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是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疗法。我们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别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并对两种干扰素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43例CHC患者为20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初步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20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PBMC体外培养72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 (1)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组、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PBMC培养上清中TNF-α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组PBMC培养上清中TNF-α的水平较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 TNF-α是导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其肺功能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5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同时测量其肺功能指标。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的血清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三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和MME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稳定期患者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患者(P0.01)。血清TNF-α水平与FEV1、FVC、FEV1/FVC及MMEF均呈负相关(r=-0.586,-0.714,-0.527,-0.639,P0.05)。结论:TNF-α与COPD的气道炎症反应和发病过程有关,并对肺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顺应性对IFN抗HCV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药和与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中患者的干扰素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持续病毒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患者顺应性对IFN疗效的影响。结果 190例患者用IFN治疗,其中未完成全部治疗而脱落的病例为63例,脱落率为33.20%。完成12周治疗的179例患者中,102例(56.98%)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127例完成了整个疗程,79例取得持续病毒应答,PP人群的持续病毒应答率为62.2%,11Tr人群的病毒持续应答率为23.68%,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2.5,P〈0.0001)。结论 患者顺应性对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aylated interferon 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0例我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老年患者(治疗组)20例,采用peg-IFNα-2a 135~180μg(个别患者维持剂量选择9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600~1000 mg/d,疗程48周;成年患者(对照组)20例,采用peg-IFNα-2a 135~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800~1200 mg/d,疗程48周.比较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无应答率及复发率,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RVR率、EVR率、ETVR率、SVR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0%、70%、75%、60%、10%、10%和75%、80%、85%、75%、5%、1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低率更高(P<0.05);贫血及低血小板症,类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积极控制基础病,使用常规剂量的PEG-IFN及小剂量利巴韦林,积极处理不良反应,仍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率和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前和治疗早期转氨酶明显升高者,联合双环醇(百赛诺)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180 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以上,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HBV DNA≥1×108拷贝/ml者联合NUC(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治疗前ALT> 500 U/L或派罗欣治疗第一针后ALT> 300 U/L者联用双环醇25 mg,每日3次,治疗1~2个月.治疗前2 × ULN< ALT <300 U/L或治疗后ALT< 300 U/L者单用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应答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总计54例患者(HBeAg阳性44例,HBeAg阴性10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20例联用双环醇(联合治疗组),34例未联用双环醇(对照组).结果 显示双环醇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后ALT水平逐周下降,4周后有90%( 18/20)患者ALT< 200 U/L,对照组为85.3% (29/34例).随访26周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16/20)和85.3% (29/34);病毒学应答率相仿,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有明显增高(P =0.044),分别为30% (6/20)和11.8%(4/34).结论 双环醇可明显缓解干扰素治疗诱导的转氨酶升高反应,确保干扰素治疗顺利进行,且不影响其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I、TNF—α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对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IGF—I、TNF—α水平测定,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MD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GF—I、SOD水平则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与MDA呈正相关(r=0.6012,P〈0.01)。IGF—I与MDA呈负相关(r=-0.4018,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脂质过氧化,与IGF—I和TNF—α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子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NF-α、IFN-γ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对31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IFN-γ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手术前子宫颈癌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3个月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子宫颈癌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和宫颈癌术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了89例慢性丙肝患者,对46例慢性丙肝患者予PEG IFNα-2a(180μg或135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900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3例慢性丙肝患者予IFNα-2a(5 MIU/隔天)联合RBV 900mg/d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两组治疗前HCV-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PEG IFNα-2a组持续应答率(SVR)显著高于IFNα-2a组(分别是56.5%和19.5%,P<0.0001).PEGIFNα-2a组治疗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的SVR明显高于IFNd-2a组(P<0.001),但非基因1型、低病毒载量的SVR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64、0.116).PEG IFNα-2a与IFNα-2a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除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及体重减轻发生率PEG IFNα-2a组高于IFNα-2a组外(P值为0.001),余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 IFN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干扰素IFNα-2a,尤其对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的患者更应选择PEG IFNα-2a,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方案。方法回顾54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或强化方案再治疗方案,比较SVR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标准治疗或强化方案的适用人群。结果54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再治疗后SVR率可达75.92%。其中复发者再次治疗SVR率为88.46%,无应答者再治疗SVR率64.29%。在初始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组、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失败组、单用PEG—IFNα-2a失败组,再治疗后SVR率分别为95.45%、64.71%、60%。初治复发患者再治疗SVR率明显高于初治无应答患者。结论初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选择标准或强化方案再治疗仍可获得60%~90%的SVR率。初始治疗单用普通干扰素失败或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复发患者可选择标准方案再治疗;初始治疗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单用PEG-IFNα-2a无应答及初始治疗选用标准治疗失败患者需选择强化方案再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有研究表明,在HBV感染的患者中,约有10%以上的患者重叠HCV感染.重叠感染者的病情不论从肝脏组织学损伤还是临床表现上都较单纯感染者为重,且易发展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但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通过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TNF-α及IFN-γ水平,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免疫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h17、Th1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快速应答的关系.方法 收集31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剂量治疗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肝功能及治疗基线时外周血标本,并以1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方法,观察CHC治疗4周时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基线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8 -、IL-17+、Th17细胞和CD3+、CD8-、IFN-γ+、Th1细胞的比例.结果 CHC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水平下降,Th17水平上升;标准抗病毒治疗无快速应答组较健康对照组基线时Th1细胞水平明显下降,Th17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CHC无快速应答者外周血Th1/Th17亚群失衡,Th1水平下调,Th17水平上调;治疗基线时高Th17水平及低Th1水平可能不利于产生快速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54例小儿慢性丙型肝炎报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5 4例小儿慢性丙型肝炎(CHC)采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前瞻性研究。方法 以α干扰素1~3MIU诱导治疗后,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剂量为每周10 4 μg m2 体表面积。利巴韦林剂量为15~2 0mg·kg 1 ·d 1 。结果 本组4 2 6 %CHC患儿经标准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败,70 8%患儿为HCVRNA基因Ⅰ型;14 8%患儿为高病毒载量。联合治疗3个月后87 5 %患儿HCVRNA阴转,8 3%HCVRNA下降≥2log。治疗6个月后87 9%HCVRNA阴转,6 1%HCVRNA下降≥2log。发生轻度流感样症状患儿为5 1 9% ,发热4 8 1% ,且多为低热。乏力4 6 3% ,食欲下降9 3% ,皮疹3 7%。患儿血中性粒细胞计数≤2 0×10 9 L为94 4 % ,其中<1 0×10 9 L为35 2 %。仅2例患儿血红蛋白降低。结论 采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CHC取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TNF-α和IFN-γ的影响。方法 15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对照组(B组),辛伐他汀组,每组5只。高脂饮食组兔饲喂高脂饲料15周。对照组兔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5周。辛伐他汀组饲喂高脂饮食及辛伐他汀2.5mg/kg/d。于实验前及15周末处死动物前,经耳缘静脉空腹取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分离腹主动脉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血清TG、TC、LDL-C、TNF-α和IFN-γ的水平高脂饮食组显著增高于对照组(0.05),辛伐他汀组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但仍高于对照组,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TG、TC、LDL-C、TNF-α及IFN-γ水平,提示其有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α干扰素和α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期间应用利可君是否可降低外周血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10年2月住院的395例经干扰素治疗的e抗原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分组:A组: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加用利可君的患者,B组:干扰素治疗中未用利可君的患者.结果 (1)中性粒细胞数下降<1×109/L的全组患者有35.9%,其中A组29.6%,B组42.8%,P=0.01;≤0.75 × 109/L A组12.6%,B组26.4%,P=0.02;≤0.5 ×109/LA组4.8%,B组16.4%,P=0.04.(2)A组中8.2%治疗过程干扰素减量,所有患者完成治疗,B组为23.3%干扰素减量,2.1%中途停药.另外A组中40.3%干扰素加量超过常规剂量,B组中仅5.2%.(3)血小板减少< 100×109/LA组8.7%的患者,B组11.1%;≤80×109/LA组有5.3%,B组7.9%;≤50×109/L A组有1.0%,B组2.6%,A组有减少血小板下降的趋势.(4)在治疗结束时,A组HBVDNA< 100IU/ml的患者为67.4%,e抗原转阴率为54.3%,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40.7%;B组分别为53.9%,41.2%,26.9%,两组比较P值分别为0.02、0.01、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期间加用利可君可防治以中性粒细胞数下降为表现的外周血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有减少血小板下降的趋势,进而可提高患者抗病毒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对2007-2011年95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期间,10例( 10/95,10.53%)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预后均良好.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积极治疗可以保证干扰素治疗的继续进行,而随着干扰素治疗的结束,甲状腺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选择素(L-sel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同期体检健康者各98例。ELISA检测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均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患者(均P<0.0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与动脉血气指标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L-selectin和TNF-α参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指标测定有助于评估慢性支气管炎病情轻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GF-Ⅰ、TNF-α及SS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明确诊断、治疗的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分为两组进行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患者组和对照组人员的空腹血清IGF-Ⅰ、TNF-α及SS三项指标水平。结果: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三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IGF-I水平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非常显著(P〈0.01);TNF-α水平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也非常显著(P〈0.01);SS水平与前两项指标一样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本文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三项血清水平变化均非常明显,其测定对于进一步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发病机制及评估病情的进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eptin、T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1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leptin、TNF-α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leptin、TNF-α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6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leptin和TNF-α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清中IL-4和TNF-α水平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荨麻疹患者 30例 (男 17例 ,女13例 ) ,年龄 2 0岁~ 6 7岁 ,病程 6周~ 15年。检查前 7d停止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且不接受脱敏治疗 ,既往无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哮喘、寄生虫感染及自身免疫病等过敏炎症性疾病病史。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2 6例 (男性 15例 ,女性 11例 ) ,年龄 2 3岁~6 5岁 ,同样排除上述过敏炎症性疾病病史。在确诊患者皮损发作后 4 8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 3ml,分离出血清置 2 0℃保存备用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 4和TNF α(试剂由深圳晶美公司提供 )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