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105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5例均成功进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出血7例,皮下气肿4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切口感染2例,脱管1例,瘘口不愈合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有效措施,在积极治疗神经外科患者原发疾病同时,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同时娴熟手术操作及技巧的应用、加上术后良好的护理、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就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经皮气管切开组(PT组)51例与常规气管切开组(常规组)52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率,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P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01)。PT组的皮下气肿、脱管及术后切口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的术后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是一种快速、安全、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tracheostomy,PT)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T技术治疗19例,并与常规气管切开术30例作对照研究。结果PT从开始穿刺至置管成功3~17min,平均5min,应用机械通气未发现气管套管周围有明显的分泌物溢出。脱机后拔管12例,切口多在2~3d愈合。常规气管切开术从切皮至置管需7~20min,平均13min,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75%的患者每日气管套管周围有较多分泌物溢出,17例病情好转后拔除气管套管,多数患者经过7~14d切口愈合。结论PT简便快捷,患者痛苦小,两者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别。但PT不能完全代替正规的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如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医护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而且还要了解和妥善处理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我科近6年来行气管切开520例,现就出现的22例气管切开后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08年8月至2014年2月间3 450例有气管切开手术指征的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主要采用了经皮旋转扩张和经皮导丝扩张钳两种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因、术前缺氧、肥胖、术前肺部感染、意识状态、手术方法、操作医生和是否有气管插管.结果 3 450例患者中164例(4.75%)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74例(2.14%);皮下气肿54例(1.57%);伤口感染16例(0.46%);气胸6例(0.17%);纵隔气肿5例(0.14%);手术未成功改常规气管切开4例(0.12%);气管食管瘘2例(0.06%);死亡3例(0.09%).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因、肥胖、术前缺氧、术前肺感染、意识状态和手术方法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x2值分别为0.010、0.000、0.002、0.000、0.000、0.000,P值均<0.05),而性别、年龄、操作医生和是否有气管内麻醉插管不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较为安全,但也会出现并发症,其影响因素包括病因、肥胖、术前缺氧、术前肺部感染、意识状态和手术方法,需要注意以上影响因素的预防,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在无气管镜辅助下应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初步经验,评价该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用pereutwist气切组套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10例,对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情况、操作难易程度、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评估。手术在无气管镜辅助下进行。结果10例患者中1例在旋入扩张器时出现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至0.88;其余患者在操作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均在0.95—1.00。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均未出现大幅度变化。手术时间为3-10min,平均6.2min。8例操作没有任何困难,2例操作稍有困难。6例患者术后1周内行气管镜检查,均无气管后壁损伤。除1例术后出血、1例伤口感染外,无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可以在无气管镜辅助下进行。只要谨慎操作,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儿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切开术的特点,其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36例小儿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36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14.00%),分别为出血6例、气肿6例、术中窒息2例、食道损伤2例、术后脱管3例。<3岁者、紧急、局麻下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67%、26.83%、26.47%。结论:小儿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手术时机、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及护理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患者常规有效的急救方法之一,但其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回顾我院1999年2月-2004年12月,对480例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是头颈外科手术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建立可靠人工气道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临床微创抢救技术,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出血少、对操作场地要求低等优点,逐渐被广大临床医师接受并推广,但PDT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急诊科、ICU应用PDT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典型病例总结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儿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切开关发症的原因,预防及相关因素,保证手术安全性。方法 对1974年3月~1999年7月施行的227例小儿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7例中189例顺利拔管,23例因原发病未愈带管出院,15例因原发病死亡。发生各种并发症14例;术中窒息2例,食管损伤1例,颈部皮下气肿5例,纵隔气肿1例,脱管5例,其中2例因脱管导致窒息死亡。结论 小儿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疫情期间,观察防喷溅面罩在发热隔离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吸氧面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3月在发热隔离病房使用吸氧面罩的气切患者13例,使用自制的防喷溅面罩防止患者从气切处通过飞沫、气溶胶喷溅污染周围环境及医务人员等,观察使用前后患者对环境的污染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痰液黏稠度的变化。结果气切患者使用防喷溅面罩后,对环境的污染度明显少于使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呼吸频率均保持在16~20次/min,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结论防喷溅面罩可减少气道分泌物对环境的污染,在COVID 19疫情期可以对患者本身和相关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此方法不仅在COVID 19疫情期间可以使用,也可作为其他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甲流等)及日常工作的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19年底,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从武汉开始席卷全国,目前疫情还在持续。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密闭环境下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其潜伏期1~14 d,且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气管切开术,尤其是局麻下进行者,可产生大量飞沫和气溶胶,疫情期间存在巨大的院内感染的风险。本文依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诊疗方案和措施,结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隔离病房行气管切开术的经验,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气管切开术的基本原则,总结不同类型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并提出在隔离区进行气管切开术时的操作及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讨论气管切开术后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临床特征及该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分析。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82例上呼吸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术前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梗阻原因、慢性肺部疾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诱导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82例患者中有15例(18.29%)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气管切开前二氧化碳分压、慢性肺部疾病史、高血压病史5个因素与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发生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是影响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最重要的因素。结论对于长期上呼吸道梗阻慢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若进行气管切开术,应考虑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可能。同时注意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并进行血气分析,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Levin R  Trivikram L 《The Laryngoscope》2001,111(7):1169-1173
OBJECTIVES/HYPOTHESIS: (1) To determine whether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 (PDT), open tracheotomy in the operating room (OT/OR), and open tracheotomy at the bedside (OT/BS) are equally safe; and (2) to determine which procedure was most cost effective. STUDY DESIGN: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atient medical records and billing data. METHODS: Any adult patient (>20 y of age) on the medical or surgical services at Penn State Milton S. Hershey Medical Center who required a tracheotomy, elective or emergent, from September 1996 to July 1997 was included. The decision to perform OT in the OR, PDT, or OT at BS was made by the attending surgeon independent of this study. Each patient's course after tracheotomy was reviewed. All complications, perioperatively or postoperatively, for up to 10 days were documente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ajor and minor. Determination of patient cost used surgical billing and OR materials staff records.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and staff for each procedure was determined, and an itemized cost list was retrospectively developed for a typical PDT, OT in OR, or OT at BS. The P values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Cochran-Mantel-Haenszel (CMH) chi(2) test of association. RESULTS: All procedures were equally safe, with PDT being the most cost effective. CONCLUSION: This report confirms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tudies demonstrating that PDT, OT in the OR, and OT at the BS are equally safe; PDT appears to be most cost effective. Our analysis, however, does reveal several options for decreasing the cost of bedside tracheotomy to allow this procedure to be even more cost effective than PDT.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utritimal risk screeing 2002,NRS 2002)评估喉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NRS 2002量表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癌手术211例患者行术后营养风险筛查,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喉癌患者的营养风险比例和喉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营养风险的关系。 结果211例喉癌患者中88例(88/211,41.7%)有营养风险;I/II期患者中4例(4/25)有营养风险,III期患者中56例(56/146)有营养风险,IV期患者中28例(28/40)有营养风险,提示临床分期较晚者营养不良风险比例明显升高(χ2=24.12,P<0.05);211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者32例,其中28例有营养风险(28/88,31.2%),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者4例(4/1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7,P<0.01);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者18例,其中有营养风险者出现并发症者15例(15/33,45.5%),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出现并发症者(3例,3/10,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P<0.05)。结论喉癌术后患者中较大一部分存在营养风险且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有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全喉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营养不良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术前气管切开对UPPP/腭咽成形术(PPP)手术中、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以及对整个手术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1998~2003年104例手术治疗的重症OSAHS患者,将其分为术前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重点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性。结果:对重症OSAHS患者的治疗中,术前气管切开组并发症(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30.4%,7/23)明显低于非术前气管切开组(53.1%,43/81)。结论:对于重症OSAHS患者的治疗,术前气管切开是预防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对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寻找可能导致食管内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总结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食管异物患者235例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异物种类、大小、形状、滞留时间及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内异物并发症的发生与就诊是否及时,是否有强行努力吞咽动作病史,异物的形状,异物的滞留轴向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异物的大小、异物的种类、异物的滞留部位、麻醉方法及取出方式等无关。结论食管内异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一旦误吞异物,尽量不要强行吞咽动作,并尽早就诊取出异物或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6~77岁,平均42.6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鼻显微镜组和神经内镜组,对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显微镜下手术38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14例,部分切除18例,全切率为15.8%;经鼻神经内镜下手术18例,其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为55.6%。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症状改善和肿瘤全切率神经内镜组明显好于经鼻显微镜下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鼻神经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其全切率明显提高,且其手术并发症率未明显增加,应其作为颅底脊索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