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系供应筛板前、筛板部的视神经乳头(视盘)营养血管-睫状后动脉的分支,发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所致[1]。本研究将超短波这一物理治疗措施应用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一方面利用超短波对机体血管感受器和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扩张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短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74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超短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0))。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后其咳嗽、痰液性状、痰量及干啰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显效好转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IL-8、TNF-α、G-CSF均显著降低(P<0.05),FVC%pred、FEV_(1.0)%pred明显升高(P<0.05)。IL-8含量与 FEV_(1.0)呈负相关(r=-0.87,P<0.05),TNF-α含量与FEV_(1.0)呈负相关(r=-0.72,P<0.05)。结论 超短波辅助治疗COPD具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0R)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动物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16)、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治疗组在再灌注6h时给予无热量超短波治疗10min,所有大鼠于24h后断头取脑,分别观察形态学变化,测量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再灌注6h时给予超短波治疗能减轻大鼠缺血侧脑含水量,提高抗氧化酶SOD含量,降低自由基产物MDA的含量,病理损伤减轻,而对大鼠梗死灶体积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作者根据形态学和临床研究的结果对预防肺部炎症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在400多只大白鼠实验中,根据肺部和血中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对各种预防性处置的反应研究了局部和全身反应的类型。这些预防措施包括:药物(维生素 B、C 和芦荟)和各种物理因子——紫外线、超声、直流电、氦氖激光,超短波等。进行了皮肤(理疗时取作用局部皮肤)和肺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对理疗后的健康动物和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短波、中频、超声波三种物理因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超短波组、中频组、超声波组,每组25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超短波组、中频组、超声波组分别采用超短波、中频电、超声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及患肢疼痛以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3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比较,中频组明显优于超短波组、超声波组(P0.01),超短波组与超声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中频组与超短波组、超声波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超短波组、超声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不同物理因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比较,中频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超短波组、超声波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72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超短波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胸片、肺功能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胸片、肺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严璐  马小红  曹鸿南  王晶 《大医生》2022,(17):69-72
目的 探讨盆炎温化汤联合超短波治疗寒湿凝滞证型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收治的112例寒湿凝滞证型CP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炎温化汤联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炎症因子水平、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PCT、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TGF-β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短波对老年肺炎的作用。方法 :用超短波治疗35例老年肺炎 ,观察疗效及病程。结果 :超短波治疗后痊愈率80% ,有效率94.3%。肺炎病程与超短波开始治疗的时间有关(P<0.01)。结论 :超短波能促进老年肺炎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背景:以单侧、双侧髂骨取血及取血量是否会影响骨髓单个核核细胞的浓度呢?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浓度差异对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髓心减压加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股骨头坏死患者 120 例/168 髋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骨取血 200 mL,27 例/39 髋,单侧髂骨取血 300 mL,29例/40 髋;双侧髂骨取血 200 mL,30 例/42髋,双侧髂骨取血 300 mL,34 例/47 髋。髂骨取血后在细胞分离机将骨髓血梯度离心,细胞分离前后行单个核细胞计数,髓芯减压后移植注入骨坏死区。随访12~36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 CT 影像学及髋关节 Harris 评分改变。结果与结论 : 单侧及双侧髂骨取血200 mL 分离后所得单个核细胞计数与取血300 m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双侧明显高于单侧(P < 0.01)。各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Harris 评分及优良率显著提高(P < 0.05,P < 0.01)。与单侧髂骨取血组比较,双侧髂骨取血移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髓芯减压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双侧髂骨取血所分离单个核细胞浓度明显侧高于单侧,且短期随访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水肿及巨噬细胞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8)暴露硬脊膜后,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模型组(n=24)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不给予任何治疗;超短波组(n=24)在SCI后第2天开始给予受损部位小剂量超短波(最大输出功率40 W,实际输出功率11.58 W)治疗,7 min/次,1次/d,至取材前。于造模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BBB评分评定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胞质抗原(ED-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BBB评分逐渐增加;术后1~4周,与模型组相比,超短波组评分明显增加(t3.368,P0.01)。术后1周起,模型组、超短波组的AQP-4及ED-1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且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超短波组各时间点的AQP-4及ED-1表达均减少(t3.156,t4.466,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超短波治疗可以减轻损伤处继发性水肿,减少炎症细胞的活化及浸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对巨噬细胞表型转化及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2只。模型组和超短波组采用改良Allen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超短波组于术后第1天起于损伤部位行小剂量超短波治疗。采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大鼠运动功能;HE染色评估各组脊髓空洞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超短波组BBB评分升高(P0.05),i NOS和TNF-α表达减少,Arg-1表达增加(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可促进脊髓损伤周围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脊髓损伤后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恢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暴露硬脊膜后,不予打击,直接缝合;对照组,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不给予任何治疗;超短波组,在SCI后第2天开始给予受损部位小剂量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每次7min,治疗至取材前。于造模后第2天,1周、2周、3周、4周采用BBB评分评定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BDNF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BBB评分显示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脊髓损伤各组大鼠运动功能逐渐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超短波组自术后1周起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术后1周起,对照组、超短波组的VEGF、BDNF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01),2周时两组的VEGF、BDNF表达均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超短波组高峰持续时间均延长。4个时间点超短波组的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0.05,P0.01,P0.001);1周、4周超短波组的BDN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超短波治疗可以增加VEGF的表达,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延长BDNF蛋白高峰持续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鞘管处取血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值和在外周静脉处抽血测定ACT值的区别。方法: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和支架术后未拔管的患者需测定ACT时,从鞘管取血2ml和从外周血管取血2ml分别测得ACT值,记录两种取血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取血测定ACT值结果无明显差异(P=0.489)。结论:当患者未拔鞘管时,如需测定ACT值,可从鞘管处取血测定ACT值,此方法可减少穿刺和或皮下出血机会,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无热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脑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分泌途径衍生钙离子转运ATP酶(Secretory-pathway Ca2+-ATPase,SPCA)1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只SD大鼠,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36只)、超短波组(36只)。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组和超短波组大鼠进行造模处理,假手术组大鼠处理同模型组和超短波组,但不插入线栓。模型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分为模型1d组(12只)、模型3d组(12只)、模型7d组(12只),超短波治疗组分为超短波1d组(12只)、超短波3d组(12只)、超短波7d组(12只)。各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处死取标本。用红四氮唑染色法观察并计算每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患侧海马SPCA1蛋白变化。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切片均红染,未见梗死灶。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和超短波组大鼠脑缺血区域出现白色梗死灶,随着时间延长,脑梗死体积均减小。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超短波组脑梗死体积均较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除超短波7d组外,各组大鼠SPCA1均降低 (P<0.05)。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和超短波组大鼠SPCA1增加(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超短波1d组大鼠SPCA1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短波3d组、超短波7d组大鼠SPCA1较模型组3d组、模型组7d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热量超短波治疗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SPCA1表达水平下调,从而减轻了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性膝关节炎在偏振光联合超短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老年性膝关节炎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偏振光治疗组(A组);超短波治疗组(B组);偏振光联合超短波治疗组(C组);每组15例。观察各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临床疗效的改善率。结果:C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组治疗后疗效优于A组和B组(P <0.05)。结论:偏振光联合超短波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的疗效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方法为单用中医穴位贴敷组51例,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组59例;治疗周期15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症状总积分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个疗程结束后,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组症状总积分(26.45±6.08分)明显低于中医穴位贴敷组(33.33±7.7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组总有效率(86.44%)明显高于中医穴位贴敷组(72.0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中医穴位贴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其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钳夹其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实验组术后对其坐骨神经钳夹伤处进行超短波辐射。对照组术后进行无效辐射。假手术组仅暴露单侧坐骨神经。三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末采用电生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MCV及其L4~5脊髓运动神经元VEGF阳性染色颗粒及吸光度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均未测出,术后2周起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可测出,且超短波治疗组大鼠术后2、4、6周其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短波治疗组大鼠L4~5脊髓运动神经元VEGF阳性染色颗粒平均积分吸光度值(IOD)在术后各同一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能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MCV的恢复,增加其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中VEGF的表达,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的修复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牵引并超短波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观察牵引并超短波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18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综合组 6 4例、牵引组5 8例和超短波组 6 2例。综合组接受牵引和超短波治疗 ,牵引与超短波组分别接受牵引和超短波单一治疗。 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综合组显效率 86 % ,牵引组 71% ,超短波组 6 0 % ,综合组与牵引组、超短波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P <0 .0 5和 0 0 1)。结论 :牵引并超短波治疗颈椎病能显著提高疗效、实用、经济、安全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超短波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临床80例患者经CT扫描或MRI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和排除诊断标准。予以手法结合超短波理疗治疗20 d。结果:治疗后ASLR、JOA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突出髓核(SI)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手法结合超短波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短波疗法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效果,以及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3月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超短波组,每组8只。后两组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超短波组在造模后即刻、4 h、8 h予超短波干预15 min。造模后24 h处死动物,测量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评估损伤程度;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caspase-1和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急性肺损伤组肺组织W/D较对照组升高(P < 0.05),超短波组较急性肺损伤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急性肺损伤组肺损伤评分较对照组增高( P < 0.05),超短波组较急性肺损伤组降低( P < 0.05)。急性肺损伤组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 P < 0.05),超短波组较急性肺损伤组降低( P < 0.05)。NLRP3、caspase-1和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急性肺损伤组均较对照组增高( P < 0.05),超短波组较急性肺损伤组降低( P < 0.05)。 结论 超短波疗法能抑制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