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宿主防御及炎症反应中有重要作用。通常进入组织的PMN吞噬杀菌后发生凋亡以非炎症方式清除,一般不致组织损伤,炎性反应过于剧烈则造成组织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失调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抗感染过程 ,该类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功能 ,其作用过程历经趋化运动 ,识别并结合吞噬物质 ,进而摄入胞内 ,最终杀伤并降解病原体。目前 ,中性粒细胞作为急性炎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大部分实验室仅做常规的白细胞计数 ,个别实验室采用趋化试验和吞噬功能检查 ,但远不能反映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病原体的复杂过程。因此 ,有必要开展新的检测技术 ,从各个环节找出中性粒细胞功能失调的原因 ,为临床诊断由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疾病提供帮助 ,现将这方面的进展作一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吸收过程中的清除方式。方法用实验大鼠30只均分为两组,背部浸润于沸水中10s,造成背部 15%TBSAⅢ度烧伤.分别于烧伤后 4 h和烧伤后 16 h进行肺支气管灌洗,检查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粒细胞的阳性比例。结果 炎症吸收期烧伤后(16 h)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炎症急性期(烧伤后4 h)(P<0.05)。结论烧伤后肺炎症反应过程中出现的中性粒细胞转归为凋亡,且被巨噬细胞识别和清除。这一机制可能是集体调控炎症过程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病领域的共识。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细胞成分多种多样,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活化时释放的网状物质,它具有抗炎、促炎、促凝等多种生物活性,并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进程。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可以在某些刺激因子作用下活化并释放出NETs,而NETs具有细胞毒性和血栓形成效应,并且能够与巨噬细胞产生交互作用,它作为将炎症和血栓形成联系起来的桥梁,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显微图像处理软件对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及吞噬功能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使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用PE荧光标记后与FITC标记的酵母聚糖颗粒(Zymosan)混匀,置于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多通道时间序列成像。使用Volocity和Image J分析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及吞噬相关参数,包括形态变化、运动轨迹、伪足振荡、结合吞噬指数,得出时间序列下各项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中性粒细胞在受到Zymosan诱导后趋化作用明显,大部分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极性化,在40分钟内能快速结合Zymosan,行使吞噬功能。结论:使用显微成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可准确、定量地分析中性粒细胞运动及吞噬功能,直观快速地对中性粒细胞的生理学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通过这项技术,得到正常生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对Zymosan的快速响应情况,为今后中性粒细胞相关功能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表明: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化疗后病人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用rhG-CSF后功能均增强,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CD64、CD62L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后CD64表达上调,CD62L表达显著下调;CD16、CD32、CD14和CD11b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出现变化,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7.
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吡拉米司特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F4)选择性抑制剂吡拉米司特对致炎小鼠炎症的影响及作用强度。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聚集及小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腹腔灌洗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足趾肿胀程度,以此评价药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腹腔炎症模型组和足趾肿胀模型组与正常小鼠比较,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足趾重量增值明显增高;吡拉米司特1、3、10 mg/kg灌胃给药均呈剂量依赖性小鼠炎症反应。结论新型PDF4选择性抑制剂吡拉米司特对炎症反应有抑制和治疗作用,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炎症消散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烟雾吸入损伤模型后于伤后 2、6、12、2 4h及 2、3、4、5d各时相点动态观察 (1)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对鸡红细胞吞噬功能 ;(2 )肺泡巨噬细胞体内对凋亡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结果 :(1)致伤后 2~ 6h肺泡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下降 ,12h后逐渐恢复正常 ,2~ 5d仍保持较高的吞噬功能。 (2 )肺泡巨噬细胞对凋亡中性粒细胞吞噬在伤后 2h即开始逐渐升高 ,2 4h达峰值 ,然后逐渐下降。结论 :(1)烟雾吸入伤早期 (2~ 6h)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受损害 ,然后逐渐恢复正常 ,并保持较高吞噬活性 ,它有利于清除异物、细菌等。 (2 )肺内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 ,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参与了恢复期肺内炎症消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囊泡包括微颗粒、外泌体和凋亡小体,参与细胞间物质交换、信号转导等,不同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中性粒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大量细胞外囊泡,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目前有关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凋亡小体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和外泌体与炎性反应关系密切。本文就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和外泌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炎症消散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烟雾吸入损伤模型后于伤后2、6、12、24h及2、3、4、5d各时相点动态观察(1)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对鸡红细胞吞噬功能;(2)肺泡巨噬细胞体内对凋亡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结果:(1)致伤后2-6h肺泡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下降,12h后逐渐恢复正常,2-5d仍保持较高的吞噬功能。(2)肺泡巨噬细胞对凋亡中性粒细胞吞噬在伤后2h即开始逐渐升高,24h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结论:(1)烟雾吸入伤早期(2-6h)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受损害,然后逐渐恢复正常,并保持较高吞噬活性,它有利于清除异物、细菌等。(2)肺内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参与了恢复期肺内炎症消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肺损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采用液闪单光子辐射法检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患者中性粒细胞(PMN)的化学发光。结果:处于SIRS期患者PMN的基础发光和最大吞噬发光均有所增强;进入ARDS期的患者PMN基础发光仍处高水平,但最大吞噬发光已有所下降;进一步发展至MODS期的患者基础发光无明显下降,而最大吞噬发光已下降至明显低于静息PMN水平。结论:机体全身炎性反应早期PMN的激活水平增高,吞噬反应能力增强;而随病情进展及恶化,在PMN的激活维持高水平的同时,其吞噬反应能力则逐渐下降乃至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方法 :采用普通酵母菌对 44例肝硬化患者及 3 8例正常人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结果 :3 8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均值分别为 (2 3± 7) %和 (3 9± 3 ) % ,44例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分别为 (15± 5 ) %和 (3 0± 7)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 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与 12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及 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与 3 6例肝硬化非合并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与化脓性脑膜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膜上CD64表达程度,并计算CD64指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对照样本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指数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CD64指数和CRP辅助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效果。结果儿童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对照样本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指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在阈值为0.17时较C反应蛋白(CRP)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反映了炎症反应的增加和(或)免疫功能的降低.由于炎症可刺激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加速淋巴细胞的凋亡,因此NLR升高是反应炎症的一个很好的标志物.NLR能反映机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已有报道表明NLR是炎症性肠病、胰腺炎、冠脉综合征、肿瘤和阑尾炎等疾病的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 UBI 的机理,我们观察了20份血液标本,经XLY—Ⅱ型随液量子治疗仪处理(紫外线照射8分钟,同时克氧12分钟)前后的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变化。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并含有丰富的过氧化物酶,这是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的物质基础。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炎症反应和IL-8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粘膜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由于邯是非侵入性细菌,故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HD感染后的致病过程。IL-8是一种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可使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局部聚集并发生脱颗粒,加重炎症反应,在Hp相关性胃粘膜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436例关节液检查白细胞分类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关节液中白细胞分类结果检查可协助临床诊断、治疗骨关节病。方法将关节液离心、沉淀、涂片、染色,油镜下作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化脓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值为72%-97%;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值为20%~81%;痛风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为55%-82%;结核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为20%-71%;骨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为19%-50%;强直性脊柱炎中性粒细胞为13%-18%;假痛风中性粒细胞为25%-55%;创伤性骨关节病中性粒细胞为35%-45%;骨关节肿瘤中性粒细胞为20%-30%;其他病因不明的骨关节病中性粒细胞为11%-63%之间,淋巴细胞为20%-69%。结论关节液的中性粒细胞分类是区分炎性或非炎性关节液的重要指标,化脓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分类很高,在72%-97%之间,最高可达到97%以上,平均为93%。当中性粒细胞分类介于50%-72%时,一般来说是非化脓性的炎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核因子κB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机体在感染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的生理损伤和病理改变,释放体液和细胞因子,引发全身过度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1].它能够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死亡.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许多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起着抗感染的作用.但过度的或失控的炎症反应又能引起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紊乱.SIRS的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是由以下物质在局部生成所致: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和酶,如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而这些物质的生成受到转录因子复合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调节.NFκB作为近年来才发现的具有基因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参与了许多炎性因子的调控.因此研究如何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促炎基因的表达,从而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以改善SIR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关节液中白细胞分类结果检查可协助临床诊断、治疗骨关节病。方法将关节液离心、沉淀、涂片、染色,油镜下作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化脓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值为72%~97%;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值为20%~81%;痛风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为55%~82%;结核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为20%~71%;骨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为19%~50%;强直性脊柱炎中性粒细胞为13%~18%;假痛风中性粒细胞为25%~55%;创伤性骨关节病中性粒细胞为35%~45%;骨关节肿瘤中性粒细胞为20%~30%;其他病因不明的骨关节病中性粒细胞为11%~63%之间,淋巴细胞为20%~69%。结论关节液的中性粒细胞分类是区分炎性或非炎性关节液的重要指标,化脓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分类很高,在72%~97%之间,最高可达到97%以上,平均为93%。当中性粒细胞分类介于50%~72%时,一般来说是非化脓性的炎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是先天免疫应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具有调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和急性损伤修复等多种特殊功能。近年发现,中性粒细胞也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分化为不同的表型,包括N1/N2型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 TAN)和粒细胞样髓源抑制性细胞(granulocytic-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G-MDSCs);不同表型的中性粒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该文就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