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治疗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术前的计划,缺损的辨认和稳固的重建是成功翻修手术的基础。应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骨缺损,目前使用特殊的重建方法行髋臼重建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上髋关节翻修手术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针对髋臼骨缺损建立系统的诊断和治疗程序。本文就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和重建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髋臼骨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致髋臼缺损的178例(215髋)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应用非骨水泥假体臼,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重建骨性髋臼,其中男62例、女116例,178例中162例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2个月.结果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方法,优40例,良69例,中50例,差3例.结论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X线拍片及CT加以明确,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假体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并尽量多与宿主骨接触并避免或减少结构性植骨.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但假体的寿命有限,多种原因常会导致假体需要翻修。而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就是充分植骨修复骨缺损及可靠地固定翻修假体[2],其中髋臼骨缺损的程度可以对假体的选择、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手术疗效产生极大影响。因此笔者就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缺损的翻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骨缺损的翻修疗效。方法对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实施翻修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资料。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 a。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1分。末次随访时13髋均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未出现松动及移位,髋臼周围未见透亮线,假体生存率100%。按照Anderson骨长入影像学评价标准,髋臼杯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长入。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更换较大直径臼杯,选择同种异体颗粒骨结合金属骨小梁模块置入,或髋臼加强杯翻修是解决髋臼侧骨缺损的有效手段,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髋臼翻修术治疗单纯髋臼假体松动与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全髋假体松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4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分成2组(各22例),研究组采用单纯髋臼翻修术治疗单纯髋臼假体松动,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全髋假体松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1.5、3、6、12个月Harr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3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髋臼翻修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短期内(3个月内)优于全髋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非骨水泥髋臼及金属髋臼支架加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髋臼翻修支架行髋关节翻修术22例(24髋).其中Lima非骨水泥人工翻修髋臼2例(2髋),Kerboull 支架2例(2髋),GAP 髋臼翻修支架18例(20髋).男性6例(6髋),女性16例(18髋).平均年龄62岁(34~79岁).感染性松动2例(2髋),无菌松动20例(22髋).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18~84个月),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56分(44~75分).结果 末次随访时22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89分(78~94分).优良率为95.5%(21/22).三种髋臼翻修支架的外展角满意,髋臼旋转中心基本得到了重建.髋臼翻修支架及其聚氯乙烯臼无明显移位,假体周围无透亮线,髋臼植骨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非骨水泥髋臼或髋臼支架修复髋臼侧巨大骨缺损,重建了髋臼正常旋转中心、提供了翻修假体的初期稳定性、避免了所植骨在血管化时期的过度机械负重,是翻修髋臼巨大骨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广泛开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日渐增多。THR的近期疗效满意是一致公认的,而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假体松动、骨溶解是当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磨损、炎症等引起的骨溶解与缺损给翻修手术带来极大困难,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彻底清除残留骨水泥,或需要拔出假体,也可造成骨残端进一步缺损或骨折。解决骨缺损的问题成为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重要环节,也是翻修手术的难点。本就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失败的翻修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的技术挑战.翻修时面对广泛的髋臼骨缺损,可能需要采用几种不同技术,尽可能使髋臼侧恢复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骨量.获得翻修假体初始稳定是翻修手术成功的关键.该文就全髋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术前计划和翻修重建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于髋臼骨缺损重建的方法及其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3—2011-12的75例(76髋)全髋关节翻修术,髋臼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Ⅰ型9髋,ⅡA型21髋,ⅡB型18髋,ⅡC型11髋,ⅢA型10髋,ⅢB型7髋。髋臼骨缺损采用不同方式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是否松动、植骨是否融合。结果 75例(76髋)均获得平均36(16~73)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不同类型骨缺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症状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髋臼骨折、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X线片可见移植骨与宿主骨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假体未见松动迹象。结论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及骨溶解是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法对髋臼翻修重建方法有指导意义,正确选择假体类型及合理选择植骨方式是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颗粒骨移植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1例.手术中假体骨水泥固定5例,非骨水泥固定18例.[结果]颗粒骨植骨术后X线检查骨愈合良好,包容假体牢固,原骨缺损区骨质得以修复.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臼翻修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行挤压植骨可使颗粒骨与假体金属表面直接接触.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在保留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2-12在保留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直径36 mm陶瓷-陶瓷股骨头假体的32例(32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周、6个月、1年及随后每隔半年随访中临床及X线片评价是否出现假体脱位、松动、下沉、骨溶解、陶瓷碎裂。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6.2(11.0-38.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68.9(9.0-87.0)分提高到85.0(39.0-9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6,P=0.013)。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下沉、骨溶解、陶瓷破碎。结论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在保留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率,不增加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溶解,可以获得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治疗20例髋臼骨缺损髋臼骨缺损按AAOS分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4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6分,术后根据临床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该方法重建髋臼,术后髋部顽固性疼痛1例,原因可能是髋臼周缘发生异位骨化.经服用强效止痛药物1年后好转.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年,Harris评分平均86.4分.X线片示无一例患者的髋臼骨床、移植骨、重建钛板和聚乙烯内衬交界面出现透亮带.结论 髋臼钢板结合植骨可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带翼加强髋臼杯在臼杯假体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翻修术的运用价值。[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对80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臼杯假体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带翼加强髋臼杯髋关节翻修治疗。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至泪滴外缘的水平距离和旋转中心至双泪滴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用时(118.32±21.44) min,出血量(322.49±32.24) ml,住院时间(12.67±2.91) d。术后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例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7年,平均随访时间(6.36±0.54)年。随术后时间推移,76例髌股部疼痛逐渐减轻,4例髌股部遗留中度疼痛;73例功能逐渐恢复,7例运动及劳动能力未获明显提升。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到泪滴外侧距离显著增加,而髋关节旋转中心到泪滴间线距离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80髋假体位置良好,未见假体及带翼加强髋臼杯松动、移位。臼杯附近存在确切的新生骨小梁重塑征象,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区均完全愈合。[结论]臼杯假体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范围较大者,采用带翼加强髋臼杯髋关节翻修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效果优良,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nhroplasty,THA)的广泛开展,THA的指征有所扩大,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也日趋低龄化,手术数量不断提高,相应的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进行翻修。据统计,2000年美国共进行了183000例THA,其中将近17%(31000)是翻修手术。而Kurlz等报道从1990年到2002年间,英国全髋翻修手术增加了6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2例(22髋)髋臼骨缺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采用打压颗粒性骨植骨、髋臼加强环罩重建髋臼骨缺损后假体固定.术后及随访时拍双髋正位片,观察有无骨吸收和髋臼加强环罩及假体位置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5.5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3.4±3.5)分提高到术后(82.6±2.8)分,X线片1例出现轻微骨吸收,未出现内固定移位及臼杯松动病例.结论 在髋关节翻修中采用打压植骨、髋臼加强环罩支撑能重建髋臼侧骨缺损,为髋臼假体提供早期稳定.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翻修术髋臼骨缺损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收治并处理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患者36例,结合AAOS和CQAD分类对髋臼骨缺损进行分类评估,选择植骨方式和髋臼重建方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髋臼骨缺损结合AAOS和CQAD分型简单明确,有助于选择植骨方式和髋臼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准确安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治疗晚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股骨颈骨折等所致疼痛、强直以及功能缺失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长期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臼杯的准确安放[1]。  相似文献   

19.
骨缺损的重建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一个难题,尤其是髋臼侧的巨大骨缺损。有效地重建骨结构,恢复关节功能是翻修手术的关键。本文就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时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及对应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一期全髋关节翻修术3例,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4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经过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可一期或二期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