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动摆药机内药品库存管理的方法,以期做到库存的量化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方法:统计某院2017年10-12月(改良前)摆药机内药品的库存周转情况,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实施;再通过统计2018年1-3月(改良后)的库存周转情况评价管理效果。结果与结论:针对入库,出库,报损各环节引起的库存周转率低的相关因素,从加药、滞销药品、报损药品3个方面加强管理,如创建自动生成加药量的Excel表格模板、建立滞销品种登记表和药品报损登记表,结果库存周转率由改良前的平均0.45提高至改良后的0.78(平均提高72.59%)。相关措施的实施可明显提高库存周转率,保证药品质量,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强自动摆药机DTA药品的质量管理,提高用药安全,降低用药风险。方法 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17年11月-12月DTA药品使用和质量管理的数据及相关说明书加以统计分析,查找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再统计2018年1月-2月的质量管理数据并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优化措施:将DTA药瓶改用密封的分装药盒;重新制定DTA药品拆零记录表,引入使用天数和用药剂量的概念;由专人负责DTA药品效期管理。采取以上措施后,调剂差错数、药品报损数、平均周转天数等均明显降低。结论 药师应根据药品使用情况定期调整DTA药品目录和拆零数量。措施的制定对DTA药品的动态化管理与药品混批现象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相关措施的实施可实现DTA药品的质量管理与优化,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杨红斌  王晨 《中国药师》2016,(2):395-396
摘 要 目的: 探讨药品库存周转率的算法。方法: 根据商业领域库存周转率的计算方法并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医院评审的明确要求,推导药品库存周转率算法,并编写相应程序进行验证。结果: 按照商业领域库存周转率的算法,只能得到当天的周转率,若将上期销售情况换成本期销售情况则可统计任意时间的周转率,但部分品种的结果与实际差异较大,如采用统计留库时间的办法则可避免。结论:统计药品留库时间能更准确地计算除当天以外任意时间的库存周转率,且可以编程实现自动统计,并且同时可得到满足检查要求的品种占比。  相似文献   

4.
连顺玲  杨晖 《北方药学》2020,(4):182-183
目的:将药品库存预警与计划领药用于药房管理中,分析其对库存合理性及领药效率的影响。方法:药房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实施药品库存预警及计划用药模式,2017年7月—2018年6月未实施药品库存预警及计划用药模式,对实施前后库存合理性及领药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药品库存预警与计划领药管理模式后,平均库存天数、平均每日缺药品种数、平均盘点时间与实施前相比,相对更少(P<0.05),实施后<5 d库存量明显高于实施前,>30 d库存量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库存管理模式后,每日领药种类、每日领药次数、平均药品周转时间、领药单填写时间、每日库存检查时间与实施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药房应用药品库存预警与计划领药可使管理更为科学规范,利于提升库存合理性及领药效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8,(1):21-24
目的:缩短医院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药品库存成本,提高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65种抗肿瘤药及其辅助用药的单价、库存量等数据,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二级库需求量重点计算A类药品的药库采购量、上下限;对C类药品逐一分析,确定临时采购的"临用现进"目录药品;统计分类管理前后A类药品的周转天数和C类药品的库存成本。结果:A类药品共10种,占总品种数的15.38%,占总金额的78.27%,经采用少量多次的采购原则,周转天数从(43.96±19.04)d缩短为(13.64±8.02)d;C类药品中有10种药品被确定为"临用现进",占C类药品品种数的26.32%,每年约节约27万元的库存成本。结论:采用ABC分类法分层管理医院药品库存,可有效优化库存品种和数量,并为"临用现进"药品的确定提供依据,从而缩短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药品库存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升级,通过优化住院药房功能模块,提升药事管理的水平。方法 基于新医院信息系统设置库存/下限和库存/消耗量比,优化住院药房药品有效期和供应状态的记录、查询功能,对供应状态异常和新药规格管理/库存定义进行自动提醒,新增限用药品控制界面,并预先设定药品安全用药相关参数(常用或禁止给药途径、默认给药频次、最高单次/日剂量、最大使用天数等)。结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住院药房每周非计划药品领用次数由(4.2±1.2)次减少到(2.5±0.6)次,药品周转天数由(8.4±0.4)d下降到(7.4±0.6)d,登记的不合理医嘱由每月(22.2±3.2)条下降到(5.3±1.1)条,有效改进了药品领用、效期和供应管理的质量,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结论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升级优化住院药房功能模块设计,可提升药事管理的水平,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9,(8):1368-1371
目的提高药品包装设计与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的适用性。方法对本院住院药品调剂室297种口服药品的包装方式、除包装流程、装量、用量、规格进行统计。结果 297种药品中,单剂量包装195种,且85.13%的装量在30以内,用量前30位的以单剂量包装为主,但单剂量拆除包装流程复杂,有近30个品种的实际用量不总是最小规格的整数倍,影响了调剂的效率和药品质量,不适用于自动口服摆药机的调剂。结论通过调整采购策略、制定操作规程、采取以库存周转天数为量化指标管理摆药机内库存的方法提高适用性,同时需要国家政策引导与生产企业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ABC分析法和排序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合于我院的方法,以降低药品的管理成本。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对我院门诊药房2014年1月~12月药品入库数据和实际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运用ABC法和排序法对药品进行分类,计算库存周转天数,设置每类药品的库存上下限。结果:根据ABC法进行分类,A类药品71个品种,实行重点管理;B类药品70个品种,实行一般管理;剩余的331个品种为C类,适当宽松管理;A、B、C分类分别占药品总品种数的15.04%、14.83%、70.13%。根据排序法进行分类,重点管理的品种数为163种,占药品总品种数的34.53%,剩余的309种药品实行非重点管理。ABC法划分的A类、B类药品的库存周转天数均在15天以内,库存上下限设置为A类为3~7天、B类为7~15天、C类在此基础上适当延长;排序法划分的重点管理品种98%以上药品的库存周转天数在15天以内,库存上下限设置为7~15天,剩余部分的重点管理品种以及非重点管理品种库存上下限适当延长至20天或1个月。结论:以两法对比分析结果为依据,综合两法的优点,取长补短,建立适合我院门诊药房的药品分类管理方法,保证药品供应,降低药品管理成本,实现药品库存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孙雪  杜小莉  史亦丽  泽碧 《中国药事》2017,31(11):1359-1363
目的:制定贵重药品管理制度,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药品的精细化管理。方法:采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确定贵重药品目录,制定贵重药品管理制度,设立贵重药品专用帐卡,实时监控使用情况。结果与结论:采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对我院库存药品进行分类整理,有效确立了贵重药品的范围和具体目录,使我院贵重药品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医院引进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后的工作效率。方法对妇产科等6个科室采用摆药机和手工分别模拟摆药10次,对两种模式的摆药、复核、分药等环节计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库存药品的盘点,统计摆药机运行1个月后,手工摆药和机器摆药的库存差错率。结果6个科室的药品总调剂时间比较,摆药机比传统摆药模式少150~250 min,两种模式摆药环节的耗时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摆药机摆药明显缩短了药师摆药环节的耗时。两种模式下的药品库存盘点结果,摆药机模式的账物相符率比传统模式提高,盘亏金额比例下降。结论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对于提高药品调剂效率、摆药准确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应用可显著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并优化住院药房自动包药机加药机制,实现加药过程中药品核对及药品库存与效期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利用智能软件联合条码扫码技术,对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中易出错环节进行智能干预,对比智能干预前后的加药差错发生率(%)、日平均加药时间(min)和月盘存裸片数量差错率(%)。结果 与优化前相比,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优化后的加药差错发生率由0.11%降为0%;日均加药时间由(96.50±21.84) min缩短至(64.23±19.59) min (P<0.01),均值减少32.27 min;月盘存裸片数量差错率由(9.42±1.13)%降低至(3.42±0.88)%(P<0.01)。结论 优化后的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操作快捷、简便,准确度高,可实时追溯和管理包药机库存及效期等药品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动智慧药房管理体系发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比我院住院药房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和全自动针剂摆药机使用前、后10个工作日内,5个科室2种摆药模式的用时差异.结果 片剂机器摆药总用时均较人工摆药总用时由(1.12+0.57) min减少至(0.56±0.34)min,针剂机器摆药总用时均较人工摆药总用时由(2.02 +0.54) min减少至(0.72±0.23) min,片剂摆药药师由原来的8人减少至4人,针剂摆药药师由原来的5人减少至1人.结论 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具有具有方便、卫生、快捷、准确等优点,提高了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是医院药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实践中探索单剂量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住院药房应用的可行性,优化摆药工作模式,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我院的使用情况,描述常见的差错类型并提出解决方法,全面分析摆药机使用效果。结果与结论:摆药机常见的差错类型有药片窜包、手动放药单元不漏药等,解决方法包括设置合适的包药速度、定期清洁药片托盘等。摆药机的使用完善了摆药工作流程、避免了药品污染和交叉感染、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品管理水平、转变了药师的工作模式等,给药房带来了调剂模式和管理的变革,更符合新形势下药房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降低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风险中的应用。方法:运用FMEA识别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制定降低调剂差错的措施。结果: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后,影响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风险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由119分降到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应用模式下的药品质量管理。方法:结合经验,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应用模式下的药品拆零、摆药机内库存及摆药差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在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应用模式下,采取措施后药品拆零、摆药机内库存及摆药差错管理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结论: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做好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使得全自动口服摆药机的应用更加高效,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PillPick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PillPick)和自动摆药机(automatic dispensing machine,ADM)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住院药房PillPick和ADM的设备参数和使用数据,评价两者的工作效率、差错率以及其他系统功能。结果 平均每分钟ADM比PillPick多分包14.92包(串)。ADM的平均"差错率"比PillPick高0.09%。结论 PillPick和ADM比较,PillPick的优点是差错率较低、精细化管理水平较高;ADM的优点是成本较低、工作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准备配置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医院全自动片剂摆药机上线运行的前期准备、调试方法。结果全自动片剂摆药机顺利上线运行。结论前期准备及调试是全自动片剂摆药机顺利上线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utomated dispensing cabinets (ADCs) are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distribution models in pharmacy departments across the country. There ar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optimizing ADC inventory management while minimizing use of labor and capital resources. The role of enhanced inventory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not fully defined.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improve ADC inventory management by leveraging dynamic inventory standards and a low inventory alert platform.

Methods:

Two interventional groups and 1 historical control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Each intervention group consisted of 6 ADCs that tested enhanced inventory management functionality. Interventions included dynamic inventory standards and a low inventory alert messaging system. Following separate implementation of each platform, dynamic inventory and low inventory alert systems were applied concurrently to all 12 ADCs.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number and duration of daily stockouts, ADC inventory turns, and number of phone calls related to stockouts received by pharmacy staff.

Results:

Low inventory alerts reduced both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stockouts. Dynamic inventory standards reduced the number of daily stockouts without changing the inventory turns and duration of stockouts. No change was observed in number of calls related to stockouts made to pharmacy staff.

Conclusions:

Low inventory alerts and dynamic inventory standards are feasible mechanisms to help optimize ADC inventory management while minimizing labor and capit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