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对2010年1~ 8月本院收治存在跌倒危险因素的167例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出院前调查患者跌倒发生率及对护士防跌倒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患者对护士防跌倒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8% 。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跌倒,能有效预防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于延玲  陈旭  邵小莉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47-1148
总结跌倒评估及干预记录表在神经科患者安全防范中的应用体会。自行设计跌倒评估及干预记录表,对每例神经科住院患者行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评分≥5分患者按干预措施规范干预。实施后,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眼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科患者住院期间意外发生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依照"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我科2009年1~12月收治的15200例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然后依据评估结果进行预防干预。结果:15200例患者住院期间有3例患者发生跌倒,其中1例因烦躁不安夜间自行取下护拦导致跌倒,2例因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自行如厕时不慎跌倒。3例患者经相应的处理措施后,至出院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预知性的评估和积极有效预防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眼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自制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338例(干预组)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针对性的防跌倒干预,并与同期应用传统防跌倒措施干预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干预组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4分者289例,干预期间发生跌倒1例,跌倒发生率为0.3%;对照组评估总分≥4分者305例,跌倒9例,跌倒发生率为3.0%,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11, P<0.05)。结论应用自制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较为明显,能减少跌倒的发生,今后可望在老年住院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跌倒危险评估表在血液科患者安全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1045例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入院评估及健康宣教;将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1126例设为观察组,应用跌倒危险评估表,根据跌倒评估等级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跌倒意外的发生,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自身安全。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跌倒防范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跌倒防范知识知晓率提高(P0.05)。结论:应用跌倒危险评估表能够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应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监控表"对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筛选出跌倒高危患者20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防止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结果:205例跌倒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1例,发生率为0.49%,跌倒率由2011年的2.15%下降到0.49%。结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设计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单,经过临床应用,2010年无1例跌倒事件发生。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单有利于住院患者跌倒防范的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预防跌倒发生的防范意识,及对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防范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2011年1~12月入院患者4185例进行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评估评分,分别对低危、中危、高危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每周进行评分和督查。并与2010年1~12月未实施评估表时我科入院患者3639例跌倒或坠床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后,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危险因素,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消除了护理安全纠纷的隐患,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9.
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查证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跌倒的发生。方法:应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每位入院者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筛选出跌倒高危患者220例次,查阅文献找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原因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防止患者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结果:220例次跌倒高危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意外跌倒。结论:针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因素,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而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应用于整形住院患者后,对降低跌倒的发生及提高患者安全性的效果。方法对106例有高危跌倒因素的住院患者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预防跌倒,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106例跌倒高危患者通过一系列的跌倒预防措施,未发生跌倒事件,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事件,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徐柳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898-3901
目的针对神经及精神障碍性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全面、跨学科的系统分析,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跌倒的发生,降低跌倒发生率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实时收集2017年该院发生跌倒的≥65岁神经及精神障碍性老年住院患者,并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抽取与跌倒患者疾病诊断类似、年龄相仿(±3岁)的未发生跌倒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结果行走能力、睡眠、巴氏评分、依从性及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是神经及精神障碍性老年住院患者是否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及精神障碍性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是多因素叠加效应,因此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相应的跌倒管理模型,做到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2.
前馈质量控制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馈质量控制在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名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运动能力评估,将运动能力评分中、重度受损的418例患者进行各项危险因素评估,护士在患者入院和住院中均进行评估和填写,针对评估结果建立和落实各项前馈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结果:应用评估表对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安全危险因素评估,并进行前馈质量控制后,无1例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全科护士、患者自身以及家属对评估表内的安全危险因素都引起了重视,护理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患者满意率达98%。有效地防范了老年患者住院意外的发生。结论:应用老年患者安全危险因素评估表,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和落实前馈控制管理,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有效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瑾  张立利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78-138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应用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在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效果研究。方法2013年6月~2017年6月选取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及观察组1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不同等级采取针对性跌倒预防措施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跌倒预防知识评分、预防跌倒坠床行为评分、自我保护评分、跌倒的发生率、跌倒预防依从率及患者的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跌倒预防知识评分、预防跌倒行为评分、自我保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预防依从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分级,并根据分级实施针对性护理将有助于避免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跌倒的预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运用《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对1338例年龄大于60岁、有跌倒危险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跌倒危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跌倒30例,总发生率为2.24%,跌倒的方式以晕倒和下肢乏力为主。有跌倒史、服用特殊药物、睡眠障碍、自我评价能力、视力障碍、平衡能力下降、步态不稳为跌倒的危险单因素。其中服用特殊药物、平衡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进入多因素分析。结论: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是多个因素的累积作用结果。只有对患者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才能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意外跌倒的原因,完善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护理措施,降低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中发生意外跌倒的原因,不断完善跌倒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 1402例老年患者中发生意外跌倒的236例,意外跌倒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服用药物、患者对跌倒的认识程度、病区环境及护理人力等相关.结论 完善对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科学的护理管理对策能有效的降低神经内科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防护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防护与干预措施。方法将65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720例和对照组724例,实验组通过住院时评估、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对患者及陪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是常规根据医嘱留陪住,分别于出院前统计跌倒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跌倒的发生率为0.833%,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及陪护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医护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入住精神科的128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男性36例、女性92例)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并对其实施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的随访及安全护理预防,预防意外跌倒的发生。结果128例患者中,过去1年有跌倒史者49例(38.3%),其中女性39例,男性10例,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安全护理预防随访1年后,跌倒人数为2例(1.6%),较预防前显著减少(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与跌倒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不合作、行动能力差、视物模糊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结论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率较高;对跌倒高危人群实施安全护理可有效预防意外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外科病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美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22-1324
目的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落实跌倒/坠床防范措施,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方法 2008年开始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明显提高。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的实施和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效果,降低跌倒发生率。方法应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跌倒危险评估表中文版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危险性的评估,将患者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跌倒危险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1年的临床研究和效果观察,某老年病房跌倒发生率由预防跌倒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前0.045%下降到0.015%。结论预防跌倒分级管理方案中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从而降低了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RCA(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血液科住院患者防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血液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绘制鱼骨图并找出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比较采用根因分析法前、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根因分析法之前(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科总住院患者2034人,发生跌倒坠床12例,发生率为0.59%,主要原因为入院时跌倒坠床评估贫血项目不准确、病房卫生间未使用防滑垫、患者及陪护的安全意识差、健康宣教方式单一等。经过对不同程度贫血患者调整跌倒坠床风险分值、卫生间加用防滑垫、对全员培训、实施和监督,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宣教方式等环节的管理后(2015年2月~2016年6月),血液科总住院患者3149人,发生跌倒坠床1例,发生率为0.0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采用RCA分析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改进措施,能有效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