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假日门诊亟待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休日门诊"、"无假期门诊"、"365天门诊"……一系列带有医院门诊"不关门"意味的举措,正在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类公立医院实施。 2010年11月20日,北京市25家三级医院全面启动无假日门诊,希望通过此举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满足群众利用休息日看病就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15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首批实行无假日门诊的医院名单,这25家公立医院将开放双休日门诊和节假日门诊。2011年上半年还将启动二级综合医院无假日门诊的试点工作。现在无假日门诊施行已有两个月的时间,在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分流医院日常门诊就诊压力方面初见成效。这项惠民政策在方便百姓的同时也给医生工作及医院管理上带来不小的压力。本期我刊以无假日门诊制度为话题,深入探讨这项惠民政策的发展走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希望广大读者可以扩宽思路,从中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门诊超负荷运转压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医院及时采用并实施了就医“一卡通”系统。通过对样本医院实施“一卡通”系统前后门诊各项指标的对比描述,系统实施前后5年间门诊处方单、化验单和检查单数据分析,医技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访谈等,从多个角度对就医“一卡通”系统给医院就医环境带来的优化进行深入论证。证实通过“一卡通”系统改善了就医环境,减轻了人力资源浪费和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为持续性医疗质量的提高搭建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善医院门诊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问题。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实行专家全日制门诊、开设特色门诊、医技科室全面取消预约、实行弹性排班等措施,全力施行预约诊疗服务。结果有利于患者进行就医咨询,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也有利于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结论预约诊疗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努力实践的同时,需要实行分时段预约、推行实名制预约、推广实时付费预约、建立多渠道预约平台等方法不断细化预约服务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医院是现代化医院的基本要素,相对传统门诊就医流程普遍存在的"三长一短"现象,数字化门诊具备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更快捷的信息获取、更少的重复劳动、更短的病人滞留期等优势。2009年以来,作者医院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医院数字化建设,建立基于储值就医卡的数字化门诊就医模式。  相似文献   

6.
付振静 《当代医学》2007,13(5):49-50
随着医院各种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提高.假日医疗正慢慢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假期就医需求也呈普遍增长.医院应当看到长假所带来的医疗商机.打破陈规旧习.打出节假日期间照常应诊的“无假日医疗”牌子.一方面方便了群众就医.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实行门诊"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改变了原有的医保结算方式和财务流程,对医院医保管理、门诊就医流程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医保管理部门应主动与新的医保政策接轨,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进行信息系统升级和改造,保证门诊持卡就医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8.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站,门诊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也是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的地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及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医院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门诊护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医院引人注目的人际关系,医患间矛盾日显突出,护患矛盾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加强,大病到医院,小病进社区,促使社区门诊就医患者不断增加。对此类人群的用药加以指导,笔者认为这是药学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医院在社区门诊药房开设“用药咨询”服务,社会效益格外显著,不仅方便患者就医问药,而且对患者的健康保健也起了一定的促进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门诊挂号现状,提高预约挂号比例,解决老百姓"挂号难"的问题。方法通过现有门诊挂号的三种模式,开展调查,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窗口挂号仍然是患者多年养成的就医习惯占99.42%;电话预约挂号占0.24%;网络预约挂号约占0.34%。结论改变患者多年养成的就医习惯,需要引导患者转变就医挂号观念,疏导患者就医挂号合理性,医院加大宣传力度,探索有效的预约挂号方法,提高预约挂号比例,减轻挂号窗口压力,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控制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真正解决"挂号难"的问题,提高预约挂号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