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镁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褐并心律失常23例雷法佐(广东省电白市人民医院电白,525400)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合并低镁,影响心肌代谢和功能,使心衰难以纠正[1]。低血钾并低血镁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2]。作者用静滴镁盐治疗顽固性心衰并心律失常2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镁盐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应用硫酸镁治疗AMI64例,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连续监测心律失常变化。结果 硫酸鲜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静脉应用硫酸镁可明显降低AMI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其机理与血甭中镁离子深度迅速增有关。  相似文献   

3.
镁盐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屡有报道,但多强调镁盐主要适用于缺镁、洋地黄中毒、缺血性心脏病等所致的心律失常。近两年来,我科用硫酸镁治疗由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5例,均收到满意疗效,予以报道,并对其作用特点及机制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盐 (潘南金 )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6例 ,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 36例和对照组 4 0例 ,前者在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加入潘南金 5 0ml静点 ,每日 1次 ,10天为 1疗程。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 1周 ,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死率。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低于对照组 ( 2 8.9%与 6 0 .0 % ,P <0 .0 5 ) ;Lown分级VIb级及其以上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门冬氨酸钾镁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5 .6 %与 2 5 % ,P <0 .0 5 ) ;门冬氨酸钾镁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治疗中 ,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且未见任何副作用 ,是一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可列为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5.
镁盐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作用马亚东,贾素兰,徐丽华(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近年已证明镁代谢与心脏疾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1·2]。本文总结急性心肌梗塞(AMI)经镁盐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血压、心电图、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以探讨镁盐在AMI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镁盐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时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应用硫酸镁治疗AMI 6 4例 ,与对照组比较 ,心电图连续监测心律失常变化。结果 硫酸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静脉应用硫酸镁可明显降低AMI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其机理与血清中镁离子浓度迅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镁盐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测  朱松  魏红霞 《安徽医学》2002,23(3):44-45
目的探讨镁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入院后立即口服巴米尔,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此后每日常规口服巴米尔及硝酸甘油,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d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每日予25%硫酸镁20ml加入250ml极化液中静脉滴注,10 d一疗程.分别观察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改变、镁盐副反应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病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一例出现镁盐副反应.结论镁盐能够有效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镁离子含量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采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仅测定了51例心律失常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对照者血清、淋巴细胞镁含量,结果发现心律失常患者血清、淋巴细胞镁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对照组(P<0.05,P<0.005),并发现血清镁与淋巴细胞镁含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3292,P=0.001)。提示镁离子缺失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血清、淋巴细胞镁含量测定对指导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志勇 《中原医刊》2004,31(14):47-47
目的:探讨镁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3月~2003年3月以来应用镁盐制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镁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抗心律失常,抗休克作用,降低了顽固性心力衰竭复发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2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红细胞镁的含量和20例四联症心肌内镁的含量,心肌取自四联症右心室肥厚异常心肌观察体外循环前、后镁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为血清镁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镁无显著变化(P>0.05),心肌镁显著下降(P<0.05)。术前预防补镁组镁含量高于非补镁组(P<0.05),补镁组术后心律失常显著降低(P<0.05)。依此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在高钙同时存在低镁,心肌镁含量明显降低可能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性补镁治疗有显著抗心律失常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