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表达,并观察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bFGF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该93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2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VEGF、bFGF和CD34的表达.结果 ①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VEGF、bFGF阳性表达率、MVD值分别高于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组织VEGF、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患者组织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与组织VEGF、bFGF表达水平分别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VEGF、bFGF及MVD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乳腺癌术前诊断、判断转移危险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原位癌、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0%(22/100)、33.3%(5/15)、56.0%(14/25)和70.5%(62/88),乳腺良性病变组最低,乳腺癌组最高,4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00);乳腺癌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15),VEGF在Ⅱ b期+Ⅲ期组中表达水平高于Ⅰ期+Ⅱ a期组(P=0.006).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6),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7);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MVD值(个)分别为14±4、18±4、20±6和23±15,良性病变组中MVD值最低,乳腺癌组中MVD值最高,4组MVD值旱逐步升高趋势(P=0.000),其中在乳腺癌组中发现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6);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00),乳腺癌组中随着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0).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VEGF可能与乳腺痛的发生发展有关.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4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和bFGF的水平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VEGF含量无差异;而血清中和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血清中VEGF、bFGF含量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激素受体无关(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中VEGF、VFGF明显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结论 血清中VEGF和bFGF含量的检测可作为评估乳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且血清中bFGF水平的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凋亡相关因子Clust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VEGF和Clust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VEGF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率为44%(44/10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1%(91/100),Clusterin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率为10%(10/10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77/100).VEGF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Clusterin表达水平与与乳腺癌肿瘤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VEGF、Clusterin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检测VEGF和Clusterin有利于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乳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p5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390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8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3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乳腺癌组织中VEGF、p5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VEGF、p53 mRNA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47.50% vs. 30.00%,P < 0.05; p53:57.50% vs. 32.90%,P < 0.05)。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 mRNA水平分别为4.12±1.76和3.02±1.51,p53 mRNA水平分别为4.98±1.29和2.6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8、17.418,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VEGF mRNA与组织VEGF、p53 mRNA与组织p53蛋白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717、0.743,P < 0.05)。VEGF和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关系(P < 0.05),与年龄、肿瘤直径无显著关系(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织VEGF、p53阳性表达者3年总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VEGF、p53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生、进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评价MMP-9、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46例NSCLC手术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率,与同一病例组来源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关因子阳性表达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3、7、10、14天的MMP-9、VEGF血清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SCLC组织中MMP-9、VEGF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肺组织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MMP-9、VEGF阳性表达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MMP-9在腺癌的阳性表达高于鳞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腺癌的阳性表达略高于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中Ⅰ期与Ⅱ、Ⅲ期MMP-9、VEGF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不同分化程度的NSCLC组织中MMP-9、VEGF的阳性表达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其MMP-9、VEGF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7、10、14天MMP-9、VEGF血清浓度除MMP-9术后第10与14天比较(P>0.05)以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MMP-9、VEGF出现较高表达,并与NSCLC组织学分型、分期、分化程度、侵袭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但NSCLC原发肿瘤切除术后血清VEGF、MMP-9表达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不能直接作为NSCLC原发肿瘤切除术后的围手术期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抑素(ES)表达与术后组织VEGF、ES、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21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和ES含量,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术后乳腺癌组织中VEGF、ES、MVD表达。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ES表达与组织VEGF、ES、MV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与组织VEGF显著正相关(P0.01,RS=0.746);血清VEGF与组织MVD显著正相关(P0.05,R=0.141);血清VEGF与组织ES显著正相关(P0.01,RS=0.375);血清ES与组织ES显著正相关(P0.01,RS=0.386);组织VEGF与组织ES显著正相关(P0.01,RS=0.178)。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循环血中VEGF和ES来自肿瘤细胞分泌;VEGF增多导致肿瘤新生血管增多,微血管密度增加;在肿瘤细胞大量分泌VEGF的过程中,可能对抗血管生成的ES也相应增加,只是VEGF过量表达抵消了ES的血管抑制作用,使总的平衡趋向于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7例乳腺癌及39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IF-1α和bFGF的表达;用CD105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及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6%(54/67)、73.1%(49/67),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0.0%(0/39)、35.9%(14/39)]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HIF-1α与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14,P<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HIF-1α及bFGF的表达与阴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HIF-1α及bFGF阳性肿瘤组织中的MVD均值显著高于阴性组织,且MVD随着HIF-1α及bFGF表达的增强而增加;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MVD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HIF-1α和bFGF在人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HIF-1α与bFGF间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乳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CD34在42例乳腺癌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计数组织内MVD.结果 4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5/42 vs 7/42,P<0.01).CD34染色显示乳腺癌组织中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其密度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分化差、有转移的癌组织MVD增高,并且,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VEGF的过量表达和大量的新生微血管, VEGF的表达与组织内M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3例乳腺癌组织的VEGF表达.结果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与VEGF表达呈密切正相关(P<0.01).VEGF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较VEGF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0.01).VEGF阳性组的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低于VEGF阴性组(P<0.01).结论VEGF表达阳性对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1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含量,并设4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乳腺癌血清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乳腺癌血清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中ER和/或PR表达及CerbB-2的表达情况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术后随访显示,出现转移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与其临床预后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与乳腺癌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0例乳腺癌及 8例正常乳腺组织的VEGF和MMP3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MVD值 ,VEGF ,MM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5 ) ,乳腺癌组织MVD ,VEGF ,MMP3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MVD值增高提示乳腺癌侵袭转移潜能增加 ,VEGF、MMP3可能作为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bFGF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结直肠癌bFGF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bFGF阴性组(P〈0.05);高MVD组bF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MVD组(P〈0.05)。bFGF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bFGF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FGF阴性组(P〈0.01)。结论 bFGF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VEGF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中VEGF阳性率为81.67%(49/60),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20.00%,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与患者年龄、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结论:VEGF可能与乳腺癌的进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作为独立的指标对判定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大肠癌、65例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410,P=0.00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血行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大肠癌预后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抑癌基因P33ING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VEGF 和P33ING1表达水平.结果:VEGF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在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 P<0.01);P33ING1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在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 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5 a生存率有关(P<0.05),P33ING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肿瘤部位、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5 a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VEGF与P33ING1的表达和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同时进行VEGF与P33ING1免疫组化法检测对胃癌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唇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7例唇鳞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62.16%唇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唇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MVD记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唇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唇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VEGF、MVD可做为反映唇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Xu WG  Wang G  Liu Y  Zou YH  Song JN  Yang XQ  Wang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02-804
目的 观察乳腺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变化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问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100例乳腺良性病变(包括乳腺纤维瘤35例、乳腺囊性增生35例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25例乳腺原位癌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MVD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原位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33%和56%,乳腺良性病变组最低,原位癌组最高,3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3组中MVD值分别为14.3±3.5、18.5±3.6和20.1±6.1,良性病变组MVD值最低,原位癌组MVD值最高,3组MVD值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 VEGF在乳腺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LNNB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浓度与乳腺癌微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62例ALNNBC外周血人类乳腺珠蛋白(hMAM)mRNA的表达,阳性表达者判定为乳腺癌微转移;ELISA方法检测患者VEGF血清浓度。分析hMAM mRNA表达及VEGF血清浓度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VEGF血清浓度与微转移及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ALNNBC中c-erbB2阳性表达者hMAM mRNA阳性表达率高(P<0.05);hMAM mRNA阳性表达提示乳腺癌存在微转移;ER阴性、P53阳性、c-erbB2阳性、hMAM mRNA阳性表达组VEGF血清浓度高(P<0.05或者P<0.01);高VEGF浓度组无复发生存率较低(P<0.05)。结论:ALNNBC外周血血清VEGF高浓度与微转移及临床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浓度可能是ALNNBC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朱国民  钟德玝  吴唯  易文君  孙萍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0):803-805,80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bFGF的表达。结果在恶性肿瘤国际临床病期分类(TNM)Ⅰ~Ⅱ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系数均数为(1.03±1.28),bFGF的阳性系数均数为(1.08±1.21),在TNMⅢ~Ⅳ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系数均数为(3.09±1.70);bFGF的阳性系数均数为(3.00±1.91)。TNMⅢ~Ⅳ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TNMⅠ~Ⅱ(P<0.01)。在淋巴结阳性组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系数均数为(2.76±1.66),bFGF的阳性系数均数为(2.82±1.57);在淋巴结阴性组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系数均数为(0.67±1.07),bFGF的阳性系数均数为(0.59±1.12)。淋巴结阳性组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1)。结论COX-2、bFGF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