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寿俊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
<正>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实施手术或放疗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1]。近年来,乳腺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逐渐增多,效果显著[2]。目前,临床上评价乳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方法包括临床评价、病理评价及影像学评价,各有优缺点[3]。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住院并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6例,平均年龄(51.73±7.52)岁,平均病程(10.16±3.08)年;TNM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乳腺癌患者及67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对乳腺癌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肿块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存在差别.CDFI示乳腺癌肿块内血流显示率为95.6%(65/68),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肿块内血流显示率为47.8%(32/67).乳腺癌患者肿块内血流分级较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高(P<0.01);其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肿块多表现为伸入性动脉血管(76.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内部或周围,或异常回声区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流速曲线显示为高速高阻时,应高度怀疑乳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乳腺癌病灶的超声指标改变进行观察,对化疗有效与化疗无效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最高流速(Vmax)及阻力指数(RI)值的变化进行观察?总结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声像图指标以及血流指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肿瘤大小显著缩小,形态变的不规则,边界多清晰可见,周边声带可消失,后方回声倾向正常?血流指标,在部分缓解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最高流速及RI值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无变化 + 部分缓解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最高流速及RI值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行新辅助化疗的141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乳腺癌癌肿的声像图指标改变进行观察,并总结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乳腺癌癌肿的声像图指标。结果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本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与临床、病理学疗效评价符合率达80.8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PR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癌肿内血流类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SD+PD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癌肿内血流类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旨在提高早期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65例确诊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腋窝淋巴结检查,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再运用CDFI观察其血流情况。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对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9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6例无淋巴结转移。二维超声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发生形态及内部回声的改变,长短比(US)≤2,皮质增厚,髓质减少甚至消失;非转移性淋巴结皮质呈窄带状,与髓质界限清晰,呈皮质狭窄型。CDFI显示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大多位于周边;非转移性淋巴结仅显示少量血流,且多位于中央。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灰阶超声与CDFI上有特征性表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参数半定量超声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学治疗(NAC)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超声科收治的自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乳腺癌并行NAC的患者70例,分别于NAC前后完成常规灰阶超声(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弹性成像超声(UE)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NAC前、后超声结果。结果 NAC后,乳腺癌患者病灶长径、CDFI、UE评分均低于NAC前(P<0.05)。三参数半定量超声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价值高于单一US、CDFI、UE检查(P<0.05)。三参数半定量超声评分与手术病理MP分级呈负相关(r=-0.678,P<0.01)。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行NAC疗效的评价,采用三参数半定量超声检查可提高NAC疗效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全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分析总结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118例患者中,术后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者106例,诊断符合率达89.8%(106/118),误诊12例,误诊率为10.2%。该106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特征:内部低回声者86例,占81.1%;病变形态不规则和边界不清者88例,占83.0%;纵横比值>1者79例,占74.5%;微小钙化灶者61例,占57.5%;后方回声衰减者48例,占45.3%。腋窝淋巴结肿大者51例,占48.1%。血流显示异常者99例,占93.4%;RI>0.7者59例,占55.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方便、可重复、无创伤、无放射性等优点,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医师操作时应仔细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联合其他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小乳腺癌(直径<2cm)的高频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5例小乳腺癌均为单发,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29例,内上象限8例,外下象限5例,内下象限3例。病理类型:单纯癌18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骨髓样癌7例,腺癌5例,小叶癌2例。45例小乳腺癌高频二维声像图特征为低回声及偏低回声团块,多数境界清楚,边缘欠光整,无明确包膜,少数呈蟹足样改变。团块横径小于纵径,纵径/横径之比>1,内部回声尚均匀,有点状或针尖样光斑,呈簇样分布,声影不典型。彩色多普勒显示团块内部及周边可探及短线状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阻力指数高>0.75。结论:根据小乳腺癌高频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术前超声对小乳腺癌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和血流特征,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20例,观察肿块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记录血流分级、最高流速(Vs)、最低流速(Vd)和阻力指数(RI),并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图像有明显不同,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乳腺恶性肿块内血流分级多为Ⅰ级~Ⅲ级,良性肿块血流分级多为0级~Ⅰ级,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的Vs,Vd及R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croRNA-9(miR-9)和microRNA-210(miR-210)检测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75
例(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162 例(良性病变组)。以是否患有乳腺癌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 回归
分析影响宫颈癌患病的影响因素;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miR-9、miR-210
检测及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 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月经规律与否、人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2(HER2)表达、miR-9 表达和miR-210 表达(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
83.43%,特异性为69.14%。miR-9 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miR-210 的AUC 为0.747。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iR-9、miR-210 检测诊断为乳腺癌AUC 为0.934,敏感性为89.78%,特异性为85.12%。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miR-9、miR-210 检测可以较好地诊断乳腺癌,为临床早期诊断、筛查乳腺癌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可疑为输卵管癌的病例,均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声像图及血流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17例中,经腹部超声诊断输卵管癌7例,灵敏度为41.18%,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癌14例,灵敏度为82.35%。两种方法诊断输卵管癌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像图表现为三种类型,混合性、偏实性、类囊性,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物实质性成分中均探及低阻血流,其阻力指数(RI)在0.180.50之间。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灵敏度高于经腹部超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不同乳腺病灶的弹性模量值,评价其在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经病理确诊的63例患者,共71个病灶。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弹性模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并行 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位点。结果71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8个,恶性病灶23个。普通超声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 Youden指数分别为77.5%和0.55。恶性病灶剪切波弹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分别为(106.7±37.9)、(23.7±6.4)、(44.8±6.6) kPa,良性病灶弹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分别为(42.7±14.6)、(17.2±6.3)、(29.4±8.0)kPa。良恶性病灶间弹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3、0.798、0.914。分别以78.1 kPa及37.6 kPa作为弹性最大值及平均值的诊断位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6%、95.8%及87.0%、83.3%。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病灶的弹性最大值及平均值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乳腺X线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术前测量乳腺癌肿瘤大小的准确性。方法:术前乳腺X线、超声测量70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大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理学测量的肿瘤大小为参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绝经前患者术前乳腺X线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术前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无相关关系(P>0.05);绝经后患者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腋窝淋巴结有转移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无相关关系(P>0.05)。不考虑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结论:术前乳腺X线对乳腺癌肿瘤大小的评估优于乳腺超声。但在部分特殊的乳腺结构及疾病类型中,乳腺X线术前评估肿瘤大小准确性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MCM7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标本中MCM7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76.36%。化疗前MCM7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化疗后(P<0.01)。化疗有效组(42例增殖期)MCM7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效组(13例静止期)(P<0.01)。结论ET方案新辅助化疗有较好的疗效,可能通过抑制MCM7蛋白的表达来阻止乳腺癌细胞的增殖。MCM7蛋白高表达者化疗更为敏感,MCM7可作为临床指导乳腺癌化疗并预测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紫杉醇序贯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背景
HER-2/neu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在辅助化疗中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的结果是鼓舞人心的。NSABP B31/NCCTG N9831研究证实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复发风险降低52%,死亡风险降低33%,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并延长总的生存时间。HERA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肿瘤复发风险降低46%。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pCR)是被认为能提高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预测因素。然而。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没有研究特别设计HER-2/neu阳性乳腺癌患者联用曲妥珠单抗对病理缓解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21-2022,2025
目的探讨TA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TA方案,共2-4个周期,分别测量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后84例中,临床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58例,无效19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75%。未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结论TA方案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方案,具有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根治和保乳手术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仪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171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再采用CDFI检测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管分布,并用频谱多普勒测量血流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参数,同时探查双侧腋窝有否肿大淋巴结。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分别为82例和89例,而超声直接诊断或提示诊断为良、恶性分别为71例和85例,符合率分别为95.5%和86.6%。良性组中性质待定5例,误诊为恶性6例,误诊率为7.3%;恶性组中误诊4例,误诊率为4.5%。CDFI显示乳腺良、恶性肿块在边界、形态、内部回声、侧方声影、后方回声、血管分布、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超声结合CDFI可对肿块的大小、数目、位置等一般情况能作出准确判断,CDFI能评价肿块的二维图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提高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正确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Role of TMS5: staphylococcal multidrug-efflux protein Qac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rovides an excellent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predictive facto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taxane and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f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4 cycles of neoadjuvant taxanes and anthracycline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Using pretreatment biopsy materials,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for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gR), HER-2, Ki-67 and p53 protein expression. The associations among biological markers and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overall clinical response was 86%, including 33% 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cCR) and 53% clinical partial response. The pCR was just 17%. In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only HER-2 overexpression was predictive of cCR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0.018).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other biological factors and cCR were found. Absence of ER, PgR express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HER-2 were predictive of the pCR (P=0.002, 0.001, 0.01, respectively). Ki-67 and p53 failed to show an association with pCR.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verexpression of HER-2 remained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predicting the cCR (P=-0.021). However, negative ER was the only parameter that maintain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predicting the pCR (P=-0.001).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overexpression of HER-2 and negative hormonal receptor status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respond to neoadjuvant taxane and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than those with the opposite characteristics. These factors could serve as predictive markers for this regime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