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肾功不全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81)和低剂量组(n=81),分别采用75mg/d和50mg/d氯吡格雷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差别。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参数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谷丙转氨酶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轻、中度出血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重度出血患者明显多于低剂量组。结论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均具有良好的降血小板聚集率作用,但高剂量用药增加了其重度出血并发症风险,建议临床采用低剂量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显著但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如何更多了解可能引起氯吡格雷抵抗的因素,从而提高氯吡格雷的疗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是目前临床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影响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遗传因素,旨在为氯吡格雷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的影响。 方法 将16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独给予氯吡格雷(Ⅰ组)和联用雷贝拉唑(Ⅱ组),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HPLC-DAD法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代谢产物SR26334的浓度,用DAS药动学软件对SR26334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求得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单用组比较,雷贝拉唑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48),AUC(0-∞),MRT(0-48),t1/2,CLz/F,Cmax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max 由(1.17 ± 0.41)h 减少为(0.58 ± 0.20)h(P < 0.01)。结论 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过程无影响,但有加快氯吡格雷体内代谢为SR26334 的速度,但对于其代谢程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Yu XY  Chen QX  Bai XY  Tian S  Sun JL  Lü Y  Du GH 《药学学报》2011,46(10):1268-1272
本文采用多种分析检测技术对硫酸氢氯吡格雷的4种晶型物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技术测定大鼠血浆中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研究了大鼠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4种不同晶型的吸收特点。结果显示大鼠灌胃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后血浆中可以检测到反应吸收过程的代谢产物,硫酸氢氯吡格雷4种晶型的代谢产物曲线下面积有显著性差异。故认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不同晶型物质表现出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提示晶型物质状态不同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作用。  相似文献   

5.
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的药理学特性与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 ,对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 (ADR)、药物相互作用和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与结论 :由于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的结构类似 ,作用模式类似 ,因此它们存在类似的药理作用和ADR。噻氯吡定和氯吡格雷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 ,能有效预防患血管疾病者的中风、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但在使用时一定要警惕其严重ADR。  相似文献   

6.
NONMEM法分析临床病人静脉输注阿米卡星的群体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52例呼吸科感染病人静脉输注阿米卡星(amikacin,AMK)的临床数据,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临床病人AMK的血清浓度275点,按二房室开放模型,用NONMEM程序一步估算出AMK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定量地分析病人的体重、肌酐清除率、长期用药和病理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固定效应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经统计分析病人的肌酐清除率和COPD对AMK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有显著意义,而体重对表观分布容积Vc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由最终回归模型估算出AMK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受试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爱普瑞乐)与参比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受试者双周期交叉空腹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受试制剂和波立维片参比制剂75mg,用LC—Ms/MS法测定氯吡格雷的羧酸代谢物氯吡格雷酸的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氯吡格雷酸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来间接反应氯吡格雷的药代特征及生物等效性。结果:氯吡格雷的代谢物氯吡格雷酸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351.1±654.9)、(1184.6±607.7)ng/mL,AUC0-24h分别为(2642.0±1093.8)、(2780.6±1283.1)ng·h·mL-1,AUC0-∞分别为(2867.8±1238.9)、(3003.3±1291.2)ng·h·mL-1,t1/2分别为(3.81±2.54)、(4.62±2.88)h,tmax分别为(0.80±0.32)、(0.95±0.63)h,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4±34.8)%。结论:本检测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适合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浓度测定。AUC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tmax经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变化对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益生菌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灌胃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0.8 g·kg-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25 mg·kg-1)和等体积的纯化水,连续7 d。第8天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于含有衍生试剂的抗凝管中,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使用DAS 2.1.1拟合药动学参数,SPSS 21.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益生菌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活性代谢产物衍生物(CAM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t1/2tmaxCLVCmax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道菌群变化对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参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美吡达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时环丙沙星对美吡达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24只分为联合用药组 (环丙沙星 美吡达 )及单独用药组 (美吡达 ),治疗9d后分别测定两组美吡达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血糖。结果两组大鼠美吡达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房室模型。且联合用药组美吡达血药浓度显著升高 ,清除率下降50 %(P<0.05) ,吸收半衰期延长63.7 %(P<0.05),单独应用美吡达治疗后血糖为5.978mmol·L -1,联合应用环丙沙星治疗后血糖为5.301mmol·L-1;两组降糖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环丙沙星对美吡达的吸收药代动力学有影响 ,美吡达联合应用环丙沙星降糖效果比单独应用美吡达时强。故同时给药时应注意调整美吡达的用药剂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肝素及两药合用对实验性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素组、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与肝素合用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建立高胆固醇饲料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血清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并定量分析病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斑块部位的巨噬细胞百分含量。结果肝素能够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而氯吡格雷对血脂水平影响不大;肝素和氯吡格雷均能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降低血清CRP浓度,减少巨噬细胞阳性细胞百分率,联合用药作用明显增强(P<0.05),两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肝素均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但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米屈肼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平行分成3组,分别单次静脉滴注米屈肼注射液250、500和1 000 mg.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米屈肼的浓度,并采用DAS药动学软件估算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米屈肼注射液后,在250~1 000 mg剂量范围内,米屈肼的Cmax、AUC0-24和AUC0-∞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t1/2、CL和Vd不随米屈肼剂量变化而改变.结论:单次静脉滴注米屈肼剂量在250~1 000 mg范围内,米屈肼在中国人体内均呈线性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静滴银杏内酯B(抗脑梗塞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2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单次静滴银杏内酯B注射液20、40、60mg。用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银杏内酯B浓度,并用DASver2.0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中,3组的t1/2z无显著性差异,并与给药剂量无关;3组的AUC0-t随给药剂量的加大而增加;3组的AUC/dose,c/dose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0~60mg内,银杏内酯B注射液的体内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给予普卢利沙星胶囊的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成年受试者按3×3拉丁方随机分组,分别单次口服132、264、528mg普卢利沙星胶囊,多次口服264mg普卢利沙星胶囊,连续6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普卢利沙星代谢产物NM394的血药浓度。应用DASver1·0软件进行模拟拟合及参数计算。结果:12名受试者全部完成单次给药试验,试验期间未发生任何药品不良反应。各受试者血样中检测不到普卢利沙星,只能测定其代谢产物NM394。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符合二室模型,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无性别差异。多次给药未见蓄积现象和药动学参数的改变,表明本品无自身酶抑制或诱导作用。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特异性强,可满足普卢利沙星临床药动学试验要求,其参数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在我国成人中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卡维地洛片(抗高血压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单次口服试验与参比卡维地洛20 mg.用LC-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卡维地洛浓度,并用DAS Ver 2.0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卡维地洛试验与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0.69±0.24)和(0.76±0.39)h,t1/2分别为(7.21±5.10)和(7.99±4.70)h,Cmax分别为(63.70±21.45)和(60.02±22.34)μ·L-1,AUC0-t分别为(161.98±62.24)和(168.15±64.09)μg·h·L-1,AUC0-∞分别为(173.30±78.42)和(179.49±72.84)μg·h·L-1;卡维地洛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3±25.9)%.结论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片(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24名中国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单次口服左乙拉西坦片(500,l000,150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乙拉西坦片低,中,高剂量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Cmax为(14.42±3.51),(26.73±6.22),(38.44±8.75)μg.L-1;Tmax为(1.31±0.58),(1.44±0.61),(1.19±0.51)h;t1/2为(6.19±1.18),(5.75±1.22),(5.87±1.55)h;AUC0-t为(130.43±23.43),(220.63±42.82),(316.93±76.58)μg.h.L-1。结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的Cmax和AUC显示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受试者服用左乙拉西坦片500,l000,1500 mg后,药代动力学参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盐酸美普他酚注射剂(麻醉镇痛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36名健康志愿者分为3个剂量组(静注25和50 mg);肌肉注射给药(推注75 mg)。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美普他酚浓度变化,以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盐酸美普他酚注射剂3个剂量组的AUC0-t分别为(241.50±50.25),(621.72±208.10)和(898.16±194.29)ng.h.mL-1;AUC0-∞分别为(247.79±51.98),(636.10±213.05)和(921.14±214.86)ng.h.mL-1;Cmax分别为(203.58±38.61),(393.98±66.92)和(347.64±72.94)ng.mL-1;tmax分别为(0.05±0.02),(0.05±0.02)和(0.56±0.33)h;t1/2分别为(2.24±0.85),(2.19±0.66)和(2.18±0.42)h;静脉给药2个剂量组间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Cmax,t1/2z,CLz,V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次肌肉推注75 mg组相对单次静脉推注50 mg组,计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3个剂量法罗培南钠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150、300和600 mg法罗培南钠片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法罗培南的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3个剂量组(150、300和600 mg)法罗培南钠片,血浆中法罗培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分别为(3.73±2.77)、(6.72±4.12)和(13.1±8.04)μg.h/mL;Cmax分别为(1.89±0.93)、(3.19±1.14)和(6.95±3.37)μg/mL;Tmax分别为(0.97±0.54)、(0.83±0.38)和(0.93±0.45)h;t1/2分别为(0.92±0.26)、(0.94±0.14)和(0.98±0.15)h。累积尿药排泄率分别为(6.23±7.09)%、(4.69±4.32)%和(4.14±2.95)%。结论健康人口服150~600 mg法罗培南钠片后,法罗培南在体内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种石杉碱甲制剂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分为2组(每组10名),分别单剂量贴用石杉碱甲缓释贴片10 mg和口服石杉碱甲片0.2 mg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血浆中石杉碱甲浓度,并经DAS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石杉碱甲缓释贴片与片剂的tmax分别为(40.2±13.2)、(0.6±0.3)h;t1/2分别为(28.4±7.4)、(13.6±1.3)h;ρmax分别为(0.7±0.4)、(1.9±0.5)μg.L-1;MRT0-t分别为(74.1±8.5)、(18.7±1.6)h;AUC0-t分别为(70.4±53.1)(0~168 h)、(19.9±2.7)(0~48 h)μg.h.L-1。结论石杉碱甲缓释贴片的药动学参数较普通片剂ρmax降低,tmax显著延长,t1/2延长,从而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potential for a pharmacokinetic (PK) drug-drug interaction between modafinil and methylphenidate, each at steady state, was investigated in an open-label, randomized, single-period study in 32 healthy male and female volunteers. All subjects received modafinil once daily orally for 28 days (200 mg on Days 1-7 and 400 mg on Days 8-28). On Days 22 to 28, half of the subjects also received 20 mg of methylphenidate orally 8 hours after their modafinil dose. PK profiles of modafinil were obtained on Days 21 and 28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s in the mean changes in PK parameters for modafinil. Parameters for its metabolites were also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 and all treatments were well toler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ministration of low-dose methylphenidate 8 hours after treatment with modafinil does not appear to alter the steady-state pharmacokinetics of modafinil in healthy volunteer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普通片在健康人体内药动学。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普通片2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并用DAS 2.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普通片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 247.8±78.4)μg.L-1和(1 896.7±109.2)μg.L-1,tmax分别为(4.6±0.7)h和(2.6±0.9)h,t1/2分别为(8.6±2.8)h和(4.8±1.5)h,AUC0-∞分别为(5 879.3±176.2)μg.h.L-1和(3 724.9±121.3)μg.h.L-1,AUC0-t分别为(4 427.8±131.7)μg.h.L-1和(2 936.5±75.4)μg.h.L-1。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的tmax、t1/2长于普通片,AUC0-t、AUC0-∞高于普通片,而ρmax低于普通片,说明硝苯地平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