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挖掘现有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现有文献数据库中所有中药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搜集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复方,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板块中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纳入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统计、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并且得出核心组方。结果:共纳入122篇文献,包含122首中药复方,132味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防风、陈皮、茯苓、白芍、柴胡。所有中药中平性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温性、微寒及微温。药味以甘味为主,辛味、苦味、酸味、淡味次之。药物归经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肝经、胃经。结论:肝郁脾虚证IBS-D的治疗应当在疏肝健脾之品中酌加驱散风邪之药,重视寒热的兼证。  相似文献   

2.
刘婧  李佳 《河南中医》2023,(4):543-55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获得痛泻要方中四味中药的药物活性成分,并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及Pharmapper数据库得到各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IBS-D疾病对应的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得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关键成分。利用String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  相似文献   

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中医病机虽然有肝脾失调、肝旺脾虚、肝郁脾虚之别,但总与肝、脾两脏相关,且以肝郁脾虚最为常见。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三个方面综述肝郁脾虚型IBS-D的中医研究进展。以痛泻要方为代表,具有调肝理脾功效的中药方剂能很好地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及心理、行为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作用机制方面,中医药可能是通过调节脑-肠轴、内脏高敏感及相关离子转运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新雨  范梦月  孙蓉 《中草药》2021,52(14):4307-43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联用的方法探索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中药的功效网络,从组方用药规律和功效网络构建联合角度阐释"理-法-方-药"一致性的科学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对方剂中性味归经、药物频次、用药剂量以及关联规则、聚类和复杂网络进行分析。对核心药物进行成分靶点筛选,与肝郁脾虚型FD的靶点映射,利用Cytoscape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对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分析和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文献207篇,处方207个,中药119味,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为脾、胃、肺、肝;使用频次在15以上的有30种中药,其中柴胡的使用频次最高;甘草6 g的剂量使用频次最高;关联规则表明柴胡-白芍,白芍-白术、柴胡,白芍-茯苓、白术、柴胡分别为同一个组里支持度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可将中药分为5类;复杂网络分析显示白术、柴胡、甘草、半夏、麦芽、茯苓和枳壳在肝郁脾虚型FD方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综合频数、聚类以及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柴胡、甘草、白术、茯苓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甘草次酸等,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α(protein kinase Bα,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3,MAPK3)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结论从组方用药规律和功效网络构建联合角度阐释了"理-法-方-药"一致性的科学性,数据挖掘分析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核心药物以及配伍规律,同时得到治疗该病潜在的中药配伍,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型FD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为主,组方的核心中药柴胡、甘草、白术、茯苓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甘草次酸等成分作用于IL-6等靶点,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发挥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FD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并为下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靶点反向预测及反向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宣肺化浊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宣肺化浊方中10味中药化合物,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为靶蛋白,运用分子对接筛选方中与ACE2,IL-6R对接打分较好且符合类药性的化合物,并进行化学信息学层次聚类分析;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化合物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STRING分析靶点蛋白互相作用。结果:宣肺化浊方中针对ACE2潜在有活性的化合物共312个,活性较强的化合物15个;针对IL-6R符合条件的活性化合物共100个,活性较强的化合物3个,对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进行化学信息学层次聚类分析发现大多属于黄酮类。药味-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包含药材10味、化合物126个、靶点130个;STRING分析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肉瘤基因(SRC),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雄激素受体(A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蛋白可能是宣肺化浊方起效的关键靶点。结论:本研究基于多靶点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初步得到宣肺化浊方抗病毒、抗炎的物质基础,同时结合靶点反向预测和分析探索该方治疗COVID-19潜在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为宣肺化浊方及其相关方药的多角度挖掘和单体成分的现代化开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肠炎宁颗粒治疗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检索肠炎宁颗粒5味药材的成分;SwissADME平台筛选肠炎宁颗粒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反向靶标预测肠炎宁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预测FD和IBS-D靶点;Venny 2.1.0获取肠炎宁颗粒治疗FD和IBS-D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9.1软件获取核心靶点;OmicsBean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靶点"及"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Schrödinger-Maestro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肠炎宁颗粒中筛选得到治疗FD和IBS-D的活性成分30个,其中10个关键活性成分为甲基异茜草素、槲皮素、4'',5-二羟基黄酮、山柰酚、鞣花酸、焦性没食子酸、金圣草黄素、咖啡酸、木犀草素、芹菜素;24个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 2,MMP2)、MMP9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内分泌抵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等通路。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肠炎宁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降低内脏敏感、减少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治疗FD和IBS-D。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半夏泻心汤主要的有效成分和靶标。在GeneCards、OMIM、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中寻找IBS-D的疾病效应靶点,并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半夏泻心汤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对药物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的交互作用网络,以解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对核心靶点展开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对主要的活性成分与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以评价其结合能力。结果:半夏泻心汤中含有143个活性化合物;化合物靶点与IBS-D疾病靶点有58个交集靶点;通过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推测半夏泻心汤治疗IBS-D的关键成分有槲皮素、汉黄芩素、山柰酚、金合欢素、甘草查耳酮A、黄芩素等,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为原癌基因蛋白Jun (JUN)、FOS、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 (RELA)、蛋白激酶B1 ...  相似文献   

8.
徐蔚飞  张建强 《新中医》2020,52(24):84-87
目的:观察痛泻四神汤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136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8 例。2 组均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与复方嗜乳酸杆菌肠溶胶囊,观察组加予痛泻四神汤辨证内服。2 组均连续治疗 6 周。治疗前后评定肝郁脾虚证评分、腹痛程度评分、IBS 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检测 CGRP、VIP 水平,比较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肝郁脾虚证积分、腹痛程度评分及 IBS-SSS 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 3 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曲美布汀和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痛泻四神汤内服治疗 IBS-D 肝郁脾虚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 IBS-D 临床症状,并能抑制 CGRP、VIP 表达,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芍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白芍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DisGeNET、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抑郁症潜在靶点,得到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R语言中CludterProfiler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对核心配体小分子和受体大分子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白芍相关活性化合物8个,相关靶点77个,白芍与抑郁症的共同靶点67个,β-谷甾醇、山柰酚和蛋白激酶B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和孕激素受体(PGR)可能是白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化合物和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分别为2825、189、358条;KEGG富集筛选得到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GR与成分丁子香萜、β-谷甾醇、谷甾醇、芍药二酮和山柰酚均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白芍治疗抑郁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定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分子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定喘汤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对定喘汤9味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筛选,利用UniPort数据库得到中药活性成分相关靶点。随后在五大疾病数据库中以COPD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疾病对应的靶点基因。对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根据中药有效成分与交集靶点之间连接情况筛选定喘汤治疗COPD关键成分。最后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确定定喘汤治疗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从整体生物网络角度阐述定喘汤治疗COPD的免疫炎症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加以验证。结果:本实验筛选得到定喘汤274个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262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核心靶点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多种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化合物与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细胞实验表明,定喘汤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