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身舞蹈症表现为局限于一侧上下肢与/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运动,通常由对侧基底核或其联系纤维受损所致,是一组相对少见的临床综合征。舞蹈症可以由于多种病因:感染、自身免疫性、遗传和神经退行性、代谢病、中毒、肿瘤、卒中等因素所导致[1]。偏身舞蹈症是最常见于卒中后的不自主运动类型[2]。然而,缺乏影像学病灶的血管源性偏身舞蹈症临床上比较罕见,将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回顾,以加深临床对偏身舞蹈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非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的综合征,典型表现为三联征: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偏侧或双侧)及头部MRI T1加权像纹状体区高信号[1,2],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本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该病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60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14 d于2010  相似文献   

3.
<正>舞蹈症是一组累及头面部及肢体的连续、粗大、不规则的不自主运动,其表现形式多样,通常由对侧基底节(尤其是丘脑底核、尾状核和壳核)或其联系纤维的病变所致[1-3],可由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颅内占位、神经变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毒物及遗传性疾病引起[2-5]。1960年Bidwell首次报道糖尿病合并偏身舞蹈症[6]。目前,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NKHCB)已被认为是一组以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及头颅MRI T1WI对侧基底节区高信号为特点的综合征[7-10]现对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性、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病机制及治疗,以指导临床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集的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3~87岁,平均72. 1±11. 7岁。6例患者既往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史1月~20年,1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发病时随机血糖波动于7~27 mmol/L,5例发病时随机血糖显著升高,2例发病时随机血糖偏高。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1例未查。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或面部不自主运动。7例患者中,3例头颅CT高密度影CT,4例阴性。2例MRI-T1W1高信号,3例未查,2例阴性。所有患者未复发类似症状,例4患者死于肺癌。结论出现不自主的偏身舞蹈动作的患者,既往血糖控制不佳或入院后查出高血糖,无论头颅CT及MRI有无典型影像学表现,控制血糖后不自主运动消失,均应考虑本病。积极控制血糖,可消除或减少舞蹈症状。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伴偏身舞蹈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伴偏身舞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以"脑卒中"或"偏身舞蹈症"为关键词,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库,对2003年至2008年15篇国内杂志发表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部分病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多好发于有动脉硬化基础的老年人,以基底节病变最常见,156例脑梗死患者中基底节病变占91.0%,38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病变占97.4%。脑部病灶小,临床表现轻,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高血糖可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幻觉、谵妄、昏迷、癫痫、类卒中综合征等,而偏侧舞蹈症较少见[1]。我们临床诊治了1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现汇报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1岁,退休。以"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 m"为主诉收住院。患者1 m前出现右上肢及右侧足趾不自主运动,右面部不自主挤眉弄眼,症状持续时间不定,每日发作1~4次,睡眠时症状消失,无肢体麻木及无力,无肢体抽搐,无  相似文献   

7.
正舞蹈症是一种多运动综合征,是由于连续不断的肌肉随意收缩引起的短暂的、突然的、不自主的动作[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罕见的能引起获得性舞蹈样动作的病因,据报道[2,3]少于2%,而且多与甲亢性毒血症临床症候群同时或在其之后出现。本文报道1例以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舞蹈症病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主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3 d入院。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5例非酮症高血糖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急性起病,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舞蹈症状;血糖和血渗透压明显增高;影像学表现为特异性斑片状脑出血和纹状体T1高信号;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控制舞蹈症状。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以及MRI显示为纹状体T1高信号,可能构成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示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后者导致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受损,从而产生舞蹈样症状。  相似文献   

9.
舞蹈病由锥体外系病变引起,表现为肢体或头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病灶位于对侧锥体外系,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丘脑底核等。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常见于脑血管病、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损害以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糖尿病并发偏侧舞蹈症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现对作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例糖尿病性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有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2例既往均有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差,给予积极控制血糖及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舞蹈样动作合并血糖增高是本病的特点之一,可合并头颅MRI T1WI纹状体高信号,确诊后应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合并应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
尾状核出血致偏侧舞蹈症临床上较少见 ,如果诊治不当会使病情加重延误治疗。现将我院 1990~ 2 0 0 0年诊治的 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 6~ 68岁 ,平均 5 8.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 6例 ,糖尿病 4例 ,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1例 ,颞叶梗死 1例。既往均无舞蹈症病史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及遗传病史。全部病例均经头颅 CT检查证实为尾状核出血。1.2 临床表现  2例表现为突然起病的完全性偏瘫 ,经治疗 1周后出现偏瘫侧肢体舞蹈样运动 ,4例表现为突然起病的不完全性偏瘫 ,上肢重于下肢 ,2例无肢体偏瘫。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癫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7例糖尿病性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史者,以局限性运动发作持续状态和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多见,发作时均血糖升高,脑电图检查仅1例有局灶性癫波,控制血糖后6例终止发作出院,1例因合并其他疾病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糖尿病性癫的发作与血糖升高密切相关,脑电图检查多数无明显癫波,控制血糖能终止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舞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成人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性起病28例,亚急性起病3例,慢性起病8例;均表现为不自主运动。病因为脑梗死12例,脑出血1例,出血性脑梗死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6例,肝豆状核变性6例,老年性舞蹈病7例,亨廷顿病1例,颅内感染1例,脑发育不良1例,未知病因3例。5例头颅CT示基底节区高密度;1例单纯丘脑高密度影。25例头颅MRI表现基底节区、皮质或脑干区T2高信号影;5例基底节区T1高信号。治疗14 d后症状消失10例(25.6%),发作频度降低≥50%者15例(38.5%),发作频度降低50%者8例(20.5%),无明显变化6例(15.4%)。结论脑血管病是成人舞蹈症最常见的病因。成人舞蹈症主要表现为受累肢体突然发生不自主运动,随着病灶局部缺血缺氧改善及肌力恢复而出现舞蹈运动,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偏侧舞蹈症的病因、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9例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偏侧舞蹈病例均为老年人,其中基底节腔隙性梗死7例,丘脑小量出血1例,颞顶叶大面积梗死1例为同侧舞蹈。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偏侧舞蹈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多为对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治疗及预后好。大脑半球广泛病变可引起同侧舞蹈,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正>偏侧舞蹈症表现为一侧肢体的连续、不自主和无规律运动,由非酮症性高血糖导致的临床上较少见,但几乎均以对侧基底节区CT扫描呈高密度影而MRI T1WI呈高信号为特征[1]。现报道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如下。1病例女性,69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5 d"于2013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右侧肢体快速、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  相似文献   

16.
偏身舞蹈症是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症状出现较为突然,多数急性起病,少数亦可在数周内逐渐出现,其病因多样化,见于脑血管病、风湿热、颅脑肿瘤、外伤、变性疾病、丘脑手术后等。此病需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症、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正>偏侧舞蹈症是一种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偏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规则、无节律和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脑梗死临床表现多样,但表现为偏侧舞蹈症者少见,仅占1%左右[1],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血管性偏侧舞蹈症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5岁,主因"右足不自主运动4个月"收住我科。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不自主运动,静止时出现,活动时好转,睡眠后消失。不伴肢体麻木、疼痛,不影响行走,无摔倒。无饮水呛咳、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酮体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舞蹈症的青年男性患者,分析临床表现,血液,脑脊液(CSF),尿液检测,影像学特点。结果控制血糖后患者舞蹈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较酮体阴性者少见,需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各种不同病变可导致舞蹈样的投掷运动(ballism)。临床及动物实验提示,半侧舞蹈症可由于累及苍白球—下丘脑通路,luysii体或下丘脑—苍白球通路。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毒症及糖尿病可有基底节的非特异性损伤而引起舞蹈症。同样,血糖水平波动与舞蹈手足徐动症的发作有关,但在血糖水平正常后消失。作者报告一例在数次低血糖昏迷后而CT扫描无任何异常的长期持续性舞蹈症。  相似文献   

20.
舞蹈症是指肢体的某一部分或全身明显的,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的,急速的,不自主动作,可出现于多种疾病病程中.舞蹈症的确切损害尚不清楚,可能是壳核,尾核(如国外多见的Huntington 舞蹈病),对侧的Luys丘脑底核及其附近的损害,舞蹈症只是一种症状,可以在许多疾病病程中出现,脑部血管性疾病如丘脑附近出血、梗塞,钙化,动静脉畸形,血管瘤,烟雾病等均可导致舞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