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处理标本后放置时间与血氨测定值的关系。方法将43例测血氨患者的标本不同方法处理、储存,分别放置不同时间后测定其血浆氨浓度。结果所有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其血氨浓度越高;未分离标本放置30min内无明显差别(P>0.05),60min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出的血浆标本温室时120min之内无明显差别,180min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4℃冰箱冷藏的分离标本3h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4h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20℃冰箱冷冻的分离标本24h内无明显差别(P>0.05),48h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未分离血浆的标本应在30min内分离并完成检测,即使分离出血浆也应在2h之内检测,冷藏应于3h内、冷冻保存于24h内测定。  相似文献   

2.
鲜胜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128-129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样本在临床血生化检查中的报告差异。方法选取本院50例进行体检的员工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生化检查。结果肝素锂血浆组在血生化检测中ALP、ALB、TC、TG、AST、HDL-C等指标检测结果和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血浆组血生化各指标结果和血清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样本在血生化检测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依据标本情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药物对职业接触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触抗肿瘤药物5年以上,每日接触5人次以上护士为接触组;无抗肿瘤药物接触史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接触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各3mL,EDTA抗凝血各2mL,利用我院血清免疫球蛋白常规检测方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接触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触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8+有上升趋势,CD4+/CD8+比值有下降趋势,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D3+及NK细胞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可能减低护士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浆电解质检验与血清检验所得结果间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随机抽取需行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据血小板(PLT)水平将患者分为小于组(22例)、正常组(60例)、大于组(18例),检测血清和血浆中电解质的浓度。结果血清中Cl-、Na+及K+水平低于血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清与血浆中Cl-、Na+及K+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LT水平越高K+差距越大。结论 PLT的数量将影响血浆电解质的检测浓度,同时也会影响血清的检测浓度,应选择设立检验时可参照的正常血浆电解质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8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分别于24,72h采集血液标本,并采集30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标本,测定3组血清中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型组血清中的Zn2+、Ca2+、Mg2+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轻中型组,轻中型组Mg2+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的K+、Na+、Fe3+、Cu2+的浓度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各种离子在24和72h之间浓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血清中Zn2+、Mg2+、Ca2+浓度的监测可以作为判断颅脑外伤病情和预后的一种简单快捷经济的检测方法。早期补充Zn、Mg制剂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三组不同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指标,比较其检验结果。方法采用美国AEROSET2000全自动生化测量仪分别检测正常组,溶血组和乳糜血组血清中的血糖,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糖、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在溶血组与正常组中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血糖、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在正常组与乳糜血组中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尿素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溶血和乳糜血均会对生化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及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180例既往健康且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根据自愿选择分娩方式的原则,分为剖宫产、分娩镇痛组、自然分娩组3组,每组入选60例,观察3组产后的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不同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泌乳素(PRL)、泌乳量变化,并分析VAS评分与PR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产前和产后30min 3组血清PRL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产后24h 3组血清PRL水平组内比较均较前由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分娩镇痛组较其他两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比较,自然分娩高于剖宫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48h 3组血清PRL水平组间比较剖宫产组较其他两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分娩组与自然分娩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72h 3组血清PRL水平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泌乳始动时间分娩镇痛组明显早于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的泌乳量分娩镇痛组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镇痛组的疼痛程度在各个时间段比较均较其他两组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24、48、72h自然分娩组较剖宫产组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与血浆PRL浓度呈负相关(r=-0.94,P<0.01),结论产后疼痛是影响产妇产后泌乳的主要因素,硬膜外分娩镇痛有利于早期乳汁的分泌,为产后哺乳成功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路晓钦  黄丹  李蓉  董志 《中国药业》2014,(12):25-26
目的探讨手性药物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对氨茶碱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85∶1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5 nm。SD大鼠,随机分为单用氨茶碱组(APL组)、左西替利嗪+氨茶碱组(LCZ+APL组)和西替利嗪+氨茶碱组(CZ+APL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在给药0,2,4,6,8 h时采血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LCZ+APL组比较,APL组氨茶碱的给药后初始血管浓度(Co)、消除速率常数(Ke)、药物半衰期(t1/2)、清除率(C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观分布容积(Vc)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CZ+APL组比较,APL组氨茶碱的Ke,t1/2,CL,AU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o及Vc无显著差异(P>0.05)。与LCZ+APL组比较,CZ+APL组氨茶碱的Ke,CL,Co,AUC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t1/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均可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代谢率减慢,同时西替利嗪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的作用比左西替利嗪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DPH)血浓的监测,探讨DPH单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单药DPH组、双药组、三种以上药物组进行了血浓监测结果:首次DPH血浓监测时三组有效率分别为48.6%、41.9%和35.5%,总有效率为45.2%。经统计学处理三个治疗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调整DPH血浓后三组有效率分别上升为77.5%、58.1%、44.1%,总有效率达73.1%。经统计学处理单药DPH组与双药组和三种以上组比较其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药组与三种以上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控制癫痫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单药较双药和三种以上药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ICH)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量10~30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6例,分为NGF+常规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正常对照组2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用ELISA法动态测定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以及随访6个月后进行ADL分级。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NSE浓度在发病12h内至28d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GF组患者血清NSE浓度在发病14d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1d以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GF组患者血清NSE浓度在发病7d内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14d以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月后随访,两组ADL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足量外源性NGF可以保护神经元,减少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托拉塞米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托伐普坦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P<0.05);治疗后,两组单位时间尿量、血钠、血浆胶体渗透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伐普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良好,利尿效果好,且安全性高,但对血压有一定影响,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MHD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和透析+甘露醇组。透析+甘露醇组在常规透析组基础上加用20%甘露醇注射液。于试验前后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酶联免疫法检测氧化蛋白产物(AOPP)。结果:治疗后透析+甘露醇组血清中MDA及AOP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NO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常规透析组血清中MDA、AOPP及NO浓度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常规透析组各项指标比较,透析+甘露醇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甘露醇具有干预MHD高血压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在暴力违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对伪装精神病(诈病)的诊断与鉴别作用。方法:将男性暴力违法(被控故意杀人和伤害)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完全责任能力伪装精神疾病组(简称诈病组)、无精神病无诈病表现完全责任能力组(简称完全组)、精神分裂症限定责任能力组(简称限定组)、精神分裂症无责任能力组作为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血清COR、ALD水平。结果:(1)鉴定前后COR、ALD水平自身对照比较:诈病组COR、ALD水平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完全组COR有差异(P<0.05),ALD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定组COR有差异(P<0.05),ALD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COR、ALD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诈病组血清COR、ALD水平下降率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3)鉴定前诈病组COR、ALD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完全组与限定组比较COR无差异(P>0.05),ALD有差异(P<0.05);完全组与对照组比较COR无差异(P>0.05),ALD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限定组与对照组比较COR无差异(P>0.05),ALD差异有显著性(P<0.01)。(4)鉴定后诈病组与完全组比较:COR高于完全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ALD高于完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诈病组与限定组比较:COR高于限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LD高于限定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诈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O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L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血清COR、ALD水平在应激层面对伪装精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以及对不同责任能力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客观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嘉兴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清肺利咽汤治疗.2组均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浓度监测及达标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硫酸镁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清镁离子浓度(简称血镁浓度)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入选患者108例,血镁浓度监测点124个。硫酸镁维持给药期间的血镁浓度达标率为52.17%,硫酸镁维持给药结束后的血镁浓度达标率为21.51%,所有患者均无子痫发作。(2)在所有达标患者中给予硫酸镁负荷剂量的比例显著高于未达标患者(P<0.05),硫酸镁维持给药结束后达标的患者对血镁浓度的测定时间(指测定血镁浓度距离维持剂量给药结束的时间间隔)为4.00(2.00,8.00)h,未达标患者的为10.00(7.00,12.0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给药期间血镁浓度达标患者对血镁浓度测定时间(指测定血镁浓度时距离维持剂量给药开始时间)与未达标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维持给药期间及维持给药结束后血镁浓度达标患者与未达标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孕周、诊断、浓度测定前的硫酸镁使用量、基线血镁浓度、延长孕周时间及妊娠结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使用硫酸镁后血镁浓度水平波动较大,维持给药期间和维持给药结束后的血镁浓度的达标率均较低,有必要规范硫酸镁给药方案,给予负荷剂量硫酸镁,必要时延长维持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6.
四逆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液内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和主要靶器官血管活性物质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伪手术(SO)组、肾性高血压(RH)组和四逆汤治疗(ST)组,每组8只。根据双肾动脉夹闭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应用RBF-2型大鼠尾动脉血压计测量血压,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脑、肾组织内皮素受体A(ETRA)、一氧化氮合酶(NOS)、AngⅡ和CGRP的表达。结果①ST组大鼠血压明显低于RH组(P<0.05)。②大鼠血清NO、血浆CGRP和ET含量ST组均明显高于RH组(P<0.05),AngⅡ含量无变化(P>0.05)。③大鼠心、肾ETRA表达水平ST组均明显低于RH组(P<0.05),但脑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eNOS表达水平ST组明显高于RH组(P<0.05),脑、肾iNOS表达水平ST组明显低于RH组(P<0.05);心、脑、肾CGRP表达水平ST组均低于RH组(P<0.05);心、肾AngⅡ表达水平ST组均明显低于RH组(P<0.05),但在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四逆汤可能通过调节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脑、肾内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及其血液内的有效含量,而发挥血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收治透析1~4年的96例尿毒症患者分别予以HD、HF以及HFHD进行治疗,透析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常规检测Cr、P,放射免疫法测定β2-MG、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采用QOL-C30进行健康状况调查1次。结果三组患者在透析前,血液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透析6个月后,三组患者的Cr、P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HFHD组的β2-MG、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下降较HD组显著(P<0.05,P<0.01),HF组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下降较HD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透析前比较,透析治疗后患者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上改善显著(P<0.01),在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上改善明显(P<0.05);透析6个月后组间比较,HFHD组的各项健康因子较H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HF组与HD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血液透析方法均能改善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但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选择素血清学水平及其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A561C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及其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方法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可溶性血清E-选择素水平,并对不同亚组及其基因型间血清E-选择素水平介导白细胞的渗出对178例冠心病患者和162例健康对照者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RFLP)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E-选择素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冠心病亚组可溶性E-选择素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3组组间比较,AMI组E-选择素血清水平较S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A、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心病组中E-选择素 G98T基因型GT基因型与GG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61C基因型比较发现AC基因型E-选择素空腹血清学水平高于AA基因型者(P<0.05);E-选择素 G98T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间GT与GG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0,P<0.05), GT基因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356倍(OR=2.356,95%CI=1.020~5.442).A561C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间AC与AA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6,P<0.05),AC基因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558 倍(OR=2.558,95%CI=1.160~5.641).结论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影响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E-选择素 G98T 和A561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有相关性,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孔繁明  王伟莉  孙金柱 《中国药房》2012,(24):2242-2244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1α-(OH)-D3)冲击治疗和每日治疗对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期维持血液透析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的血钙血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SHPT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均分成常规组和冲击组。常规组口服阿法骨化醇0.75μg·d-1;冲击组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次3μg,每周2次。2组均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时测2组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LP)及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但2组治疗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磷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钙磷乘积治疗第4、8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但冲击组上升不明显(P>0.05),且治疗第4、8周时,常规组的钙磷乘积显著高于冲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PTH、ALP水平治疗第4、8、12周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口服常规治疗和冲击治疗均能控制SHPT,但冲击治疗效果更明显,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钙尔奇+阿法骨化醇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片+阿法骨化醇胶丸;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600片+阿法骨化醇胶丸。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BMD值均提高(P<0.05);两组BMD值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和钙尔奇+阿法骨化醇两种方案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且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