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体外循环应用中,对搏动灌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但争议较多,应用尚未普及。本文对近年有关搏动灌注的论文做了综述,介绍搏动灌注的各种理论基础和搏动灌注的研究情况,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轴流式心脏辅助血泵的研制和初步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开发一种新型的轴流式心室辅助泵,并对其基本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能进行测试。方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五坐标数控机床上对其进行加工,并通过体外测试台和动物实验,对血泵的流体力学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轴流泵在后负荷为100mmHg情况下,流量在5L/min以上。动物实验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为0.05g/dL。结论血泵体外测试所提供的输出压力和流量符合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需要,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血液相容性能较为满意,值得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单独应用生物化学指标如肌钙蛋白等难于区分运动诱发的心脏疲劳(EICF)和运动诱发的心肌损伤(EICD),需要增加新指标进行心脏疲劳的综合评估。进行家兔力竭游泳中加入心脏功能变化新指标实验模式的研究,以便为后续心脏疲劳的综合评估的研究提供基础。选用新西兰白兔进行多轮负重游泳实验,达到力竭状态,观察运动应激后第1心音对第2心音幅值比值(S1/S2)和心率(HR)的变化趋势以及24h后是否能恢复。实验中,S1/S2和HR在运动应激初期上升,在力竭状态时下降,24h后能恢复。负荷过重的实验导致3只实验动物死亡,观察到负荷过重和死亡前的一些新现象。用新西兰白兔多轮负重游泳实验模式有助于观察和研究心脏疲劳现象和心脏性死亡先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搏动性耳鸣与颞骨蜂房气化程度关系。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模拟乙状窦静脉声的产生、传导,并对鼓膜处接收到的声信号进行时域和时频域分析。结果骨板缺损时,所有蜂房的静脉声都有高声压、脉动性。气化一般蜂房静脉声声压最高。骨板完整时,所有蜂房的静脉声脉动性微弱,且声压接近背景声。不同气化程度蜂房接收到的静脉声脉动性频段各不相同。结论气化一般蜂房的静脉声放大效果最好,气化不足蜂房对静脉声的放大效果最差。颞骨蜂房气化程度不是导致致病静脉声的充分或必要条件。乙状窦沟骨板缺损是导致致病静脉声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设计动物生命体征参数(体温、呼吸率和脉搏率)的监控系统。硬件电路采用MSP430F5438芯片作为微控制器,体温、呼吸和脉搏生理参数的信号采集使用了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和处理电路,主要由电信号转换电路、放大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脉冲转换电路、LCD显示电路、加热垫和蜂鸣器驱动电路等组成。  相似文献   

6.
体表电位测量中常要面对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例如电极数量受限、电极与人体体表固定困难以及人体体形个体差异对测量数据影响较大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测心电活动的新方法:心电体外层电位法。并建立了体外层电位标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的人体体形算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体外层电位法是比传统体表电位测量更可行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台对一种植入式磁悬浮离心血泵进行体外流体力学实验.以新鲜羊血为循环介质,通过体外循环台测定在后负荷为100 mmHg,血泵在不同转速下的输出量;通过控制血泵的转速,测定在固定泵速下不同后负荷下的输出量.血泵测试工作电压为24V,电流波动于0.3~0.75 A.血泵功率为7.2~18W.在后负荷为10...  相似文献   

8.
一种植入式磁悬浮离心血泵的体外流体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台对一种植入式磁悬浮离心血泵进行体外流体力学实验。以新鲜羊血为循环介质,通过体外循环台测定在后负荷为100 mmHg,血泵在不同转速下的输出量;通过控制血泵的转速,测定在固定泵速下不同后负荷下的输出量。血泵测试工作电压为24 V,电流波动于0.3~0.75 A。血泵功率为7.2~18 W。在后负荷为100 mmHg下,泵速在2 900~3 900 rpm,输出流量为3~7.1 L/min。泵速为2500~3 500 rpm,血泵在后负荷69~163 mmHg下输出流量为1.02~5.87 L/min。在固定的转速下血泵的压力-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体外实验血泵工作性能稳定,可以满足成人心室辅助的需求。血泵功率偏高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论证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传统和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对35例杂交犬在纤支镜监视下行经皮气管扩张造口(传统扩张器10例,新型扩张器25例),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观察扩张、造口、置管等全过程.结果 25例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均成功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手术时间(3.0±0.7)min[传统(3.7±0.8) min,P<0.05],出血(2.0±0.6)ml[传统(3.2±0.5)ml,P<0.05],未出现气胸、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新型经皮扩张器能顺利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微循环研究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研究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指标,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筛选合理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脏心尖、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和室间隔五个部位的心肌细胞,用Timer Lapse Recordwe8050缩时录像技术和我所研制的微循环图像数学处理技术(MCIP)记录分析培养的心脏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的功能指标、以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心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受体表达和信号传导途径作进一步探索。结果通过正常的放像速度观察,发现心脏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表现出特异性的形态学差别,并处于动态节律性搏动的状态。镜下可见聚集在一起的心肌细胞以不相同的搏动频率持续跳动,井向四周伸出伪足。本实验共检测123个心肌细胞,平率搏动范围在29~175次/分、各部位细胞的搏动频率分别为心房75.30±15. 33次/分,右心室 84. 11± 23. 46次/分,室间隔 91. 15±38.92次/分,左心室 101.57±12.94次/分,心尖 111.53±13. 93次/分,总平均搏动频率为 90. 53±25. 56次/分。结论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其搏动频率不同,心尖部位细胞最快  相似文献   

11.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pulsatile flow in cat lung based on existing morphometric and elastic data is presented and validat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model, the pulmonary arteries and veins were treated as elastic tubes, whereas the pulmonary capillaries were treated as two-dimensional sheets. The macro- and microcirculatory vasculature was transformed into an analog electrical circuit. Input impedances of the pulmonary blood vessels of every order were calculated 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Pressure-flow relation of the whole lung was predicted theoretically. Experiments on isolated perfused cat lung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pulsatil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flow was measured. Comparison of the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input impedance spectra with those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ulus spectra were well predicted,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he phase angle spectra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latter discrepancy cannot be explained at present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 1998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PAC98: 8745Hw, 8710+e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在人工心瓣体外脉动流试验中,难以直接、准确地检测模拟主动脉根部压力、流量波形的状况,对可能导致的测试结果非客观、可比性问题进行了脉动流实验研究,并依据前文所建立的理论方法,对在现有人工心瓣体外脉动流检测装置上重建可消除测点后移误差的主动脉根部压力、流量波形,进行了流体力学实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现有的手段对于老年痴呆症的诊断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提高医疗诊断和效率的一种手段,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研究针对老年痴呆症的诊断,设计了一个老年痴呆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辅助医生对老年痴呆症诊断.最后,对该老年痴呆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临床科室中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系统对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决策辅助作用,有助于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减少医疗差错,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