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及其中医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中风 ,意多歧杂 ,《灵枢·九宫八风》、《金匮·中风历节痛》所论 ,均言外中。金元时期 ,刘河间论“五志化火” ,“心火暴盛”创“内风之说” ,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 ,朱丹溪论述为“湿痰生热”。明·王履分“直类之中” ,李中梓有闭脱之分 ,而张锡纯暗喻出今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现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1 1 肾气亏虚为中风发病之病机基础 《景岳全书·非风》指出“人于中年以后 ,多有此证其衰可知 ,经云 :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正以阴虚为言也。夫人生于阴而根于阳 ,根本衰则人必病 ,根本败则人必危矣。所谓根本…  相似文献   

2.
癫狂一证一般多认为属阴阳失调,七情内伤或痰气上扰,气血凝滞等因素所致。如《难经·二十难》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篇说:“癫狂一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而《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则指出“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笔者诊治一些久病疑难之癫狂证,经常法治疗无效,据《金匮》之理论以补益阴阳之气治疗,现例举验案两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风的辨治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因病机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确立“中风”病名。指出中风的病因是“脉络空虚 ,风邪入中” ,主张采用疏风散邪 ,扶助正气的方法。目前国家标准疾病名称将出血性脑血管病称为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脑血管病称为缺血性中风 ,脑卒中后遗症称为风痱。中风的发生主要责之于内虚 ,复因情志、外邪、饮食、房劳等因素诱发。所谓“内虚” ,主要是指气血亏虚 ,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 ,而病位在脑。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外风 ,又称真中风或真中 ;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风或类中。就临床而言以内风引发者居多。综上…  相似文献   

4.
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自然哲学和道教都认为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血是“神”形成的物质基础 ,“神”寓于精气之中。宋·虞庶云 :“神者 ,精气者之化成也”,表明人身之神是由精气化生而成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应用大量篇幅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 ,人之神也”。《灵枢·小针解》:“神者 ,正气也”。《平人绝谷》云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可见《内经》中之神就是人身…  相似文献   

5.
一、中医对老年脑病病机的认识 老年脑病包括:中风、眩晕、郁证、癫、痫、狂、厥、神昏、震颤麻痹、痴呆、内伤头痛及不寐等。 人到老年,脏器衰老,正气不足。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江克明 《开卷有益》2003,(10):36-37
清代名医陆九芝所著的《世补斋医书》中,有“老年治法”一文,并推荐抗老防衰方“延寿丹”,论点精辟,切乎实用。摘录如下。《素问·五常政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盖以阳能发泄,阴能坚凝。阳固可贵,阴亦未可贱也。《上古天真论》云:“年半百而动作皆衰。”《阴阳应象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于此益知:垂暮之年,阴易亏而阳易强。不知何时认作老年多阳虚?。老年之药宜补阳,而老人则自此危矣。昔之言老人治法者,宋·陈无直有《养老奉亲书》,元·邹有《寿亲养老新书》,明·刘宇有《安老怀幼书》,皆不传于…  相似文献   

7.
1肾虚气弱是缺血性中风发生的病理基础1.1 中风病以肾虚立论的学术渊源 早在《内经》中就已认识到肾虚与中风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真元亏虚是外风侵袭的内在基础。《素问·脉解篇》指出,“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灵枢·刺节真邪》亦说:“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以上两段经  相似文献   

8.
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及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用药物之偏性以平脏腑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这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1、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内经》论述颇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灵枢·五味篇》:“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素问·阴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金匮·中风历节病章》说:“风为面病之长,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相引,癖不遂”。面瘫病病因多因风邪而起,看临床询问其病史,多因受风所引起,故而此症属于中风范畴。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喜、怒、忧、恩、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分屑五脏,但五志过极又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尤其内伤疾病多因情志变化而得。《素问·举痛论》就有“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论述。因而情志失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可以发生多种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在志为怒,怒者伤肝”。肝主疏泄,喜舒而恶郁,与全身气机升降密切相关。疏泄太过,则肝气实,肝实则怒,过怒气上逆,则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两胁胀痛,月经量多,甚则两目红赤涩痛。气为血之帅,气郁则血滞,气虚则血脱,气升则血逆而上行,  相似文献   

11.
"因虚而眩"证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一证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灵枢·海论》“上气不足”、“髓海不足”之说 ;至朱丹溪著《丹溪心法》偏主于痰 ,有“无痰不作眩”之论 ,而张介宾《景岳全书》谓“眩晕一证 ,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头晕虽属上虚 ,然不能无涉于下”。从祖国医学文献及临床实践中看 ,眩晕病的发生以虚证为多见。虚证多因禀赋不足 ,劳倦过度 ,房室不节或久病以致脾肾虚弱。脾为“生化之源” ,司健运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 ,肾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平衡 ,故脾肾虚弱 ,气…  相似文献   

12.
夫妇不育症中,男性不育约占30~50%。引起不育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性的、有病理性的、有器质性的、有功能性的,如阳萎、早泄、不射精、精液失常、生殖器畸形、输精管堵塞等。有些是可以治愈的,有些则是目前难以解决的。临证之时,须当细察。祖国医学对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早有精辟而详尽的论述,如《石室秘录·十六论子嗣》云:“男子不能生子有六病,……一精寒也,一气衰也,一痰多也,一相火盛也,一精少也,一气郁也”。“故精塞者温其火,气衰者补其气,痰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含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有“肾者主蜇,其实在骨……”。《素问·痿论篇》:“肾气热则腰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历代医家都同意“肾主骨”的理论,认为肾对骨确实起着主宰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有:“五脏所主……肾  相似文献   

15.
五子衍宗丸的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阳痿、性功能减退主要病因为房室太过或少年误犯手淫,以致精气虚寒,命门火衰.《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景岳全书·遗精》曰:“因梦而出精者,谓之梦遗,不因梦而精自出者,谓之精遗……情动者当清其心,精动者当固其肾,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  相似文献   

16.
“胃喜为补”之论,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虚劳门》治钟姓的医案中。其案写道:“少年形色衰夺,见症已属劳怯,生旺之气已少,药难奏功,求医无益,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扶持后天,冀其久延而已。”“胃喜为补”的论点很朴实,耐人寻味。虽见于虚劳门,但并不局限于虚劳患  相似文献   

17.
<正>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同类之论《内经》尚有:“肝者,中之将也”(《素问·奇病论》)、“肝者,主为将”(《灵枢·师传》)、“肝为之将”(《灵枢·五癃津液别》)。古今医家对“肝者,将军之官”注释大致相同,均认为:此用“将军”刚强躁急、智勇双全、勇而能断的职能与特性,比喻脏象之肝,其性亦“勇而能断”、“性动而急”、“气勇善怒”、“气急而志怒”,“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容易亢盛”,“肝主谋虑、决断,好象是智勇双全的将军”,“肝在十二官中,属将军之官,好比将军的足智多谋”,“古人用将军征战  相似文献   

18.
“膻中”考     
<正> 一、膻中的内涵《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柩·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灵柩·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归纳后世注家对膻中的认识,约有如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脾与血的关系:祖国医学的脾,与血有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记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平治会萃》谓:“血者,水谷之精也”。又谓:“生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中,“冒”字出现频繁,有“冒”单用,也有“冒”与其它词联用构成词组之例,如“喘冒”、“郁冒”、“眩冒”等。因而,“冒”也因放在不同语言场合而有不同的训解。概括仲景著作中的“冒”字,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用法。1“冒”通“眊”、“瞀”、“蒙”(昏蒙) 《伤寒论》九十三条曰:“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曰:“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金匮要略·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