比于高负压引流组(3.58±0.70天)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负压引流组和高负压引流组在术后第一天的引流量和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比较术后第二天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方面,低负压引流组相比于高负压引流组都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这项针对接受不同负压引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高负压引流相比,使用低负压引流具有相似的引流安全系数、更少的引流天数和引流总量。因此,我们更推荐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低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复杂原发性肺癌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60例复杂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切口疼痛程度、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术后生存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和术后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切口疼痛程度、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原发性肺癌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相比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电视胸腔镜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为单孔缝扎组:余对照组22例为三孔器械组:采用三孔下内镜组织切割缝合器(Endo-GI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拔胸引管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胸壁神经性疼痛、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1)h、术中出血量(14.1±3.0)mL、平均胸管引流量(320.47±17.8)3 mL及引流时间(46.09±11.5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3±0.65)d,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进行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神经性疼痛率9.5%,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患者疼痛轻,且价格适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脓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11年6月腋下小切口(24例)及后外侧切口(26例)手术治疗小儿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止痛药的使用、肩部活动障碍、切口感染、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脓胸疗效可靠,较传统切口手术胸壁损伤轻、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切口隐蔽而美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