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贵门癌切除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履在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90例管责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术后第10天的体重、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疲劳评分,吻合口瘘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肠功能恢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中后并发症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将574例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3d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1d,术后5d和术后10d的体重,血浆蛋白及尿中24h尿素氮,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血浆蛋白及尿素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76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d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d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监测其术前1d、术后5d、术后8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在体重、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能很快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营养,并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且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肠胰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胃底贲门癌、胃体癌、胰头及壶腹周围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资料情况。结果75例患者术中均放置了空肠造瘘营养管或经鼻空肠内营养管,50例胃肠胰腺大手术术中未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相比,节约了医疗费用(P<0.01),减少了住院日(P<0.05)。肠内营养组(EN组)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八天较术前升高(P<0.05);肠外营养组(PN组)白蛋白指标术后第八天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胃肠胰腺大手术术中放置营养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单纯肠外营养更有利于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尽快恢复,从而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并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陈溉  姚健  官禹 《西部医学》2009,21(6):918-919,922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东  冯化林  饶飞 《吉林医学》2011,(33):7126-7127
目的: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天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营养为主,第2天开始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逐步减少静脉支持。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B)血浆前白蛋白(PALB)、外周淋巴细胞计数(Ly)和住院时间。结果: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的54.6%(6/11)。EN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182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在术中行鼻肠管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营养管给予瑞素或各类营养液治疗.结果 所有食管、贲门癌术中均顺利留置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传统常规补液组明显减少,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刚  甘崇志  丛伟  耕噶 《四川医学》2003,24(1):22-23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 ,术中置放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肠内营养组 (EN组 )与肠外营养组 (PN组 )。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 ,术后 2 4h即予以肠内营养 ,PN组术后 2 4h予以 3L营养袋经锁骨下静脉输注 ,两组病人监测其术前1d、术后 5d、术后 10d的体重、血浆蛋白、前白蛋白。结果 两组病人在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 ,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 ,EN组明显优于PN组 (P <0 .0 1)。结论 经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并且有简便易行 ,安全有效 ,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8例食管或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通过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支持,测定术前与术后营养指标,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结果:所有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术前与术后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术前与术后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食管或贲门癌术后病人的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避免了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剂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前准备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 (EN组 ) 2 0例 ,传统方法组 (对照组 ) 2 0例。EN组用免疫营养剂作术前肠道准备 ,传统方法组采用禁食、机械灌肠和口服抗生素。结果 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EN组为 (2 8 4± 5 8)h ,对照组为 (5 9 3± 7 5 )h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EN组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对照组术后各免疫功能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 (P <0 0 1 )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无统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采用肠内免疫营养剂作结直肠癌手术前准备可改善病人免疫功能 ,保证肠道良好的清洁度 ,并能加快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组(观察组)和早期全肠外静脉营养组(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术后的营养指标,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对两组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蛋白、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体重下降量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患者营养,提高免疫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需作全胃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20例)和肠外营养组(PN,20例)。于术后24小时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EN组与PN组间血糖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2.20±16.07h)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66.40±20.82h)要早(P〈0.05);同时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方法,既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又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寅  傅斌生  魏忠  谢钊  赵旭辉 《安徽医学》2006,27(2):100-102
目的总结我科30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评价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30例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肠内营养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每组各15例。手术后早期(24小时)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力作为基础肠内营养,添加谷氨酰胺颗粒(安凯舒)作为强化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强化肠内营养组的体重、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标准肠内营养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个别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和标准肠内营养相比,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术后病人生长激素加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术后病人营养及免疫力的影响。方法 将 12 6例胃肠术后病人分成 2组 ,A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生长激素治疗 ,B组传统的胃肠外营养。A组术后第 3天开始用生长激素 (GH) ,连用 1周 ,每天 5IU。术后 8天测定病人的多项营养指标及T细胞亚群。结果 术后 8天A组病人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明显高于B组 (t>2 .36 ,P <0 .0 5 )有显著差异。T细胞亚群亦增加 ,与B组比较 (t <2 .2 6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胃肠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迅速改善病人营养状态 ,减少并发症 ,适量应用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合成 ,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博 《海南医学》2014,(3):338-340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2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喂养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设计早期肠道喂养和延迟肠道喂养动物模型,取大鼠伤后6、12、24、48、72 h肝脏组织、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并测定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动态观察三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组织均发生细菌移位和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下降,延迟喂养大鼠移位细菌数量显著多于早期肠道喂养大鼠(P<0.05),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较早期喂养大鼠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肝脏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二者与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二者P<0.01).结论烫伤大鼠延迟肠道喂养较早期肠道喂养容易发生肠黏膜损伤和肠道细菌移位且严重.  相似文献   

19.
黄育红 《吉林医学》2011,(5):983-9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8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及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外营养组术后每天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明显低于PN组的38.89%。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陈世明 《河北医学》2012,18(7):893-895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单纯肠内营养组25.00%及肠外营养组5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