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8例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 ,将 10 8例Holter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10 8例冠脉造影中冠脉狭窄≥ 5 0 %者 6 6例 ,冠脉正常者 42例。Holter监测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 ,前者 (冠脉狭窄者 ) 2 4例 ,后者 (冠脉正常者 ) 7例。Holter监测检出ST段无异常变化者 42例 ,后者 35例。Holter监测检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 36 .4% ,特异性 83.3% ,预测准确性 77.8%。提示敏感性与冠脉病变及监测导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即刻心电图(IEC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2例CAD患者分别在胸痛发作及静息状态行心电图检查,并比较STT变化,同期内(<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CAG相比IECG检查诊断CA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78.9%。结论:IECG对CAD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CAG的筛选及补充手段,对于CAD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有其时间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对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12导动态心电图 (12导Holter)对冠心病 (CHD)患者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7例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 ,同期内 (间隔 <1周 )分别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12导Holter检查 ,以CAG作为对照 ,对 12导HolterST段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单支组ST段压低幅度、持续时间在冠脉狭窄≥ 75 %组较冠脉狭窄 5 0 %~ 74 %组增大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②单支组LAD病变 16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4~V65例 ,ⅡⅢavFV5V611例 ;RCA病变 8例 ,ST段压低表现在ⅡⅢavF 1例 ,ⅡⅢavFV5V67例 ;LCX病变 1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5V6。结论 根据ST段压低出现导联、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对病变冠脉及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初步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之间冠状动脉狭窄的差异,了解冠 状动脉狭窄与相应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 窄的 47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比较 各组血管狭窄程度,观察单、双、3支病变的分布情况,组间差异均采用两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U检 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用数量的比例来表达.[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 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各组重度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各占 76%, 68%, 6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以非心肌梗 病变所占比重相对较高,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以多支病变所占比 重相对较高.[结论]单支病变几乎是左前降支,左前降支相对应的胸前导联(V1-6)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 现率相对较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其余导联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现率相对较低,与狭窄程 度之间无规律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妮  高燕  高秀芳  刘晓妮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10-1011,104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及冠脉病变特征,以减少对冠心病的漏诊率。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住院的静息心电图正常但确诊为冠心病的30例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30例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其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18例(60.0%),可疑者2例(6.7%);该30例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血管病变16例(53.3%),双支血管病变10例(33.3%),三支血管病变4例(13.3%),有侧支循环形成者8例(26.7%)。结论:冠脉明显狭窄者可表现为静息心电图正常,与冠脉病变程度轻、侧支循环建立及多支血管病变中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与冠脉单支病变、心肌缺血范围小、侧支循环建立良好、运动量不足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72例CHD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HRV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结果:CHD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HRV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HD患者HRV明显下降,与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分布及病变与疾病诊断、临床心电图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选择性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与结论冠心病下壁心肌梗死及前壁梗死分别与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重度狭窄病变有关,若存在双支或3支冠状动脉病变,则心电图上除心肌梗死改变之外,相应导联还出现缺血性ST—T改变。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如仅有单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性病变,则静息心电图上可不出现相应导联的缺血性ST段下移。  相似文献   

8.
<正>心电图(ECG)发明至今已经经历120年历史,其诊断冠心病具有方便、无创、重复性好、经济的特点,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能提供重要的信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一般常规查静息12导联ECG,而本文的53例患者因反复发作胸痛、胸闷除常规查静息12导联ECG外均加做右心室导联(V3R-V5R)和正后壁导联(V7-V9),18导联静息ECG以排除对右心室与左心室后壁缺血性改变的漏诊,但其结果均为大致正常,临床拟排除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现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研究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病率、影像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 45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并记录冠状动脉扩张(C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 45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人群共检出290例冠状动脉扩张症,发病率3.06%;取资料完整的279例,其中男性190例,女性89例。CAE累及332支冠状动脉,好发部位依次为右冠状动脉122支(36.7%)、左前降支113支(34%)、左回旋支76支(22.9%)、左主干21支(6.3%)。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强化抗血小板、抗凝及血运重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冠状动脉扩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变异型,非独立临床疾病,并未增加冠心病患者的额外风险,但需密切监控。  相似文献   

10.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8(6):577-578,58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分布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并结合临床分析46例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冠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为前降支,其次为右冠及回旋支;心肌梗塞、心绞痛冠脉造影的阳性率高,而临床仅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阳性率低。结论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仅凭ST-T改变,对高心病患者拟诊合并冠心痛应慎重。临床无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单以不典型胸痛为表现,冠脉病变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18-1520
目的:探讨ST-T改变与冠状动脉三支或双支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0例,三支、双支血管病变各50例,分析其冠脉造影前体表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三支和双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分别为31例和27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病例中冠脉狭窄程度75%~90%者的ST-T改变明显高于狭窄程度为50%~7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三支或双支血管病变相关性较弱,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玉琪  钟萍  李志樑 《医学争鸣》2002,23(10):914-916
目的 探讨 ECG 导联 ST段抬高大于 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及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方法 按体表 ECG 导联和 导联 ST段抬高的不同 ,将 4 7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 :A组 (ST >ST ) 39例 ,B组 (ST >ST ) 8例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 4周内的死亡率及两组梗死冠状动脉部位 .结果  A组患者心肌酶 CK- MB峰值 (36 34± 14 5 0 ) nkat· L- 1明显高于 B组 (16 5 0± 883) nkat· L- 1 ,统计学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A组患者合并右室梗死、胸前导联 ST段压低、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 38.5 % ,4 3.6 % ,4 3.6 % ,38.5 % ,35 .8% ,B组无上述合并症的发生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冠脉造影显示 A组患者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为 38.5 % ,而 B组无 1例发生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B组患者左回旋支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为 5 0 % ,而 A组无 1例发生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而其他梗死相关动脉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初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CHD患者的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表现有CHD临床症状的66名患者中,心电图检查无心梗及ST—T特征性改变者12人,冠状动脉造影后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12人,符合率为100%,心电图检查有心梗及ST—T改变者54人,冠状动脉造影后确定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41人,符合率为76%。结论 对心电图表现无特征性改变、具有CHD临床症状的患者,行CAG检查可有效排除CHD;对心电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的CHD患者,及早行CAG检查。可为CHD患者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为及早行介入疗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线血管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 S)的面世在临床上提供了一种能够实时观察在体血管壁粥样硬化和其他病理改变的方法。从 IVUS检查获得的资料使人们能够更准确、更直接、更详尽地了解血管壁病变对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也使人们能够对各种介入性治疗对斑块和血管壁的作用进行直接的评价。因此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治方面 ,IVUS是传统的 X线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1  X线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1.1 对病变评估的局限性 多个研究提示对造影结果的解释在不同观察者间和观察者本身差异较大 ,造影提示的病变严重性与尸解检查结果之间存在重大的分歧 ,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造影确定的病变严重性与多普勒血流测定技术的生理性狭窄同样也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影响冠状动脉病变评估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的原因除了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外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本身存在局限性。1.2 对介入治疗结果评估的局限性 多种使管腔扩大的机械介入法都是通过斑块的破裂或夹层实现的。斑块的物理性断裂可使造影剂充填到斑块内 ,因而造影表现为管腔扩大 ,造影剂充填不均一。由于造影是通过二维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 3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患者比较心电图 (ECG)和二维超声心动图 (2 -DE)的结果 ,评价ECG、2 -DE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患者在同期内 (间隔 <1月 )行ECG、2 -DE和CAG检查 ,以CAG为标准 ,对比分析ECG和 2 -DE的结果。结果 :ECG和 2 -DE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5 9%、6 8.2 % (P >0 .0 5 ) ,特异度分别为 71.4 %和 92 .8% (P <0 .0 5 ) ,准确性分别为 6 3.9%、77.8% (P >0 .0 5 )。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高度正相关 (P <0 .0 1) ,随着病变支数增加 ,阳性率递增。经统计学分析 ,证明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效果相同。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体表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者占 65 % ,左回旋支占 35 % ;②下壁AMI时I、avl导联ST段呈对应性压低 ,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 76 .9% ,特异性为 2 8.6 % ;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 ,提示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 2 8.6 % ,特异性为 76 .9% ;ST段抬高幅度Ⅲ >Ⅱ时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为 57.1 % ;ST段抬高幅度Ⅱ >Ⅲ时提示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 50 % ,特异性为1 0 0 % ;ST段抬高幅度Ⅲ >Ⅱ提示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较低为 2 4 .2 %。结论 下壁AMI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近端冠状动脉直径及病变程度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 12 2例透声条件良好、左冠脉主干及右冠脉开口及近端显示清晰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2 DE)测量冠脉开口或近端的直径 ,评估其病变程度 ,并与定量冠脉造影术 (QCA)做比较。 结果 若以 QCA测量的直径狭窄率 <5 0 %、≥ 5 0 %和≥ 75 %为界限 ,2 DE检测左、右冠脉开口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 6 6 % ,79%和 86 %。 2 DE与QCA左、右冠脉开口处直径测值分别为 4 .0± 0 .6 vs 4 .6± 0 .5 mm (P<0 .0 1,r=0 .87)和 3.5± 0 .5 vs 3.8± 0 .5mm(P<0 .0 1,r=0 .85 )。 结论  2 DE对轻度冠脉开口病变检测准确性较低 ,对中高度冠脉开口病变检测准确性较高 ;2 DE对左主干及右冠脉开口处直径的测值虽存在低估 ,但与 QCA测值高度相关。因此 ,2 DE可作为冠脉开口病变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体表电位T波标测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56例正常人和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T 波等电位图(BSPM)变化特点,探讨T 波BSPM 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正常人T 波等电位图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正区占居前胸和后背大部,形如“伞”状。负区仅位于右前胸和右肩部。冠脉左前降支狭窄时,T 波BSPM 在左前胸锁骨中线附近出现伸向正区的负区带或岛状负区。右冠状动脉狭窄的T 波BSPM,左前胸下部和背部出现异常负区。而冠脉左旋支狭窄时,异常负区占居整个下胸背部,正区仅占居前胸上部和左肩部,形如“碗”状。T 波BSPM 异常检测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83.9%。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采用配对设计,比较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性别差异,并比较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结果:依据典型胸痛诊断女性冠心病敏感性50.4%,特异性71.3%,准确率68.5%;诊断男性冠心病敏感性62.2%,特异性63.4%,准确率80.3%;依据心电图ST段改变,诊断女性冠心病准确率为80.4%,男性为85.2%;男女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典型胸痛及心电图ST段改变诊断冠心病,在男女均具有较高准确性,但典型胸痛症状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男性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男性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造影与体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酶变化,选择初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6例,采用Judkins法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并与体表心电图对比。结果 3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24例,占67%,正常者12例,占33%。结论 体表心电图简便、常用,能够帮助诊断大多数冠心病,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冠状动脉造影具有特异性,也有局限性和风险。必须全面分析患者的资料,选择性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减少冠心病的误诊及滥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