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口周肌功能训练配合上牙合垫矫治器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7月-2021年1月广州市荔湾区口腔医院临床就诊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单一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周 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矫治时间,以及1年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矫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周肌功能训练 配合上牙合垫矫治器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确切,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增加舌刺装置与不增加舌刺装置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不良习惯的临床矫正效果。寻找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最佳矫治方案。方法:选取临床上就诊的6~10岁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不良习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增加舌刺装置与传统的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矫治,观察对比两组病例矫治完成时间、吐舌不良习惯的纠正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增加舌刺矫治装置的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的矫治完成时间明显比没有增加舌刺装置的矫治时间减少了,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增加舌刺装置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复发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4"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或深覆盖的体会,探讨简单、适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来我科就诊的替牙期前牙反患者21例,前牙深覆盖18例。前牙反采用"2×4"矫治器配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盖采用"2×4"矫治器配合斜导式活动矫治器治疗。结果: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矫治结束时前牙反患者其前牙反得以解除,前牙有正常的覆、覆盖关系,前牙深覆盖患者其覆、覆盖关系有明显改善,完成时间2.5~6个月。结论:对替牙期前牙反覆较深的或下颌后缩型深覆盖患者采用"2×4"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上颌垫矫治器采用3种不同弓丝制作双曲舌簧矫治乳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口腔科就诊的乳前牙反的病例60例,分为3组,各20例。分别应用直径为0.016"澳丝、0.018"澳丝、0.5mm不锈钢丝弯治双曲舌簧制作矫治器,比较3组病例矫治完成时间及矫治器在加力后的固位情况。结果:矫治完成时间为0.018"澳丝组矫治最短,其次为0.016"澳丝组,0.5mm不锈钢丝组最长。0.018"澳丝组矫治器最易出现弹起现象。结论:应用0.018"澳丝制作双曲舌簧矫治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III类骨性前牙反,综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单纯反式TBA组及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 ̄5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型明显改善,反覆盖、覆纠正。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是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理想装置,对上下颌骨影响均较大。  相似文献   

6.
张耀祖  邹敏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94-1295
目的:分析粘结式垫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乳前牙反病例采用粘结式垫进行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结果:20例病例采用粘结式树脂垫矫治方法全部解除反,疗程1~5个月,平均疗程3个月。结论:粘结式垫矫治乳前牙反,上齿槽变得丰满,A点前移,ANB角增大,反纠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4”简化固定矫治器与垫式活动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本文对20例8至14岁前牙反儿童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方法,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片及模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使用固定矫治器组,即“2×4”技术多用唇弓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垫式活动矫治器组,同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矫治特点,适应证。结论:提出对反覆过大者,用活动矫治器较省时,对反覆盖过大者用固定矫治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比较PASS生理支抗矫治器和Damon自锁矫治器在安氏Ⅰ类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器和Damon自锁矫治器完成治疗的安氏Ⅰ类患者80例,每组40例,以是否拔牙进一步分组,每小组各20例,对每组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PASS治疗组拔牙病例矫治后在前牙排列和后牙排列项目的PAR分值低于DAMON组(P0.05),其余各项PA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非拔牙病例治疗各项PAR分值及PAR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安氏Ⅰ类拔牙病例的矫治效果优于DAMON技术,体现在前牙及后牙排列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下颌全牙弓联冠牙合垫附斜面导板矫治器,用于治疗因乳牙冠短小或依从性不良患者乳前牙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反牙合畸形,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乳牙期因哺乳姿势不当、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及遗传等造成的乳前牙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反牙合畸形患者,共有23例佩戴研制的下颌全牙弓联冠牙合垫斜面导板矫治器10个月,拍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Steiner和Tweed方法分析测量治疗前后X线测量数据,并用SPSS18.0软件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SNA(°)、U1-N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B(°)、Wit’s(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矫治器佩戴时可进食,不影响语言发音,固位良好、舒适、依从性良好;矫正了因哺乳姿势不当、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及遗传等造成的乳牙期AngleⅢ类前牙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反牙合畸形,对乳前牙反覆牙合深者疗效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Quick自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在初期牙列排齐整平阶段的治疗时间、复诊次数和椅旁弓丝结扎与去结扎时间。方法:选取采用Quick自锁托槽矫治器(S组)和传统MBT金属托槽矫治器(C组)治疗的患者各40例,分别纪录自戴入矫治器至上下牙列完全排齐整平、0.019"×0.025"的不锈钢丝能够顺利入槽所经历的时间和复诊次数,分别测量每位患者全口弓丝结扎及去结扎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齐整平时间,S组为(4.8±1.7)月,C组为(7.7±2.1)月;复诊次数,S组为(4.2±1.5)次,C组为(7.2±1.1)次;全口弓丝结扎时间,S组为(25.1±3.7)s,C组为(679.6±35.3)s;全口去结扎时间,S组为(31.4±2.4)s,C组为(256.5±13.6)s。S组的排齐整平时间、全口结扎去结扎时间明显短于C组,排齐整平所需的复诊次数也明显少于C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锁托槽能更快地排齐整平牙列,同时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和椅旁操作时间,提高了临床医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系统治疗轻中度拥挤错畸形的治疗优势,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轻中度拥挤错畸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错位、上下颌颊侧区咬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指数,记录两组矫治所需时间,分别于治疗后2h、12h、24h、2d、7d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错位、上下颌颊侧区咬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矫治时间(14.25±1.2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9.58±0.76)个月(t=12.509,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24h、2d时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轻中度拥挤错畸形具有较好效果,且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舒适性,但所需矫治疗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Frank Ⅲ功能调节器和前方牵引矫治乳牙列反的疗效,总结出两种结果的共性与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科2004~2007年接诊乳牙列前牙反病例13例,随机分为功能矫治组和矫形矫治组,前者6例,后者7例。前者应用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治疗,后者采用口内全包埋式活动矫治器配合成品前方牵引器矫治,以X线头影测量数值评价疗效。结果:矫治结束后,矫形矫治组上颌骨明显前移(P〈0.05),功能矫治组无统计学意义;矫治结束一年后,功能矫治组上颌骨向前生长明显优于矫形矫治组(P〈0.05);两组对下颌骨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矫治后两组上前牙角度明显唇倾(P〈0.001),矫治结束一年后继续唇向倾斜(P〈0.05),增大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矫治后下前牙角度在矫形矫治组无明显舌倾,功能矫治组下前牙明显舌倾(P〈0.05),矫治结束一年后两组下前牙自主唇倾,去代偿,功能矫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牙列反应尽早得到矫治,无论采取矫形力矫治或功能性矫治方法。功能调节器矫治主要以前牙唇倾度改变为主,随着前牙反的解除,上颌骨被诱导产生矢状向自主生长,对颌骨产生有利的影响。矫形力矫治以上颌骨前移、上前牙唇倾改变为主,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骨性安氏Ⅲ错在替牙早期进行双期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替牙早期患者50例,男22名,女28名,年龄范围6.0~8.5岁,平均年龄7.2岁。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上颌加辅弓,进行扩弓、前方牵引和颌间Ⅲ类牵引,矫治前牙反,并进行正畸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增大,平均增大1.20度,SNB角缩小,平均缩小1.15度,ANB角平均增大3.07度。结论:对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早期矫治,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加辅弓,进行扩弓、前方牵引、颌间Ⅲ类牵引治疗,使双期矫治相连贯和结合,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抑制、后缩,前牙反纠正,面型改善。将双期矫治相连贯和结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AngleⅢ类反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2015年正畸科门诊随机抽取24例AngleⅢ类反牙合患者,分两组:实验组:12例配戴SanderⅢ矫治器10个月;对照组:12例配戴FrankleⅢ矫治器12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分别配戴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临床结果显示AngleⅢ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的反牙合畸形纠正,两组比较统计数据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的有:SNA(°)、ANB(°)、UI-LI(°)、面突角(°)。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对矫治AngleⅢ类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有矫治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下颌相对颅底、面突角和上颌前牙前倾改变明显,面型改变明显,矫治轻度骨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片段弓技术压低上前牙对深覆矫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前牙深覆患者,采用直丝固定矫治器结合改良片段弓技术打开其咬合,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矫治前、后前牙深覆的改变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上前牙获得垂直向压入,前牙咬合打开,深覆得到矫治,后牙垂直向及矢状向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片段弓技术能压低前牙段,同时控制后牙段的伸长,有利于深覆特别是高角、露龈笑或成年深覆患者的矫治;其压低辅弓适宜的初始加载力值为50g左右。  相似文献   

16.
玻璃离子垫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牙玻璃离子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打开咬合的机制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30例,实验组15例采用后牙玻璃离子垫加固定矫治器,对照组15名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加固定矫治器。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ANS-Me(mm)、N-Me(mm)、S-Go(mm)、U6-PP(mm)、L6-MP(mm)、U1/SN(°)、L1/MP(°)增大,而U1-PP(mm)、U1/L1(°)、Overbite(m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前后面高增加,上下后牙伸长,上前牙压低,上下前牙唇倾。两组相比,除U1/SN、L1/MP、U1/L1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后牙玻璃离子垫配合固定矫治器是治疗氏Ⅱ类2分类错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前牙反(牙合)治疗的矫治方法.方法 选取60例乳前牙反(牙合)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予不同的矫治手段.结果 Ⅰ组疗效确切,疗程短.治疗时间与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1年,1年后出现复发.结论 治疗乳前牙反(牙合)首选2×4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制重建器在OSAHS口腔矫治器重建咬中的作用,探索一种操作简便、重建咬效果确切,能精确控制下颌在垂直向、前后向及前牙中线位置,且医患双方都易于接受的OSAHS口腔矫治器重建咬新方法。方法:重建器按照垂直向需打开的距离不同分为大、中、小3个型号,每种型号又按照下颌需前伸的距离不同分3个挡位,每个挡位相距5mm、重建器前端设前牙中线引导位。热凝塑料制作,含氯消毒剂消毒,可重复使用。30例研究对象(男23例,女7例),年龄(24.3±53.8)岁。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按照OSAHS口腔矫治器的重建要求使用传统蜡和自制重建器进行咬重建,随机数字表选择使用传统蜡和自制重建器进行咬重建的先后顺序,主客观指标对自制重建器和传统蜡进行OSAHS口腔矫治器咬重建的临床效果评价。客观评价指标为:秒表记录两种方法进行咬重建全过程所需的时间;主观评价指标为:采用满意度量尺来衡量研究对象对两种咬重建的方法与过程的满意程度。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用自制重建器进行OSAHS口腔矫治器咬重建的时间为(2.11±0.64)min,用传统蜡进行OSAHS口腔矫治器咬重建的时间为(13.85±8.51)mi n,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度调查方面,30例研究对象对重建器的满意度分别为8.1±0.62,对传统蜡的满意度分别为2.5±0.81,重建器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蜡,两者差异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建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重复性好,由于其能准确引导患者下颌在垂直向、前后向与前牙中线的精确位置,故使咬重建的过程简单、快捷,效果容易判断,咬重建的一次性成功率高,便于临床建立与实施标准化的技术操作规程及OSAHS口腔矫治器咬重建的医疗质量环节控制与终末控制。医患双方接受度高,适应性好,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Ⅲ类错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Ⅲ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经FRⅢ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Ⅲ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用MEAW技术矫治联合佩戴NTA矫治器与单一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的AngleⅡ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正畸科门诊就诊的30例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用MEAW技术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MEAW技术矫治患者,佩戴NTA矫治器12个月;对照组:单一MEAW技术矫治12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Downs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组:矫治前后L1-NB(°)、L1-NB(m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B、GoGn-SN、PP-MP、ODI、U1-NA(mm)、L1-MP(mm)、U1-PP(mm)矫治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矫治前后UI-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B、U1-PP(mm)、L6-MP矫治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L1-NB(°)、UI-PP、L6-MP有显著性差异(P<0.05),GoGn-SN、PP-MP、OD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开牙合畸形纠正疗效显著,对照组开牙合矫治效果反复,矫治时间较长。结论:用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患者,配合NTA矫治器,患者前牙覆牙合加深,下颌位置改变,牙性和轻度开牙合矫正,面型改变明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