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窦曲菌病是耳鼻咽喉科较少见的病种,经各种途径的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现将我科手术治疗的28例鼻窦曲菌病加以总结,并对其症状、体征、影像表现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1980年2月至2001年2月间经治的术前术后确诊为鼻窦曲菌病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在25~26岁之间,中位年龄32.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平均10.4个月,右侧16例,左侧12例,上颌窦23例(其中1例并有异位齿),上颌窦筛窦3例、蝶窦2例。 有慢性鼻窦炎史或鼻息肉史13例,其…  相似文献   

2.
非侵袭型鼻窦曲菌病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鼻窦曲菌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院于1983年10月至1992年5月共收治鼻窦曲菌病1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27~65(平均44.8)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真菌性鼻窦炎逐年增多,因临床症状与慢性细菌性鼻窦炎或鼻窦恶性肿瘤相似而易误诊。现将1例不典型真菌性鼻窦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曲菌病在临床上少见。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上颌窦曲菌病逐渐有所增加。报告 4例如下。4例中男 2例 ,女 2例。年龄 38~ 5 2岁。病程 1个月~6年。 4例起病缓慢 ,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无免疫功能低下或系统性消耗性疾病。体检及血液、生化各项实验检查均正常。涕中带血是唯一首发症状 ,4例均在外院误诊 ,1例因涕中带血丝 3个月后出现鼻塞、流脓涕 ,诊断为鼻息肉 ,2次行鼻息肉摘除术 ;2例疑为鼻咽癌 ,多次取鼻咽部活检 ,均为粘膜慢性炎症 ;1例因涕中带血原因未明 ,2次行纤维喉镜检查无异常。 4例鼻窦华氏位X线照片均示患…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喉曲菌病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寻喉真菌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喉曲菌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6例患者在服抗真菌药1周内声嘶缓解,白斑消失,1个月内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4年,至今仍未见复发。结论:声带弥漫性充血、肥厚、散在片状白斑是特征性的体征,病理是确诊喉曲菌病的主要手段。确诊后停用抗生素和激素,改用伊曲康唑口服2~4周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曲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佯为肿瘤的原发性呼吸道曲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侵袭型鼻窦真菌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病的发生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因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发生率很低,有其特殊性,本文回顾性调查了近15年来所收治的5例该病患者。结果:临床资料表明,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发展快,对周围组织的侵蚀破坏较重,治疗以彻底清除病灶和开放被累及的鼻窦腔为主要治疗手段,辅以抗真菌药物等治疗。结论:对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应尽早根除受真菌侵犯的组织,彻底开放鼻窦腔。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以反复左鼻塞,伴流腥臭脓涕半年为主诉,于20050112入院。缘于半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左侧鼻塞,以夜间明显,白天活动后鼻塞减轻,随时间推移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鼻塞,伴流腥臭脓涕,有时涕中带血丝,无畏冷、发热、头痛、嗅觉减退等表现,门诊CT副鼻窦扫描提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见散在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影,鼻中隔后上方、筛窦及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图1,见封三)”。拟为“左侧鼻窦曲菌病”,建议手术治疗收住我科。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鼻梁无塌陷,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双鼻腔黏膜淡红色,左中鼻甲前端肿大,中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5例上颌窦曲菌病病理及临床特点进行阐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5例上颌窦曲菌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5例上颌窦曲菌病临床初诊均误诊为慢性上颌窦炎,后经CT与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凡中年以上有原因不明的涕血、头痛,在排除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应疑有曲菌病的可能。若涕血及冲洗液中混有碎屑、黑褐色颗粒及痂皮或干酪样物,应及时送病检。病理医师除认真观察常规切片外,还需作霉菌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提高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临床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诊疗经验。结果 9例患者全部为沙粒体型脑膜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病史长短不同而表现各异。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复发,再次手术而愈。结论 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鼻内镜手术可作为治疗该类肿瘤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鼻腔及鼻窦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上皮性癌最为常见,而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较为少见。我院1988年~2000年共收冶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鼻腔及鼻窦原发性肉瘤10例,我们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收集我院1988年~2000年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的鼻腔和鼻窦原发性肉瘤10例,肿瘤标本来自活检或手术标本,井有较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1.2 试剂及染色:所有病例标本均为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除常规作HE染色外,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间叫组织的抗体用波形蛋白(Vimen…  相似文献   

13.
肾癌鼻窦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左鼻腔出血1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鼻腔内可见从中鼻道及鼻外侧突出一暗红色的肿物,拇指大小,光滑,触之易出血。MRI示左筛窦、鼻腔内可见软组织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在诊治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鼻窦内窥镜用于鼻腔鼻窦手术131例,检查耳鼻咽喉隐匿区72例,在鼻窦内窥镜指引下取组织活检10例.结果通过213例的临床实践,证明鼻内窥镜除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外,还可用于耳鼻喉隐匿区的检查或相关区域的活检等.结论鼻窦内窥镜具有多项功能,可以一镜多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临床对鼻部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腔、鼻窦神经鞘瘤者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恶性变者扩大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1例获随访,其中9例治愈;2例恶性变者,1例死于复发,1例死于其它疾病.结论:本病应早期确诊,常规CT检查及行彻底手术切除,对恶变者行扩大切除加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鼻腔鼻窦RMS患者资料。15例RMS患者多为青少年,胚胎型12例,腺泡型3例。其中单纯化疗1例,鼻内镜手术+术后化疗3例,鼻内镜手术+术后放化疗7例,术前诱导化疗+鼻内镜手术+术后放化疗4例。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3~113个月。治疗后6例无复发,4例局部复发,5例全身转移。8例生存,7例死亡。1年生存率约为93.3%,5年生存率约为43.6%。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及美国RMS研究组(IRS)分期是影响RMS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鼻腔鼻窦RMS临床罕见,易侵及眼眶、颅底,具有高复发率及死亡率。多学科联合诊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认识,进行分子学及基因组学研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横纹肌肉瘤近年国内文献报道多发生于耳部,而发生于鼻窦者鲜见。1985~1997年我们收治本病5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在检查和治疗上走弯路,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12~26岁。左侧3例,右侧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6个月。发病前有2例诉鼻旁内眦部曾有撞伤史,另2例诉鼻内及患侧眼角有刺疼史,5例患者均在很短时间内出现鼻根部内眦处红肿,继而出现患侧眼球进行性突出充血并运动障碍。5例中有3例就诊于眼科并以球后肿瘤收入院,经眼内眦部组织常规活检报告为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术及外伤后鼻窦黏液囊肿形成的原因,探讨手术治疗方法及避免囊肿复发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鼻窦手术及外伤后形成黏液囊肿的病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于鼻内镜下行囊肿切除术.1例额窦黏液囊肿术后1年后复发,2例术后复查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结论:鼻窦手术及外伤后可致黏液囊肿形成.鼻窦外伤骨折部位应尽量固定,黏膜复位;鼻窦手术中宜保持中鼻甲稳定性、保留窦内正常黏膜,术后密切随访,以减少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附10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对鼻窦结构及上皮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80例均为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完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病例。手术后2周进行第一次鼻腔鼻窦清理,以后每隔2周一次,共进行4或4次以上清理至术腔基本上皮化。结果:112例手术后1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456例手术后2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255例手术后3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98例出现术后窦口闭锁,176例出现术腔粘连,在术腔清理过程中进行处理,这些并发症均消失;95例出现术后复发而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术腔粘膜的再上皮化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窦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手术后规范化的术腔清理能早期发现并处理粘膜病变、术腔狭窄及窦口阻塞,因而术后清理对提高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提高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00例(158侧)FESS中因术前准备及术中以及术后处理方法所出现的17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中5例大出血和1例并发脑膜炎,均为术前未经系统抗感染治疗,9例鼻腔粘连均为术后没有定期复查。结论:术前抗炎,熟练操作,严格定期复查,对FESS成功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