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膀胱与食管癌罕见。现报告1例。男,62岁。缘于1988年6月中出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B超检查发现膀胱后壁有3.0×2.0×1.5cm肿物,初诊膀胱肿瘤,于1988年7月18日入院。体检:无著变。尿液中未查到肿瘤细胞。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右侧壁有一个菜花样肿物。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膀胱右侧壁有一暗红色菜花样肿物,约2.0×2.0×1.5cm,有蒂。病理诊断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Ⅱ级。术后10天尿常规恢复正常,切口愈合良好。出院后定期行噻替哌膀胱灌注治疗,随访观察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
脐尿管癌是发生于残留的脐尿管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较少见 ,我院于 1991年 6月~ 1998年 7月收治 3例 ,现报告如下 :例 1:男性、5 3岁 ,主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2月 ,1991年6月 3日入院 ,B超检查 :膀胱前壁有一 3cm2 的占位病变 ,主要向膀胱外生长 ;CT检查 :膀胱前壁有一 3cm2 的肿物 ,侵犯膀胱前壁 ;膀胱镜检查 :在膀胱顶部气泡内有一 5mm大小的肿物 ,呈菜花样 ;临床诊断 :膀胱癌。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中发现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 ,随同切除 ;病理报告 :脐尿管粘液性腺癌、术后 5个月切口下发现一个 5× 4.…  相似文献   

3.
信息动态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9岁.因右肾积水6个月,发现右输尿管癌10 d,于2016-03-18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5-10-12体检发现右肾积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考虑右输尿管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术后肾积水未见好转并间断出现肉眼血尿,2016-03-08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260医院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口有肿物突入膀胱,行“经尿道肿物电切术”.  相似文献   

4.
膀胱平滑肌瘤较少见,本院曾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男,40岁,1977年1月因尿频、尿痛、血尿1年而入院,曾以泌尿系感染治疗无效。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顶部有3×4×3cm圆形实质样肿物,诊断为膀胱癌。体检无阳性所见,尿检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3-5/HP。手术时发现膀胱顶部肿物3×4×3cm大,表面有钙盐沉积,基底宽,与腹膜粘连,遂将肿瘤、部分膀胱和腹膜整块切除。术后病理:膀胱平滑肌瘤。例2男,38岁,1984年10月因尿频伴排尿困难,体位变换有助于排尿2年而入院。无尿痛和血尿史。B超提示膀胱肿物,测残余尿量为200ml。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间歇性排尿困难十年。数日来小便呈点滴状,下腹部胀痛难忍而急诊入院。以往无肉眼血尿史。入院检查:全身未见阳性体征,下腹部压痛。于膀胱区可触及一硬性肿物,如鹅蛋大小,境界清楚。经X线平片检查证实为膀胱结石。决定手术治疗,切开膀胱后发现有结石8×6cm大,膀胱右侧壁可见直径0.8cm有蒂之乳头状肿物,切除肿物并  相似文献   

6.
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46岁 ,于 2 0 0 0年 1月 15日在外院体检B超检查发现盆腔肿物 ,诊断为“子宫肌瘤” ,同年 2月 2 0日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子宫形态正常无肿块 ,盆腔有一大小约 6cm×6cm的肿块 ,行“盆腔肿块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盆腔肌母细胞瘤。行介入治疗 3次 ,疗效差。肿块进行性增大 ,腹胀明显 ,于 2 0 0 0年 8月 18日再次行“盆腔肿块切除 +全膀胱切除 +回肠代膀胱术” ,术中切除肿块、全膀胱、阴道上 2 / 3,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盆腔肌母细胞瘤。 2 0 0 1年 1月 10日患者发现外阴部有一肿物 ,约 7.5cm× 5 .0cm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膀胱ALK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膀胱ALK-ALC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反复肉眼血尿,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膀胱多发肿块,膀胱外无明显病灶,后经膀胱肿物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LK-ALCL.化疗及局部放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维持无事件生存持续至今.结论原发膀胱ALK-ALCL临床罕见,发病率低,患者病变首发并局限于膀胱,放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49岁 ,因尿频、尿急、尿痛 1年于 2 0 0 0年 3月 17日入院。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 ,偶有尿痛 ,以终末为重 ;无肉眼血尿、发热、盗汗及排尿困难 ;曾在当地医院按膀胱炎冶疗 ,病情无好转 ,转诊我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 ,膀胱镜示膀胱憩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中发现膀胱右前壁肿物 ,切除肿物及其周围约 2cm膀胱壁。病理检查 :送检带肿物的膀胱组织一块 ,大小 4 5cm× 3 5cm× 3cm ,肿物大小 3cm× 3cm× 2 5cm ,呈结节状 ,表面光滑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切面灰白 ,质韧 ,略呈编织状 ,未见出血、坏死及质软区…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59岁(病历号104471)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年于2009年3月12日入院.膀胱镜检查于左输尿管开口上方见水草样肿物,约2.0cm×2.0cm,拟行膀胱肿瘤手术,术前胸片示左肺门增大.进一步行胸CT检查:左肺上叶纵隔旁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气管镜:左上叶管口菜花样肿物.最终先后行左全肺切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肿瘤.  相似文献   

10.
脐尿管癌较罕见,文献介绍迄今共约150例,国内仅见10余例报告,查阅文献尚未见脐尿管膀胱多原发癌病例。现报告1列如下: 患者男,55岁。因间断性全程肉跟血尿2个月入院。经B超发现膀胱前壁有5.5×5.8cm实质光团反射,内部回声不均。膀胱前上方见6.8×3.2液性肿物。膀胱镜检见膀胱前壁近顶部有约5×4cm菜花状肿物。1990年3月21日行膀胱癌切除术。下腹正中切开腹壁后于螃胱前上方发现10×5.5×5cm与膀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2岁,因腹壁肿瘤术后再发于1980年8月18日再次入院。患者1957年因血尿伴急性尿潴留在外院行膀胱造瘘术,清除血块留置导管(耻骨上膀胱造瘘管,下同);半月后拔除导管又出现肉眼血尿及排尿困难,再次造瘘。术中检查均未见肿物。约半年后在膀胱造瘘口出现胀痛,由造瘘口突出一鸽蛋大肿物,表面呈肉芽样,将局部肿物切除后未见再发(肿块性质不详),后因多种原因未能拔除导管而带管出院长达20年之久。 1973年7月因有小膀胱症状首次来院就诊。1979年5月出现造瘘口剧痛,后长出一肿物,于同年9月再次入院。检查见肿物由瘘口向外突出呈菜花样,约有4×3cm大小,表面溃烂渗血有恶臭,活检报告  相似文献   

12.
膀胱鳞癌少见,占膀胱肿瘤的3%~6.7%.而膀胱转移性鳞癌则更罕见,兹报告1例.患者男性,62岁,因突发终末无痛性肉眼血尿、间歇发作2个月伴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进行性加重,于1992年1月8日入院.即往史:4年前因患肺鳞癌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曾用VCR,5—Fu及CTX化疗6个疗程,剂量不详,多次复查均未见复发或转移.入院检查: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尿常规BLD(?),血肝肾功能正常.胸片示:左肺舌叶炎症左侧胸膜肥厚.B超检查:肝及双肾(一),膀胱右侧壁肿物约4cm侵犯肌层.IVP双肾及输尿管显影正常,膀胱右侧壁约4.7cm×2.5cm充盈缺损区.膀胱镜检:膀胱容量约150ml,右侧壁广基实性肿物,约4cm×3cm×3cm,结节状,表面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行B型超声检查,肿瘤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锯齿状强回声,内部呈不均质或均质的低回声,肿瘤形状不规则,局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膀胱壁肌层完整.4例术前行CT检查发现膀胱内不规则软组织肿物,未见明显穿过肌层影像表现,提示膀胱肿瘤.3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区域充盈缺损.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镜下表现为实性肿块突入腔内,肿块表面被覆正常膀胱黏膜,血管走形稀疏.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呈良性肿瘤特点,超声检查可作为筛查手段,确诊依赖于膀胱镜联合活组织病理检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9岁,因尿频,尿痛1年于2000年3月17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争,偶有尿痛,以终末为重;无肉眼血尿,发热,盗汗及排尿困难。曾在当地医院按膀胱炎治疗,病情无好转,转诊我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膀胱镜示膀胱憩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发现膀胱右前壁肿物,切除肿物及其周围约2cm膀胱壁,病理检查:送检带物的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输尿管癌在国内外均为少见,我院自1975年至1992年间的病理工作中.仅见此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1岁。在1992年9月间进行职工身体健康普查中.B超发现左输尿管实性占位性病变,於9月2日入我医院,患者平素无尿急,尿频及血尿史,排尿不痛,腹不胀,不发热,既往史:八年前因食物中毒有过尿血一次,经过抗炎治疗后好转。 9月25日做膀胱窥镜检查.见左输尿管向膀胱内突出一圆形长蒂肿物.随输尿管蠕动而蠕动,蠕动幅度约3至4(cm).喷尿正常.膀胱内未见其它病变。 9月27日施行手术,术中见膀胱左前壁输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膀胱憩室癌罕见,本文报告3例。例1,男,69岁,排尿不尽感2年,无痛性血尿及尿频1年,于1979年8月20日入院。曾以前列腺肥大治疗未见效。入院前10天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口上方2cm处有直径3cm憩室口,内有肿物突出为2×2×1.5cm大小。诊断:原发性膀胱憩室癌?行膀胱憩室及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右输尿管口上方2cm处有3×3×2.5cm憩室内有肿物2×2×1.5cm,浸润憩室全层,肿物表面坏死。病理报告:膀胱憩室癌(移行上皮细胞癌 腺癌Ⅱ—Ⅲ级)。随访1年,死于肺转移。例2,男,67岁,间歇性、无痛性血尿1年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膀胱平滑肌瘤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2008年收治13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岁 。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4例,膀胱刺激症状3例,血尿3例,下腹部不适2例,无症状1例。13例 均行B型超声和CT检查。11例首次B型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低回声肿块,3例合并单侧肾积水。 CT示类软组织密度影,平均CT值为45.5Hu。4例行MRI示高信号肿块(T2WI)。7例行IVP检查提 示膀胱内充盈缺损。3例尿脱落细胞检查均为阴性。均行膀胱镜检,确定肿瘤2例,提示占位性 病变10例。1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物切除术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经尿道电切1例。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13例均为膀胱平滑肌瘤,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6.5cm。肿物大多表面光滑,切面 质韧、灰白色。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性,偶见病理性核分裂相。术后随访6 月~6年,预后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膀胱多原发恶性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收治1例膀胱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现结合文献,对多原发恶性肿瘤进行深入讨论。1病例报告患者男,78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天于2002年5月17日入院。查体:膀胱充盈耻骨上2指,无压痛,尿道口见血性尿液溢出。膀胱镜见:膀胱内较多血块,膀胱颈5点处见一直径0.5cm肿物,予膀胱镜活检;膀胱底部有一直径2.0cm肿物,表面暗红,部分溃烂,基底宽,考虑到患者年迈,予3天后行单纯肿瘤切除术,距肿瘤基底2cm处将肿瘤切除。术后标本均送病检。2病理检查2.1膀胱颈5点处肿物巨检米粒大组织2块,灰白色。镜检:肿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相多见,排列成巢团状,小区…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导一例47岁,女性,1977年12月20日因右肾区痛和血尿而入院。在1972年11月因葡萄胎而作子宫全切除术。在入院以前有大量血尿,伴有血块,检查见下腹部膀胱处有一膨隆的肿物。膀胱镜检发现血块约500克,去除血块后,右输尿管口见有大量血尿喷出,部份粘膜发红。入院时检查发现有贫血,尿中HCG 410万国际单位/升。  相似文献   

20.
膀胱平滑肌瘤少见,因缺少特有的症状与体征,术前常易误诊。兹报告4例如下:我院自1952年至1991年4月收治膀胱肿瘤298例,其中膀胱平滑肌瘤4例,占1.38%。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21~56岁,平均35.3岁。临床表现 4例中,膀胱刺激症状3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排尿困难1例,下腹可扪及肿物2例。B超 4例中,见2例肿物突入膀胱腔内,肿瘤各为7×7cm,10×10cm。另2例,似在膀胱前壁肌层内,各为4.6×2.6cm,2.8×3.9cm。膀胱镜检 4例中,发现突向膀胱腔内2例。有蒂,广基各1例。另2例位于膀胱前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