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血压变化与心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寻找适合该类患者的血压范围。方法 收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9例,进行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将血压值及其对应的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血压值分五个亚组:A组:70~120/40~80mmHg;B组:120~140/80~90mmHg;C组:140~160/90~100mmHg;D组:160~180/100~110mmHg;E组:180~260/110~150mmHg。缺血事件分四类:心脏缺血、脑缺血、心脑缺血及心脑均无缺血。观察各类缺血事件在各血压亚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心脑均无缺血事件主要分布在收缩压C、D组(χ2=106158,60465,P<001)和舒张压B、C组(χ2=79196,55099,P<001);心脑均无缺血事件随着血压的升高,其发生率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心脑均无缺血事件的适宜血压范围是140~180/80~100mmHg;心脑均无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血压呈“倒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及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患者脑梗死后动态血压第7天与第1天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而生活依赖组与生活自理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压有一个自发下降趋势,急性期降压治疗需慎重,同时应注意低血压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血压达标组与血压未达标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吸烟史、饮酒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间差异,通过ROC明确PSQI、SAS、SDS评分,评估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血压达标率36.67%,血压未达标率63.33%。2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组PSQI为(10.46±2.05)分,SAS评分为(47.48±4.19)分,SDS评分为(49.78±4.82)分,血压未达标组PSQI为(15.85±3.15)分,SAS评分为(64.59±6.41)分,SDS评分为(65.77±6.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PSQI、SAS、SDS评分均可用于评估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5.
张云  杨敏  张汉灵 《海南医学》2004,15(12):13-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其心电图改变的互相关系。方法通过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12导联心电图床边检查,观察及其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高,主要表现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心电图变化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时期血压及血糖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108例ACI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发展阶段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2例、缓解期组45例、恢复期组21例,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分析ACI不同时期血压和血糖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期组血糖、SBP、DBP水平均较恢复期组和缓解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总有效率73.81%,明显较恢复期82.22%和缓解期90.4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的血糖及血压与预后呈负相关性(r=4.853、4.742,P<0.05)。结论:ACI患者急性期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明显上升,随着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和血糖水平逐渐下降,患者血压及血糖与其预后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压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柘城中医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神经功能恶化分为对照组(未合并神经功能恶化,n=57)和观察组(合并神经功能恶化,n=13)。统计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诱因。入院3 d检测患者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记录最大DBP(DBP_(max))、平均DBP(DBP_(mean))、最小DBP(DBP_(min))、最大SBP(SBP_(max))、平均SBP(SBP_(mean))、最小SBP(SBP_(min))。结果 70例ACI患者中,合并神经功能恶化的占18.57%(13/70),诱因为脑卒中进展、出血性转化、脑卒中复发,分别占69.23%(9/13)、15.38%(2/13)、15.38%(2/13)。观察组DBP_(max)、SBP_(max)、SBP_(mea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BP_(min)和SBP_(m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DBP_(mea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与血压水平有关。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有利于预防神经功能恶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早期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早期血压动态血压变化的规律.方法 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32例,脑梗死46例,并以45例Ⅰ期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住院第1天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均明显异常.结论血压的动态变化与脑卒中的类型有关,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白细胞数、血糖、血压和心电图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合并有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和死亡率与合并有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提示的心脏疾患影响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电图改变的互相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24小时和病后2周行12导联心电图的检查,观察心电图改变和病情变化情况。结果:120例中有93例心电图异常(77.5%),主要表现ST-T改变(40.86%)及各种心律失常(46.25%)。心电图异常以脑干、基底节、丘脑部位最常见(94.76%)。心电图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心电图异常率高,以心肌缺血和各种心律失常多见,发生机制可能与中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调节紊乱有关,心电图异常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寻找急性脑梗死患者适宜的血压区间。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入院第2天行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期间记录发生的脑缺血事件。根据血压监测前后NIHSS评分变化分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组(加重组)和神经功能缺损无变化组。血压值分为五组:A:~120/~80mmHg,B:120~140/80~90mmHg,C:140~160/90~100mmHg,D:160~180/100~110mmHg,E:180~/110~mmHg。以收集的血压值及脑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压值主要分布区间及脑缺血事件发生较少的血压区间。结果 加重组血压主要分布在A、E组;无变化组主要集中在B、C、D组,两组血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脑缺血事件在各血压组中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D组和舒张压C组发生脑缺血事件相对较少。无变化组脑缺血事件在各血压组中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有相关性,血压在160~180/90~100mmHg时脑缺血事件较少,该血压区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方法收集抚顺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进行溶栓后的血压管理进行分组,血压管理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7±4.3)分]和血压管理组[(19.2±4.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治疗后血压管理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1.3)分]优于对照组[(10.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P<0.05)。血压管理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血压管理组溶栓后梗死灶继发出血率(0.0%,0/60)明显低于对照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实施血压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秦孝智 《吉林医学》2008,29(11):901-90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HRV分析,并与68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I、TI、LF及LF/H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RR间期、rMSSD、HF差异元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失调,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RV降低,表明交感神经活性及迷走神经活性均受损,迷走神经活性受损更为严重,两者协调作用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运用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医学价值。方法 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检查方式进行诊断,CCTA组采用冠脉CT血管成像诊断方法,DCG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联合组采用冠脉CT血管成像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将核心肌灌注显像(MPI)的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不同医学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联合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CTA组、D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酸与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头颅CT/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脑出血患者61例,分别于入院后48小时内检测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尿酸水平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水平可以反映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有必要重视脑出血患者尿酸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合并冠心病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6例脑梗塞合并冠心病,其中男26例,女10例,脑梗塞合并心绞痛16例,心肌梗塞7例,隐性冠心病13例,死亡10例,主要死因有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水肿并脑疝。对脑梗塞与冠心病同时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讨论。为了提高诊疗水平,作者强调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查、及时监测心脑功能和二病同治的原则,并应积极消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血尿酸浓度、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尿酸浓度、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47例)、高血压病(5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51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的血脂和血尿酸浓度。结果:三组患者的TG、TC、LDL-C和血尿酸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血脂异常所占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冠心病并高血压病组分别为43%、33%、43%,三组中无显著性差异,且尿酸浓度升高在冠心病组比高血压病组明显(P<0.05),但是在冠心病组内女性尿酸升高百分比高于男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比高血压病患者明显,且冠心病患者尿酸代谢异常女性比男性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同时监测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将2011年5~11月确诊为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的1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确诊为高血压不伴脑卒中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同步记录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24 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ST段变化。结果观察组动态血压以非杓型与反杓型为主。杓型和反杓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杓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动态心电图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和ST段改变检出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室性心动过速、T波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血压呈非杓型类型比例大于正常人群,夜间血压反而升高,呈反杓型。由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易并发心脏损害,特别是重症患者,临床医师要高度重视,要进行心电血压监护,急诊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肌酶谱检查,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避免并发严重心脏事件。同步监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慧  耿海华 《吉林医学》2010,(33):5960-596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怀疑冠心病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并行检查,将结果做对照。结果:经研究统计发现,24h动态心电图总阳性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患者阳性确诊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具有无创、价廉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4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研究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血压变化、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血压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