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另一组(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为(12.72±2.47)mmHg,较术前(41.32±5.76)mmHg明显降低(t=20.44,P<0.05).术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控制良好(P<0.05).术后观察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24眼(85.71%),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术后前房出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钟珊  李莉  白海琴 《微创医学》2009,4(6):614-616
目的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以来在本院住院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20.44,P〈0.05),对照组眼压较术前亦明显降低(t=24.4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16眼,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氩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由眼底缺血性病变引起,临床多见有两类,一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二是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由于缺血导致视网膜、脉络膜、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形成致房水排出障碍导致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难治性青光眼。我院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对23例(25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使用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是临床上一种致盲的难治性青光眼。以往研究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眼缺血综合征(OIS)是继发NVG最主要的三个原发疾病[1]。临床医生往往单纯以眼压的升高和虹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of the iris, NVI)作为初步诊断NVG的指征,忽略了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易漏诊。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目前尚难以控制致盲率极高的眼病,特别是伴屈光介质混浊的晚期病例治疗效果更差。我们采用虹膜氩激光光凝、小梁切除及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晚期NVG。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择44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2)对照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年两组眼压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 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均可作为治疗NVG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8.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继发于眼底缺血的眼科疾病,属于难治性青光眼,表现为患眼红痛、畏光、视力低下;结膜充血,角膜雾状混浊,眼压升高>60 mm Hg(1 mm Hg=0.133 kPa),虹膜表面新生血管,瞳孔缘外翻等.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多种治疗方法,如全视网膜光凝术、全视网膜冷凝术、滤过性手术、前房引流或调节阀植入术、晚期或绝对期用睫状体冷冻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炎症反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治疗后均吸收。术后眼压10~24 mmHg,视力提高2例,其余无变化。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常钦  刘景祥 《吉林医学》2011,(18):3783-3784
<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使虹膜根部与小梁网及角膜后壁粘连,进而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眼压继发性升高的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效果和预后不良。目前已知导致NVG的原  相似文献   

1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是以虹膜出现新生血管 ,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 ,近年其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由于治疗困难 ,预后差 ,已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我们对 70例、7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了病因分析 ,以冀发现其发生发展规律 ,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2至 1999年在我院住院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70例、77眼 ,男 5 0例、5 7眼 ,女 2 0例、2 0眼 ,2 5~ 70岁 ,平均 5 0岁。1 2 原发疾病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31例、31眼 ,占40 3% ,平均 47岁。从发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至NVG为 1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光眼减压阀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8例 18只眼。青光眼控制标准为 8mmHg≤眼压≤ 2 0mmHg。术后随访 6~ 18个月。 结果 :手术总成功率 77.78% ,眼压从术前平均 ( 5 2 .5 6± 14 .5 1)mmHg下降为术后平均 ( 2 0 .15± 13.2 6 )mmHg。主要并发症有 ,早期低眼压 33.34% ,前房延缓形成 16 .6 7% ,前房导管口阻塞 11.11% ,前房出血 5 .5 6 % ,脉络膜脱离5 5 6 %。结论 :AGV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ization Glaucoma,简称NVG)是多种眼部病病或全身其他疾病引起的一种难治性青光眼之一。该种类型的青光眼药物治疗难以奏效,而手术易引起出血、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和疤痕化,造成滤过道阻塞,使房水引流受阻。加之原有的眼部病变严重,因而难于控制眼压,一般预后不良。虽已经过多种治疗,但疗效欠佳。本文对NVG常用的及较为先进的新疗法作一介绍,旨在挽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残余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48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其视力、眼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平均眼压(20.0±2.0)mm Hg,低于术前(54.5±4.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眼无变化,18眼光感,5眼数指,6眼视力0.01~0.05,9眼视力0.1~0.2。视力提升20眼,占41.7%。本研究中48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睫状部反射性疼痛,对症治疗3 d后均好转;10眼出现眼压降低造成的前房积血,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该术式可控制患者眼压,改善其视力,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胡志佳 《吉林医学》2012,(29):6339-6340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1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前房穿刺术,再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和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等。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10例眼压控制良好,手术成功率为83%。结论: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实用、有效地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建国  刘建荣  张灵 《医学争鸣》2003,24(18):1649-1649
材料 1998-01/2002-06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共33例33眼(男21,女12)例,平均年龄55.6岁.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4眼,绝对期青光眼5眼;视力包括:无光感4眼,光感10眼,手动15眼,指数-0.054眼;眼压36.6—67.1mmHg(1kPa=7.5mmHg),平均43.41mmHg,降眼压药物应用效果不佳.病例术前均见虹膜表面及瞳孔缘部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青光眼[1],其发生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有关,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以往多采用滤过性手术或睫状体冷冻破坏性手术,但疗效并不理想,引流物植入手术疗效较好,但手术有一定的限制并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为6例(8眼)NVG患者施行了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12例郭红霞(广东惠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视功能损害,药物和常规手术方法难以控制的严重眼病,故临床上颇感棘手。近年来我院对本病12例做了睫状体扁平部滤过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称出血性青光眼、血栓形成性青光眼、虹膜红变性青光眼,常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现在证实很多眼外血管性疾病、葡萄膜炎、眼内炎、交感性眼炎等炎症性疾病及眼肿瘤、视网膜脱离复位、玻切、白内障摘除术后均有本病发生.由于原发病的损伤以及眼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属于难治性青光眼,预后不好.现将本科近5年收治的39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做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