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缓控释系统药物释放的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概括各类骨架型缓控释系统的药物释放数学模型研究进展。方法对整块骨架系统、溶蚀型骨架系统和溶胀型骨架系统的药物释放数学方程进行阐述,同时根据其释药原理的不同进行划分和比较。结果为今后缓控释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目前的数学模型无法完全模拟药物从骨架中释放的实际情况,应建立更切合实际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阿魏酸钠羟丙甲纤维素片剂的体外释药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前  胡晋红 《药学学报》2004,39(5):389-391
对于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类型的给药系统,扩散、膨胀和溶蚀为药物释放的主要速率控释机理,其释药数学行为的描述在继Hisuchi经典方程后,许多学者对药物释放过程进行了大量的半经验数学描述。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下两点事实:Fick第一扩散定律中的扩散系数并非严格的常数,它随浓度变化;Fick第一扩散定律只适用于浓度梯度恒定的稳定扩散,而许多实验表明浓度梯度也是一个时间函数,本文对Fick第一扩散定律作出两点修正将原定律中浓度梯度和扩散系数分别修正为时间函数和浓度函数,从而导出关于非溶蚀型药物体系的释放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较其他常用释放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其参数也有较为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硫酸沙丁胺醇脉冲控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硫酸沙丁胺醇双层包衣脉冲片,考察处方及释放条件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解析其释放机理.方法:混合粉末直接压片,滚转包衣锅法分别包溶胀层和控释衣层.通过测定释放度研究脉冲片的制剂学特征.结果:双层包衣片以脉冲形式释放,释药时滞随控释衣层厚度增加而延长,释药速度减小;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溶胀层可提高快速释放期的释药速率.溶出介质pH值和搅拌速度对释药行为无影响.释药机理包括扩散、溶胀和渗透泵机理.结论:调整控释衣膜厚度和组成可获得理想的脉冲释药行为,满足时辰治疗的要求.本给药系统设计可推广应用于水溶性药物的脉冲给药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脉冲释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控释制剂 ,该系统释药方式与以往零级或一级控释制剂有明显不同 ,它不能维持稳态血药浓度为目的 ,而是按照时辰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的原理适时地释放药物。人体的血压、心率、血流量、胃内 pH、体温和血浆内各种物质的浓度 (如胰岛素、皮质激素、醋甾酮 )、环磷酸腺苷、血糖等按 2 4h节律变化 ,使临床相关疾病亦呈现周期性的发作。但传统药动学要求的平稳血药浓度未必能与治疗需要同步[1] ,脉冲释药系统依靠外界启动装置 ,应用热、磁场、电场、超声波等刺激达到定时脉冲…  相似文献   

6.
渗透泵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由于其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H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渗透泵制剂的机制不断创新,结构不断完善,并已有多个产品上市。本文概述了渗透泵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控释原理,并从药物溶解度、渗透压、释药孔及包衣膜4个方面,重点阐述影响渗透泵控释制剂药物释放速率的关键因素和国内外研发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应答式释药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成志 《中国药房》2001,12(5):306-307
随着时辰药理学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某些药物的作用和某些疾病的发作与时间过程有密切关系[1],这对药物制剂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希望开发出适应人体生理、病理时间节律变化的释药剂型———应答式释药系统 (responsiblesys tem )。目前的应答式释药系统有开环和闭环两种体系 ,开环体系是利用外部的变化因素来控制药物释放 ,称为脉冲给药系统 ;闭环体系是通过自身的信息反馈来控制药物的释放 ,称为自调式给药系统。1脉冲给药系统脉冲给药系统不同于按零级释药的控释制剂 ,其目的不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而是按…  相似文献   

8.
张彦  张志荣 《药学学报》2003,38(11):854-858
目的制备硫酸特布他林双层包衣脉冲片,考察处方及释放条件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解析其释放机理。方法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含渗透活性物质的片芯,滚转包衣锅法分别包溶胀层和控释衣层。通过测定释放度研究脉冲片的制剂学特征,并研究脉冲片的吸水动力学和膨胀行为。结果双层包衣片以脉冲形式释放,释药时滞随控释衣层厚度增加而延长,释药速度减小;渗透活性物质和溶胀层可提高快速释放期的释药速率。溶出介质pH值和搅拌速度对释药行为无影响。释药机理包括扩散、溶胀和渗透泵原理。结论调整控释衣膜厚度和组成可获得理想的脉冲释药行为,满足时辰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布洛芬人工骨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不同浓度蜂蜡为阻滞剂,制备的布洛芬控释人工骨(IBFPHAWAX) 进行体外释药实验,考察IBFPHAWAX中布洛芬的释放规律。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21 nm 处测定包裹与未包裹蜂蜡的IBFPHAWAX每天的释药量。结果:药物溶出50 % 时,未包裹蜂蜡、包裹20 % 蜂蜡和包裹30% 蜂蜡的IBFPHAWAX,体外释药时间分别为6 d,12 d 和17 d,蜂蜡浓度越高,药物释放就越慢。结论:IBFPHAWAX可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本药物缓释系统实现了以不同蜂蜡浓度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双相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双相释药""双脉冲释药系统"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2008-2013年关于双相释药系统的研究文献,对双相释药系统的特点、制剂技术、体内外评价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双相释药系统具有两个不同的释放相,可调节药物的释药速率、降低毒副作用、减轻胃肠道刺激、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根据其释放特点可分为速释-缓释型、速释-控释型、速释-定时释放型制剂;但由于其具有双相释药的特性,使其体内行为较为复杂,从而使体外模拟条件的选择也变得困难,其药动学方法和体内外相关性等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不同信息系统在全方位一体化药房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实现HIS系统、PASS系统和超然PIVAS管理系统与针剂、片剂全自动摆药机在我院肿瘤大楼药房中的联合应用与管理。方法:总结我院肿瘤大楼药房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经验,分析信息系统的联合应用情况。结果:通过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肿瘤大楼药房实现了数据共享、保证了工作流程的流畅、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结论:不同信息系统的无缝联合应用可有效地整合药房的各项工作流程,有利于全方位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和运行,适于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符婉  田绍文  游咏 《天津医药》2014,42(11):1138-1141
Apelin是由77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其受体为血管紧张素样G蛋白偶联受体(APJ)。Apelin/APJ系统在外周与中枢均有广泛分布;Apelin-13是Apelin亚型之一,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Apelin-13参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生理病理过程调节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泊洛沙姆407在制剂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泊洛沙姆407是医药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辅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泊洛沙姆407的理化性质,总结了其在眼部给药、经皮给药、直肠给药、阴道给药、注射给药中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药剂科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科室工作更加规范,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航天中心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体系并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药剂科建成了集组织体系(院级-科级-班组级)、保障体系(培训与考核、标准化体系、团队绩效)和运行体系(评价体系、质量管理检查、持续改进)为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16年开始运行。与2015年相比,2020年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口服)和住院药房(针剂)的调剂差错率分别由0.94/10 000、0.8/10 000、2.2/10 000降低至0.74/10 000,0.2/10 000和0.52/10 000,病区退药率由6.12%降至4.14%,质量缺陷药品数量由195例降低至117例,患者和临床科室满意度由89%和81%上升至95.5%和94.2%,提高了科室的制度化管理水平,促进了全员质量管理理念的形成。结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能够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科室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脉冲释药系统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萍  王柏 《药学进展》2009,33(6):260-266
综述近年来脉冲释药系统的新进展。脉冲释药系统是一种按照生理节律设计、定时定量脉冲式释放有效治疗量药物的剂型。根据剂型设计原理和药物释药机制,将脉冲释药系统分为预设药物传递系统、闭环反馈型传递系统和开环传递系统三大类。  相似文献   

16.
《Pharmaceutical biology》2013,51(8):1053-1061
Context: Sinomenium acutum (Thumb.) Rehd. et Wils. (Menispermaceae, SA) has been used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for hundreds of years; it possesses favorable effects against autoimmune diseases, especially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 great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done on SA in the last decade, but they are usually scattered across various publications.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and review the publishe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pharmacokinetics, and clinic applications of this plant since 2000.

Results: The information for 89 cases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was compiled. The SA contains alkaloids, sterols, phospholipids, and some other components. A great deal of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sinomenine, a main compound from SA,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immune system,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nervous system.

Conclusion: Previous studies strongly support its potential as an effective adaptogenic herbal remed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A is being widely used now and will have extraordinary potential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neuro-endocrine-immune (NEI) network through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NEI network under the different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models. Thre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male Wistar rats after exposure to homocysteine (Hcy), high fat diet (HFD) and Hcy+HF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ll three models with varying degrees.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NEI network was totally different. Interestingly, treatment with simvastatin was able to improv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restored the imbalance of the NEI network, observed in the Hcy+HFD grou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I network may have a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risk factors and evaluate drug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黄家发 《北方药学》2013,(9):123-123
通过构建内网信息平台对医院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创造一个集成的办公环境,使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人参皂苷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作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等,提升人参皂苷的临床应用价值。综述了人参皂苷与其他药物协同增效作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等,为人参皂苷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