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11例外伤所致CVST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CVST患者4例继发于颅骨未骨折的闭合性脑损伤,7例继发于颅骨线形骨折;以头部胀痛、视力下降、癫痫发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头颅MRI及MRV和脑血管造影检查为该病提供确诊依据;11例患者中4例行抗凝治疗,7例行血管内治疗;治疗后6例患者痊愈,4例好转,1例无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中9例病人接受门诊和电话随访6个月至3年,疗效稳定,无一例复发。结论 颅脑损伤后不明原因颅内压增高,尤其是并发颅骨骨折时,应警惕CVST发生,尽早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血管内治疗协同抗凝治疗可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侧窦血栓(87.5%)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37.5%)最常见,70%患者有2个以上部位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14例(87.5%),其次为癫癎、偏瘫、嗜睡及反应迟钝等。头颅CT有14例(87.5%)发现特征性改变,为枕部近颅板下或后纵裂条索状高密度影。头颅MRI结合MRV阳性率为94%。结论:头痛是CVST患者最常见的主诉,CT可作为一种诊断CVST有效的初始检查,MRI结合MRV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4例确诊为CVS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经各种方法治疗后4例痊愈,14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结论:CVST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行MRI/MRV或DSA检查;早期给予抗凝、溶栓及病因的对症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性脑糠脉窦血栓(CVST)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10例由感染所致的CVST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继发于乳突感染,2例继发于头面部疖肿感染,3例继发于中耳炎,1例由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导致。患者最初主要为头痛、发热等局部感染表现,进而出现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头部CT、MRI、DSA等检查显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10例患者均行抗感染治疗,其中6例给予抗凝治疗,4例给予局部溶栓治疗。治疗后患者痊愈7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头面部感染及全身性菌血症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考虑CVST。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01~2008-12住院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早期多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癫、意识障碍,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3)影像学表现为非动脉分布区多发性脑梗死,有的伴有出血。(4)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5)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CVS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症状、体征的病人,应考虑到CVST,及时行头颅CT、MRI、MRV或DS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依据病因抗凝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上并非少见 ,但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常易误诊。多经头颅CT ,MRI及DSA确诊。现报告 8例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9~ 54岁 ,平均 41岁。病程 3~ 1 4天 ,平均 6 5天。分娩时大量出汗、失血量多 1例 ,口服避孕药及中耳炎史各 1例 ,高脂血症 2例 ,不明原因 3例。1 .2 临床表现 头痛 7例 ,呕吐 6例 ,视乳头水肿或眼底视网膜出血 7例 ,患侧眼睑水肿伴眼球突出、活动受限 1例 ,偏瘫 1例 (肌力 4级 ) ,颈强直 1例。1 .3 实验室检查  8例腰穿脑脊液 (CSF)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CVS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2例中,CT+CTV检查3例,CT+MRI+MRV检查16例,MRI+MRV检查30例,CT+DSA检查3例.头颅CT平扫可见高密度三角征5例、高密度点征9例、条带征或条索征4例,MRI平扫可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6-01我院经头CT、MRV及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6例CVST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腰椎穿刺结果、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病因有产褥期、妊娠期、长期服避孕药、重度脱水、肺癌、血液病、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另有病因不明者。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偏瘫、发热及复视、视力下降。脑脊液检查示颅压增高、蛋白轻度增高,头CT示弥漫性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空三角症、静脉性梗死致出血及未见异常。结论 CVST的临床症状多样化,确诊需影像学检查,积极治疗预后好,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脱水降颅压、降纤、抗凝及原发病的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院2000-01~2010-03收治的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32.2岁,病程7 d~3个月,平均30 d.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CVT病人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与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年龄在19~52岁;(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3)早期表现为头痛(87%)、呕吐(60%)、视力障碍(33%),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脑梗死(67%),其中20%伴有出血;(5)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定量正常或升高;(6)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好。结论时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脑局灶性症状、体征的年轻病人.应考虑到CVT,及时行MRI或MR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抗凝治疗为其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影像学诊断为CVST的患者,行抗凝及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有颅内压增高表现;3例癫痫发作;2例颅内出血;2例出现意识障碍;1例偏瘫。头部CT、MRI、MRV、DSA为诊断提供依据。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例进行血管内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进行肝素抗凝治疗。治疗后9例患者中7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例患者半年至2年,疗效稳定,无1例复发。结论CVST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及时行MRI、MRV及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抗凝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协同抗凝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4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14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的有12例,伴有呕吐者2例,癫疒间发作者5例,伴有意识障碍者6例,伴有肢体瘫痪2例,伴有失语者1例。所有患者MRV均提示静脉窦显影不佳或不显影。给予抗凝治疗后,出院时9例症状好转,4例复诊痊愈,1例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血管成像,抗凝是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35例CVST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27例接受抗凝治疗,其中单纯抗凝治疗13例,术后抗凝治疗9例,介入治疗后抗凝治疗5例;8例未接受抗凝治疗.治疗4周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手术并抗凝治...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通常因大脑的血液循环血流较快,不易造成血栓形成,但在外伤及一些高凝状态等情况下也可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YS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采用扩大版的科技引文索引检索系统获得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关于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的7项研究中的15名患者,结合本组1例,共16例。通过分析,明确其临床概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后。结果 1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乙状窦栓塞患者平均年龄20.9岁,伤后GCS评分13~15分,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12例栓塞在右侧,4例在左侧。12例合并有横窦或颈静脉栓塞。13例有颅骨骨折表现,且骨折与乙状窦栓塞均为同侧。10例仅对症治疗,5例接受抗凝治疗(其中2例还接受了手术治疗),另有1例仅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出现无法解释的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应高度怀疑乙状窦栓塞,CTA、磁共振静脉造影以及DSA可以明确乙状窦栓塞的诊断。大部分患者经观察对症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患者可在监测凝血功能条件下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CVT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影像学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其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此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女性稍多,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病因,部分病例病因不明。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多见(82.7%),其次为癫发作(3.85%)或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3.5%)。腰椎穿刺检查多数病例压力升高(86.7%),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典型病例颅脑CT可见到血栓局部条索状高密度影或伴有出血和水肿。MRI平扫可见病变静脉窦异常血栓信号。MRV和DSA可见病变静脉窦显影不良或不显影。经抗凝、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部分病例行溶栓治疗后,多数病例病情好转(86.5%),少数病例病情恶化(5.7%)。结论 中青年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腰椎穿刺检查提示颅内压升高时应高度警惕CVT可能。围产期女性为高危人群。疑似病例应尽早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DSA是CVT诊断的金标准并可指导溶栓路径。治疗上早期应用抗栓治疗,严重病例经动脉或静脉行局部溶栓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此外还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01-2013-10收治的124例CVST患者资料,其中病程≤8.5 d者64例,病程>8.5 d者60例。所有患者接受抗凝治疗,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0.4 mL (5000 U )皮下注射,用量2次/d ,q12h;持续3~23 d(平均12 d)。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表现、腰穿结果,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早期抗凝与晚期抗凝的效果。结果除言语障碍外,出院时患者各项主要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病程中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7例患者进行腰穿初查及复查,复查时平均颅内压(260.24±64.79)mmH2 O ,低于初次腰穿颅内压(318.75±69.46)mmH2 O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0.32%,其中中早期抗凝痊愈率(71.88%)高于晚期(23.33%)(P<0.05)。结论对CVST采用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早期抗凝比晚期痊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3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本组病因依次为产褥期(58.8%)、感染(23.5%)、脱水(2.9%)、血液病(2.9%)、外伤(2.9%);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查体视乳头水肿89.4%,癫痫发作44.1%,脑膜刺激征阳性35.3%,意识障碍26.5%,轻偏瘫5.9%,眼球突出伴活动障碍5.9%;头MRI、MRV均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行DSA检查发现双侧横窦血栓形成;本组在应用降颅压、抗感染等药物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u,12小时一次,疗效显著,治愈25例(73.5%),好转3例,死亡6例。结论:产褥期、感染、脱水是CVST常见原因; CVST患者主要表现为高颅压症状;头MRI和MRV能清楚显示血栓形成部位;抗凝治疗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