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探讨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400例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和无ISR组.术前及复查造影时检测血浆ox-LDL、Hcy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SR相关临床参数、血管造影特征及手术相关因素.结果 ISR组48例,无ISR组352例,临床ISR发生率为13.6%.与无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冠状动脉复查造影时血浆ox-LDL、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Hcy 、ox-LDL、服用他汀类药物、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参考血管直径、术前血管狭窄程度、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并不少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Hcy、ox-LDL、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前血管狭窄程度、参考血管直径、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ISR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蚀术(ELCA)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6例接受ELCA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27处病变)的临床资料.观察ELCA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2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原冠心病患者387例,随访6~12个月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按有无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总结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1),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和他汀类药物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无狭窄组(P〈0.01);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移居平原居住组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未移居组(16.1%vs 35.4%,P〈0.01)。结论高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与糖尿病、术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密切相关,术后移居平原可能降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药物洗脱支架是在普通支架上均匀涂有雷帕霉素及控制药量释放的聚合物,同时支架上还涂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防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形成。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是介入治疗新的里程碑。研究表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降低患者支架内及支架所在节段的再狭窄发生率。药物洗脱支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血管内支架——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内膜过度增殖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低剂量的放射性能抑制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放射性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能在管再狭窄发生率物血管内支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药物洗脱球囊(DE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支架植入后IS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紫杉醇DEB组(n=32)和紫杉醇DES组(n=44).收集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记录术后1年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DEB组和DES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均衡性(P>0.05).ISR发生在前降支较多(DEB组43.75%,DES组47.73%).两组ISR靶血管类型类似(P>0.05).两组裸金属支架(BMS)和DES植入术后ISR类型、ISR病变类型、再狭窄支架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显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及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无事件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治疗BMS或DES植入术后ISR安全可行,疗效不低于DES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西宁地区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03例进行随访.患者因心绞痛再发或术后6个月、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按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两组,总结分析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红蛋白、高尿酸血症者发生与支架相关再狭窄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P<0.05),术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者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未规律服用者(P<0.05).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在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宁地区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红蛋白、高尿酸血症及术后规律服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血管内支架——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内膜过度增殖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低剂量的放射性能抑制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放射性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能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的新型血管内支架。  相似文献   

10.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血管内支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利用运动试验来追踪评价其1年疗效。材料与方法:观察32例PTCA成功病例,其中6例在术后1~8个月被诊断为再狭窄,选择Gianturco-Roubin型支架做再成形治疗,在术后第1、6、12个月测定其运动试验结果,将所测定指标与单纯PTCA组病例做同期对照。结果:6例血管造影均为原部位的单支血管再狭窄,经支架成形处理后,狭窄度由90.5%±3.4%(x±s)下降为10.2%±6.7%;术后1年追踪运动试验表明,支架成形组较单纯PTCA组在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方面占优势。结论:再狭窄的发生除了与血管内膜增生反应相关外,还与血管壁的慢性回缩和结构重塑相联系;血管内支架可对抗这一过程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意义.方法 对206例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进行造影及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随访,造影证实再狭窄组32例,共38处病变;无再狭窄组174例,共229处病变.测量并比较两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及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行PCI时发生无复流或慢复流患者56例,随机分为抽吸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抽吸组除常规处理外立即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分析比较两组术后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酶谱、ST-T改变、LVEF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及TMP分级,心肌酶谱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出现缺血性ST段抬高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ACE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时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罪犯血管远端的心肌灌注及术后心功能,减轻慢复流或无复流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590(miR-590)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45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1)和非ISR组(n=40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590水平,分析其与ISR的关系。结果 ISR组miR-590相对表达量低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管病变长度是PCI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590是PCI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模型Y(由DBP、FBG、LDL-C、血管病变长度和miR-590构成)预测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模型X(由DBP、FBG、LDL-C和血管病变长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男性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预后预测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男性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10 4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入选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6 1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4 3例。随访 (11.9± 8.7)个月。综合患者的人群因素、无创检查、合并症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提示 ,以重要心脏不良事件为因变量 ,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有意义的预测因素 (P <0 .0 5 ) ,相关系数为 2 2 .0 0。其他因素为无意义变量 ,P >0 .0 5。结论 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冠脉穿孔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01至2020-09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冠脉穿孔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冠脉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5758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90例术中出现冠脉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PALMAZ BLUE.014外周支架(简称BLUE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5例冠心病患者,其参照血管直径≥5.0 mm(简称大冠状动脉),术中采用BLUE支架,共置入5枚,其中前降支3枚,右冠状动脉2枚。结果 5枚支架均顺利置入冠状动脉狭窄段,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10%。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胸痛或胸闷症状,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术后6~12个月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5枚支架内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 BLUE支架用于PCI术,安全性好,疗效满意,可作为大冠状动脉冠心病患者PCI治疗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小血管置入国产EXCEL支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单纯置入小血管支架(支架直径〈3.0 mm,297例)和单纯置入大血管支架(直径≥3.0 mm,405例)进行对比分析,术后6、12、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临床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及血栓发生率。结果 6~18个月时两组间MACE事件、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心源性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及累计血栓事件老年小血管支架组较大血管组增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小血管内置入国产EXCEL比同龄大血管冠心病患者血栓累计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总结278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后出血并发症情况,其中单纯CAG术174例,急诊PCI术42例,择期PCI术62例。结果出血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6.47%。血管径路出血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4.32%,其中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及血肿9例,8例痊愈,1例死亡;假性动脉瘤3例,均痊愈。血管径路外出血6例,发生率为2.16%,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治术后的出血并发症,处理适当预后良好,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