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1000-1600℃制焦温度下,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扎莱诺尔、后布连、东胜、西山、沈北、沈阳和阳泉7种煤焦中的矿物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后焦中的矿物质变化行为与相应煤的灰熔点密切相关。当制焦温度接近或超过相应煤灰的熔融温度时,焦中的矿物质出现了明显的迁移倾向,从初始的随机分散分布发展列团聚,温度越高,矿物质的分布改变也越大,由矿物质团聚的颗粒尺寸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石油醚和蒽油为原料,在炭化温度为1 000~1 300 °C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气相炭化焦,主要考察了这两种高温气相炭化焦的物理结构和CO2气化活性,并与液相炭化焦和煤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石油醚气相炭化以裂解和缩聚反应并存,而蒽油气相炭化以缩聚反应为主;两种气相炭化焦的颗粒均为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径为0.1~0.5 μm),且随炭化温度增加,颗粒粒径减小,焦块结构趋于致密化;炭化温度增加有利于气相炭化焦的碳微晶结构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在相同炭化温度下,气相炭化焦最具石墨化倾向,液相炭化焦次之,煤焦最小;炭的气化活性不是仅由碳微晶结构唯一决定的,不同炭化过程所形成焦的气化活性顺序为:煤焦>气相炭化焦>液相炭化焦。  相似文献   

3.
在制焦温度为1223~1773 K内,制备了慢速和快速神府煤焦,采用程序升温热重法研究了煤焦-CO2高温气化反应性。主要研究了升温速率、制焦温度和热解速率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并对一种高温慢速热解焦(制焦温度为1573 K)的程序升温和等温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煤焦-CO2气化反应有明显影响;制焦温度较高的煤焦反应性较低;快速热解有利于提高煤焦的反应性;由程序升温法和等温法所得活化能随转化率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但所得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60.13 kJ/mol和163.21 kJ/mol,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4.
应用X射线衍射仪、氦汞置换密度测定仪、表面孔径测定仪、压汞仪、加压热天平等测试技术,对文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低煤化度煤焦(Ⅰ)的气化反应性是受矿物质催化和孔隙结构综合作用影响,高煤化度煤焦(Ⅱ)的气化反应性主要受孔隙结构的影响;脱矿物质后,Ⅰ的气化反应速率(■)下降,Ⅱ的■有所增加;脱矿物质前后的气化反应性大小顺序是;沈北褐煤焦>依兰烟煤焦>阳泉无烟煤焦。经过钙离子交换后,离子交换煤焦与脱矿物质煤焦相比,Ⅰ中催化作用明显,■大大增加,而Ⅱ中催化作用不明显,■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LncRNA MEG3对过氧化氢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下H2O2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活力确定最适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在最适浓度下细胞焦亡率、Western-Blot检测caspase-1的表达,qRT-PCR检测LncRNA MEG3的相对表达量。转染HLE-B3细胞沉默LncRNA MEG3,将HLE-B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iNC组、siMEG3组,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焦亡率,Western-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N-GSDMD、NLRP3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IL-1β的浓度。结果 CCK-8结果显示HLE-B3细胞活力随H2O2浓度上升而下降,最适浓度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焦亡率上升、LncRNA MEG3、caspase-1表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MEG3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焦亡率上升,caspase-1、NLRP3、N-GSDMD蛋白表达下调,IL-1β分泌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MEG3通过Caspase-1介导的焦亡经典途径参与H2O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焦亡过程,敲低MEG3可以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6.
7.
以Fe(NO3)3·9H2O为铁源,LiH2PO4为磷源和锂源,PEG400(平均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作为碳源和结构调控剂,采用喷雾干燥高温烧结法合成了球形LiFePO4/C。考察了喷雾干燥过程中,母液浓度、进风温度和进料速率对LiFePO4/C样品形貌、振实密度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母液浓度的降低,样品的粒径变小,粒径分布也更为均匀,但其球形度变差;进风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样品的粒径分布和颗粒球形度,最佳进风温度为140 ℃;样品的粒度随进料速率的升高而减小,但过高的进料速率会影响样品的球形度。所制备的LiFePO4/C的振实密度可达1.43 g/cm3,在5C倍率下其放电容量达120.5 mAh/g,5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云南玉溪煤和新疆准东煤的加氢热解煤焦二氧化碳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成焦压力、停留时间及气氛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并利用均相模型计算了各煤焦的非等温气化动力学参数。采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上述两种煤加氢热解煤焦的水蒸气气化特性,考察了成焦气氛对煤焦气化速率和气体产物组成的影响。热重气化实验表明,准东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明显好于玉溪煤焦,前者的反应活化能远小于后者的反应活化能;无论哪种煤,加氢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加氢过程碳转化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在相近的碳转化率下,加氢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明显好于氮气气氛热解所得煤焦。在水蒸气气化的情况下,准东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同样好于玉溪煤焦。总体上准东加氢热解煤焦的产氢率相比氮气气氛热解所得煤焦有所增加,不过对于这两种煤焦,随着气化温度提高,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均逐渐接近于热力学平衡所得的计算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对高糖暴露环境中脂肪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鸡尾酒法”诱导3T3-L1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5.5 mmol/L低糖(NG)或25 mmol/L高糖(HG)葡萄糖培养基培养脂肪细胞24 h;HG环境下用不同浓度CXCL14处理3T3-L1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检测消化道皮肤素(GSDMD)、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SDMD、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转录水平。LDH测定试剂盒检测脂肪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Annexin V-FITC荧光检测细胞死亡情况;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高糖环境下脂肪细胞焦亡发生率升高,CXCL14处理可提高脂肪细胞增殖活力,但脂肪细胞焦亡相关指标却受到CXCL14浓度梯度的不同影响。50 nmol/L CXCL14处理可降低高糖环境下脂肪细胞GSDMD、NLRP3、IL-1β mRNA以及NLRP3蛋白的表达,下调脂肪细胞LDH活力,减少Annexin V-FITC荧光染色细胞死亡率,但25、100、200 nmol/L CXCL14对其焦亡的指标却呈反向趋势。并且50 nmol/L CXCL14干预后脂肪细胞NLRP3、Caspase-1蛋白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结论CXCL14对高糖环境中脂肪细胞焦亡的影响与其浓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将两种不同构型的聚L-乳酸(PLLA)与聚D-乳酸(PDLA)共混、熔融、挤出、压制成圆形薄片,利用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其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共混熔体(PLLA-PDLA)属于典型的切力变稀非牛顿流体,其黏流活化能较大,表观黏度对温度变化敏感度高;随温度的升高共混熔体PLLA-PDLA的结构黏度指数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加。成核剂(TMP)的加入,使共混熔体PLLA-PDLA的非牛顿指数n减小、结构黏度指数Δη增大、可纺性下降,当m(TMP)/m(PLLA-PDLA)=0.5%时共混熔体PLLA-PDLA的可纺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煤焦气化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BP神经网络参数估计器,建立了用于模拟煤焦气化过程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该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煤焦的气化过程,可以得到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测得的2个参数,即:在煤焦中具有活性的碳与总碳的比值A和具有活性碳的单位质量反应速率Rr。  相似文献   

12.
烟煤快速加氢热解,除获取轻质烃和甲烷等气,液产品外,还得到半焦,焦油和水,半焦中残留挥发分。在氢气氛中快速热解生成半焦中的挥发分低于氮气氛,残留挥发分的多少是衡量快速热解反应程度的标志。加氢热解后生成半焦的堆密度仅为原煤的1/3.5,活性半焦直接加氢反应生成甲烷是引起半焦密度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轻质烃产率与焦油生成量有关,焦油加氢二次反应是轻质烃生成的主要途径。氢气氛中热解生成的水多于氮气氛,气相  相似文献   

13.
用加压热天平研究了九种不同品位的煤焦在CO_2气氛中的反应活性,测定了一种褐煤和一种无烟煤以及它们的煤焦的总孔容积,孔容积分布和比表面积,也测定了在气化过程中这些孔结构特徵的变化。褐煤焦的高活性是由于它们具有较高的总孔容积和比表面积。除灰无烟煤焦活性增加5倍,是由于孔结构特徵的变化,褐煤焦在气化过程中反应活性的变化同样由于孔容积和表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快速热解装置,在氮气气氛和常压条件下,考察神府煤和东胜镜质组和丝质组富集物的热解行为及快速热解焦的燃烧气化特性。随热解终温和加热速率的升高,失重率增加,燃烧特性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神府煤和蓝藻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蓝藻掺混比,即蓝藻与干基混合物的质量比为5%, 10%, 20%, 40%和80%)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蓝藻挥发分析出的极值温度比煤低,而且热解速率比煤快。蓝藻组成复杂、挥发分含量高且含有的不稳定键多,所以在较低温度下就会被破坏,从而以较高的速率挥发出去。当蓝藻与神府煤共热解时,低温下蓝藻的挥发分析出后,暴露出来的灰分覆盖在煤的表面,灰分中具有催化作用的碱和碱土金属会加快煤的热解反应,使煤的挥发分提前析出。当蓝藻的掺混比为40%和80%时,协同作用较明显,热解焦的产率比理论值低。  相似文献   

16.
对新型水煤浆气化炉洗涤冷却室进行了热模实验研究,并用F luent商业软件对其中的洗涤冷却管内温度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值与热模实验值吻合较好。对实验和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到,高温气体经过洗涤冷却环时就开始显著降温,在洗涤冷却环与洗涤冷却管的交接处,即冷却水的出口部位,热质传递最为激烈,导致温度急剧下降。在距洗涤冷却环下方约0.15 m处,气体温度已降至热质传递的平衡值附近。本文研究内容为新型洗涤冷却室工业放大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借助化学分析和FTIR光谱分析对我国煤化程度不同的18 种煤中官能团的研究表明:煤中官能团含量与煤化程度有关;煤中羧基、羟基及醚键等其他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与热解生成物CO2、H2O 和CO 的产率有关,脂肪—CH 的含量与甲烷和焦油的产率相关联,芳香—CH 的含量与热解半焦产率有关。煤的热解生成物主要是煤中官能团的断裂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认识煤样的快速热解行为,捕捉气体释放特性,在873~1 273 K条件下基于管式反应器对3种不同煤阶的典型煤样开展热解实验研究,借助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记录在线气体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对煤中含氢/含氧官能团的分解有促进作用,当温度自873 K上升至1 273 K时,H2和CO的释放量均增加了4~5倍;在实验范围的高温下,煤阶对热解反应有效气体产物组成的影响较小,在1 273 K时,H2的释放量几乎与煤种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