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我对血管瘤有长期的个人和专业了解.不仅我的两个女儿有血管瘤,而且我还认识Milton Edgerton医生,正是其与Harvey Zarem医生在1967年发表的类固醇疗法治疗血管瘤的第一篇文献[1].理解家长们因等待血管瘤"消退"而需要面对的困难,我和我的妻子于1983年在洛杉矶儿童医院创建了家长支持小组.与加入支持小组的患儿家长们深入接触后,我发现血管瘤主要有3方面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眶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25例眶周血管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6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病灶内注射治疗,8名患者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例患者先后接受上述两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60个月。在接受激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中,13例患者瘤体完全或接近完全消退,3例患者瘤体部分消退。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患者中,8例患者瘤体完全或接近完全消退。1例患者首先接受激素治疗,瘤体无明显变化,然后改用普萘洛尔治疗,瘤体缓慢消退。激素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组织萎缩、溃疡和库欣样症状,分别发生于3例患者。普萘洛尔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结论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眶周血管瘤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来比较,口服普萘洛尔更具优势,可以推荐为优选治疗方法。但对于不适合普萘洛尔的患者,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仍不失为一个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脾血管瘤是脾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随着仪器的进步,脾血管瘤的检出率日益提升,但其诊断精度仍有待提升,增强MR、超声造影、病理活检等检查手段在病灶鉴别方面具有优势。脾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手段一直存在争议,既往只有开腹脾切除术一种治疗方式。近年来“保脾”、“微创”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并出现了脾部分切除术、脾血管瘤消融术等新的治疗手段,但不同手段的选择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现就脾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我们带着兴趣读完了<西哈诺鼻子:细化鼻尖血管瘤手术技术和治疗方式>[1].祝贺该文作者取得了令人钦佩的结果,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治疗公式.对鼻部血管瘤行积极治疗是改善治疗后美容效果的关键,我们目前喜欢将普萘洛尔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式[2].就我们的经验来看,普萘洛尔疗法不仅会使大多数血管瘤立刻停止增生,还会使87%患儿病灶明显消退.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早期积极治疗可以避免远期鼻部遗留畸形而须手术的问题(图1).  相似文献   

5.
尽管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很少有临床意义,也无恶性倾向,正常时体积小,巨大者罕见。本文报告4例巨大肝血管瘤,着重介绍其临床治疗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病例1.女性,40岁,行子宫切除术时,发现肝脏肿块。术后检查在上腹部触到一无痛性肿块,未听到杂音。肝扫描仅右叶冷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见右叶缺血性病变,但未能做出诊断。剖腹发现右左叶各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目前临床上对于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无十分理想的模式,既往我们对于头面部血管瘤的治疗往往会留下功能障碍或美容缺陷,效果不能让人满意.我们2008年10月到2010年2月采用聚桂醇硬化治疗血管瘤患者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血管瘤是内皮细胞肿瘤,在白种人婴幼儿中发病率为4%~5%,且女性发病率较高.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常表现为头颈部的单发、表浅病灶,也可发病于身体各处的表浅或深层部位.因其增长迅速并损毁容貌,而容易引起患儿及患儿家长的重视.婴幼儿血管瘤在发病初始的12个月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过此时间点(12个月龄)后,其瘤体尺寸通常开始萎缩.尽管大多数婴幼儿血管瘤采取非手术的治疗方式(口服皮质类固醇疗法),但一些唇部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却得益于外科手术.本期PRS专栏将重点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吴德全  高峰  王勤运 《腹部外科》2012,25(3):131-133
肝脏起源于内皮细胞的肿瘤有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肉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病率约为0.4%~7.3%.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肝血管瘤的临床检出率日益升高,从肿瘤直径分析,小于2cm占多数,一般不需临床干预治疗.目前尚无依据肝血管瘤直径分类的一致意见,1970年Adam将单一瘤体直径大于4cm称为巨大肝血管瘤,也有学者将单一瘤体直径大于10cm的肝血管瘤称为巨大肝血管瘤,这部分血管瘤也是目前外科干预治疗的主要对象.本文巨大肝血管瘤的概念采用后一种标准,现就巨大肝血管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术式等简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海绵状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 ,占 5 %~ 7% ,多数无症状 ,包膜牵张、部分梗死或压迫邻近组织可产生疼痛 ,少数可破裂或伴脓肿、消耗性凝血病(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 ) ,应考虑如何选择手术的指征。作者收集荷兰鹿特丹 - Dijkzigt大学医院外科等单位于 1990~ 2 0 0 0年收治的 >4 cm直径的肝血管瘤4 9例资料 ,重点总结治疗方案的经验。8例血管瘤的直径≥ 10 cm,12例系双叶病灶。男性 16例 ,女性 33例 ,平均年龄 5 5岁 (32~ 89岁 )。 11例施行手术 ,38例继续观察。 2 7例无症状 ,其中 2 3例是经影像学检查意外发现的 ,余 4例因疑…  相似文献   

10.
1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龄 《中华外科杂志》1992,30(3):154-155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体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体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145例体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患者.男81例,女64例;年龄2个月~40岁,中位年龄17岁.病程2个月~40年.病变分布于头面部85例,四肢34例,躯干26例.病变范围为1 cm×1 cm~27 cm×24 cm.术中病变切除后直接缝合40例;采用3 cm×2 cm~18 cm×11 cm局部皮瓣移位修复21例,供瓣区直接缝合18例,腹部取皮回植3例;采用5 cm×3 cm~27 cm×18 cm中厚皮片移植84例,其中61例腹部供皮区直接缝合,5例大腿供皮区采用刃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18例血管瘤病变区皮肤原位回植.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毛细血管瘤38例,微静脉畸形23例,静脉畸形67例,动静脉畸形15例,淋巴管畸形2例.6例植皮患者术后发生皮片部分坏死,其中1例伴颅骨外露,经局部筋膜瓣移位修复联合植皮后愈合,5例经换药后Ⅱ期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及皮片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12例于术后6个月~2年复发,其中动静脉畸形4例,静脉畸形7例,微静脉畸形1例,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余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广泛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体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应密切随访有无病变复发,并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 5年收治的 5 0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诊断率为 96.0 %。术前B超、增强CT及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0 % ( 4 5 /5 0 )、97.6% ( 4 0 /4 1)和 10 0 % ( 5 /5 )。 7例最大瘤径小于 4cm且无症状的病例 ,明确诊断后出院定期复查 ;对最大瘤径大于 4cm ,有症状和瘤径虽小但诊断可疑的 43例患者 ,1例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 ,3例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3 9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率为 10 .3 % ( 4 /3 9)。无手术死亡。结论 B超、增强CT、MRI是诊断肝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对最大瘤径大于 4cm ,有症状 ,或瘤径虽小但生长较快 ,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瘤体较小的肝脏边缘性血管瘤可以有选择的进行腹腔镜血管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增殖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15.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 4 ] ,由于所观察的人群及年龄段不同 ,血管瘤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差异 ,通常在 1%~ 2 %之间[5~ 6 ] 。不同种族、性别及家族史的存在与否都影响着血管瘤的发病率 ,高加索人的发病率高于有色人种的发病率[7] ;女性婴幼儿的发病率是男性的 3~ 5倍[8~ 9] ;一般认为血管瘤无家族性 ,但在 10 %的患儿中 ,其父母有血管瘤病史[2 ] 。此外 ,出生时低体重的婴幼儿比正常体重的婴幼儿发病率高。血管瘤大多数位于头面颈部 ,位置比较表浅 ,也有不少发生在粘膜、肌肉、骨骼组织及内脏。它们不仅影响着人体的美观 ,还…  相似文献   

16.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4],由于所观察的人群及年龄段不同,血管瘤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差异,通常在1%~2%之间[5~6].不同种族、性别及家族史的存在与否都影响着血管瘤的发病率,高加索人的发病率高于有色人种的发病率[7];女性婴幼儿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5倍[8~9];一般认为血管瘤无家族性,但在10%的患儿中,其父母有血管瘤病史[2].此外,出生时低体重的婴幼儿比正常体重的婴幼儿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7.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告了1985 ̄1995年收治的8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除12例因其它合并症未行手术治疗外,余73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分别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满意,其症状,体症均不同程度消失或改善,肿瘤直径缩小,随访0.5 ̄6年未见再增大。作者体会到,治疗时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和栓塞材料,文中还阐述了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新观念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1%~10%,好发于头面部.血管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3∶ 1~5∶ 1.种族不同,其发病率也稍有差异.高加索人种的发病率高达5%~10%;而在非洲裔的婴幼儿中,发病率约2.8%[1].在早产儿中,低体质量出生是血管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每减少500g,患血管瘤的风险可增加40%[2].婴幼儿血管瘤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基本分为两个阶段,包括增殖期和消退期.  相似文献   

19.
血管瘤药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脉管性疾病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二大类,是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前者具有以内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密度增高为特征的增生期和消退期,后者是胚胎血管发生过程中的结构异常,其内皮细胞分裂率正常。脉管性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但有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岁前消退,其余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因目前对血管瘤的增殖及消退机制不甚明了,治疗上尚无针对性强的措施。本文就目前血管瘤的药物治疗现状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体表血管瘤的治疗综述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体表血管瘤的治疗综述王善良1AntoineeEID2张涤生1由残余的中胚叶或血管细胞形成的血管瘤,是一种在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与血管畸形[1],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岁前消退,有相当一部分血管瘤由于持续、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