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偏瘫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病人治疗均从起病后48h开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偏瘫治疗仪进行理疗,对照组常规药物、针灸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FMA评价: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偏瘫治疗仪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90例患者由护士进行踝关节护理,包括下肢的正确摆放。伸髋、屈膝、背屈踝运动、桥式运动等,对照组60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3周后,以踝关节功能情况及下肢运动功能Brunmtrom分级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84例占93.3%,对照组有效51例占85.0%,治疗组踝关节功能无障碍81例占90%,有障碍9例,对照组无障碍18例占30%,有障碍42例,2组比较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踝关节护理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可减少后遗症,恢复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对26例偏瘫进入后遗症期的病人进行康复干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方法进行评测,发现手、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仍有一定改善,说明康复治疗对偏瘫后遗症患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6个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了解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进程。方法:对30例患者于急性期至病程6个月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ADL评测选择FIM方法中反映上下肢功能的亚项,评测分别于治疗前、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比较各阶段康复疗效。结果:上肢、腕、手、下肢运动功能和上、下肢ADL各阶段均有显著改善(P<0.01),FM各阶段恢复程度比较,上肢、手、下肢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腕活动P<0.05,第二阶段优于第一阶段。第二、三阶段下肢恢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上肢、腕、手恢复明显较前一期减弱(P<0.01)。ADL各阶段改善程度比较:下肢第二阶段改善明显优于第一、三阶段(P<0.01),上肢第三阶段提高明显减慢。结论:中风偏瘫康复治疗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相关ADL在前6个月持续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前3个月明显优于后3个月,但下肢改善无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FM A和Barthel评分,统计其护理满意度,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FMA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均取得一定的效果;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干预患者满意率高达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介入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克琴 《现代康复》2001,5(9):145-1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 h训练组、2 h训练组和3 h训练组,每组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天1 h、2 h和3 h,每周5d,治疗为期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和6周,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第6周,3组的FMA、ARAT、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第4周,3 h训练组FMA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和2 h训练组(P<0.05),3 h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治疗第6周,3 h训练组及2 h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3组之间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2 h和3 h、每周5 d的上肢功能强化运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效果优于每天1h上肢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训练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雪兰  王惠清 《现代康复》2001,5(1):154-154
对12例脑卒中患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显提高(P<0.01),提示训练脑卒中患庆采用现代护理训练方法,早期康复能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日常生活(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化运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强化运动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MBI评分)、失语(采用WAB评分)等情况。 结果① 2组患者治疗前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② 2组患者治疗前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M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③ 2组患者治疗前W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W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强化运动治疗与常规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的提高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强化运动治疗的作用更明显。两者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强化训练对严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该探讨了严重脑卒中偏患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办法。方法 对42例较年轻的严重脑卒中偏瘫患采用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对策,平均训练3个月后观察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ADL)改变情况。结果 其中27例恢复独立步行能力,大大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但这此措施对提高手臂功能无效。结论 强化训练对较年轻的严重脑卒中患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 h训练组、2 h训练组和3 h训练组,每组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天1 h、2 h和3 h,每周5d,治疗为期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和6周,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第6周,3组的FMA、ARAT、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第4周,3 h训练组FMA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和2 h训练组(P<0.05),3 h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治疗第6周,3 h训练组及2 h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3组之间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2 h和3 h、每周5 d的上肢功能强化运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效果优于每天1h上肢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 h训练组、2 h训练组和3 h训练组,每组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天1 h、2 h和3 h,每周5d,治疗为期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和6周,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第6周,3组的FMA、ARAT、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第4周,3 h训练组FMA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和2 h训练组(P<0.05),3 h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治疗第6周,3 h训练组及2 h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3组之间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2 h和3 h、每周5 d的上肢功能强化运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效果优于每天1h上肢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家庭康复计划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家庭康复计划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计划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康复治疗。出院回家后,康复计划组严格按照康复计划所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康复训练.并每2周来康复门诊评估指导一次;对照组在每天训练与否、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等方面完全由自己掌握。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5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但康复计划组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家庭康复计划可以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纪树荣  常冬梅 《现代康复》2000,4(4):492-494
本评价了上前常用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包括Bobath方法、Brunnstrom方法、PNF方法、Rood方法、MRP方法等)的训练要点,以供临床康复工作在对偏瘫患运动功能训练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功能训练,疗程共2周,而治疗组要求受试者连续2周每天除去睡眠时间,其余90%的时间健肢带上手套限制使用,用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针灸治疗,共2周。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人组患者在入组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2组WMFT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传统康复功能训练同时应用,可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